门诊注射是常见的医疗治疗手段,由于门诊静脉注射侵入性操作的特征,患者通常会产生心理紧张,导致皮肤松弛、血管硬化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注射的风险与难度,亟需相关研究工作者加大重视研究相关解决对策与预防措施[1]。临床数据显示,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与接诊量成正比关系,因注射所需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患者都具备心理排斥等问题,且患者普遍缺乏对注射的正确认知,且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参差不齐,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患纠纷的概率,因此,作为治疗的关键性环节,护患沟通工作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70 例于2019 年6—12 月在我院门诊注射室进行输液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组中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20 例与15 例,年龄范围是21~67 岁,年龄平均值为(40.26±2.41)岁;研究组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21 例与14 例,年龄范围在20~68 岁,平均年龄为(38.43±2.1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充分知情并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
对比组接受常规护理:(1)常规宣导。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常规讲解门诊注射的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以便能够加强患者的了解,并做好充分心理准备。护理人员还可通过多媒体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便能够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由于诸多患者缺少对疾病与门诊注射的了解,因而无法积极配合治疗,为此护理人员可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建立交流沟通渠道,使其改善不良观念,树立正确理念。(2)心理护理。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因为病情较轻,缺乏一定的重视性,但对于注射穿刺存在着紧张的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注射穿刺效果,医护人员还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积极疏导患者的心理,与患者交流沟通,引导其以积极、舒缓的心态配合注射。(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注射大厅环境,定期进行通风与消毒,确保空气的流通。同时还需要对患者数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实行严格的陪护制度,降低甚至避免病情的交叉感染。(4)静脉注射护理。增强门诊注射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降低静脉穿刺过程中的失误与穿刺疼痛,静脉注射过程中巡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回血等注射不良反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解决措施。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强护患沟通护理:(1)得体形象技巧。对于门诊注射室的相关护理人员而言,良好、得体的形象是护理工作的首要关键,能够为患者展示出积极的工作态度与饱满的精神状态。只有让患者感到舒适放心的护理工作态度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进而降低患者因门诊注射与疾病带来的恐惧心理。此外,良好的外观形象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信赖感,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良好的护患沟通基础,并提升患者的康复信心与护理人员的操作信心。(2)语言沟通技巧。门诊注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前需要选择适宜的时机,并且需要使用一种易于患者接受方式进行沟通,同时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始终保持诚恳的态度,加强对患者的安慰与鼓励,从而能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升患者的配合程度。并且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尊重,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尊重与爱护。此外,由于门诊注射患者具有不同特点,拥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例如若患者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可采用平静气氛的交流方式;若患者犹豫、紧张,可采取委婉的语言与柔和的语气与其交谈;若患者较为年轻,则可采用简明语言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3)情感沟通技巧。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职业水平与职业素养外,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同情心,以对待家人的温馨态度来对待每一位患者。针对老年或行动不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予以其多方面的重视与看护。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采取换位思考原则,若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需要及时以诚恳的态度对患者及其家属予以道歉,请求患者与家属的宽容与谅解。
(1)观察两组不同影响因素下发生护患纠纷的概率。(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程度,采用自制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满意程度,满分为10 分,≥8 分为非常满意;<8 分,≥5 分为一般满意;<5 分为不满意。(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依从、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依从率。
数据资料收集后录入Epidata,选择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的与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对比研究组与对比组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总满意度为97.14%,对比组总满意度为82.00%,研究组患者体现出更佳的护理效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1 护理纠纷发生率对比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研究组患者完全依从为18 例(51.43%),依从为15 例(42.86%),不依从为2 例(5.71%),总依从为33 例(94.29%);对比组患者完全依从为14 例(40.00%),依从为13 例(37.14%),不依从为8 例(22.86%),总依从为27 例(77.14%),χ2值为4.200 0,P值为0.040 4,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高于对比组。
门诊注射室患者复杂多样,护理工作量大,因此,无法与患者形成良好的有效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患纠纷的概率[3]。常规的护理干预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欠佳,且大部分患者都对病情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未能遵循医嘱用药或不重视个人健康[4]。通过分析研究可知,导致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包括未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未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与操作能力、药物过敏反应等,因此为降低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需要在根本上改变上述不良情况,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服务[5]。门诊注射患者大都具有病情较轻、易治愈的特点,患者普遍缺乏对自身病情的重视,因而门诊室患者结构复杂多样,存在着较多的隐藏风险与突发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门诊注射科的护理难度[6]。门诊注射室护理人员与患者相处时间较短,无法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掌控,使得护患交流沟通存在一定的限制。增强护患沟通,能够有效的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满足其实际内心需求,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并且护理人员还能够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从而降低出现注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预后[7]。良好的护患沟通还能够有助于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相应影响因素的发生,从而能够加强对患者的保护,消除其不良心理,提升其康复信心与积极的配合程度,从而实现降低患者引发注射风险的发生率[8-9]。提高护理沟通,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全面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有助于制定全面性的健康教育护理方案,进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身心护理[10-11]。并且通过研究表明,增强护患沟通护理具备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弥补常规护理方式的不足,有效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与认知,使其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对其病情预后进行有效的改善[12-13]。通过本文论述可知,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护理纠纷的概率、患者的满意程度、患者治疗依从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门诊注射室护理中应用增强护患沟通护理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