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展望

2021-03-18 09:31丁洁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育督导数据分析管理体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教育督导建设已经走上信息化道路,并且对我国现代教育治理具有明显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对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推动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健全信息和网络体系、促进教育督导决策的合理性、推动教育督导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 教育督导 信息化 数据分析 管理体系

我国教育督导体制建设经过70余年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正面临转型期。传统的教育督导体制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党的十八大将“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我国传统的教育督导开始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迅速升级为“智能督导”。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互联网信息技术本身具有缺陷,以及督导体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不足,教育督导体制与信息化很难同步发展,导致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面临重重阻碍:国家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信息化网络建设不够健全、信息化数据分析法单一、相关管理体系的缺乏等。本文通过对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重点对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做出一系列展望。

一、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背景

我国从古至今就非常重视教育发展,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不成文的教育督导制度一直贯穿其中。督导体制陆续有所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督导体制的建设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经过70余年的系统建设,教育督导在推进我国教育公平、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一步,我国教育督导体制建设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使得义务教育更加科学发展,不断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教育督导建设还能够促进教育决策更加科学,进而有效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201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和肯定了教育督导体制建设的积极意义,更为下一步的改革提出了可行性要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我国教育督导体制已经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凸显出极强的现实意义。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正式起步于20世纪末:1989年颁布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目的是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育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虽然功能较为单一,但是充分表明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1993年,为响应美国建设国家信息基礎设施的理念,强调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确立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是教育信息化,中国秉持此理念开始建立科研计算机网络。直到21世纪初,我国倡导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并开始建设教育政务信息化,教育督导系统逐渐从行政系统中分离出来,国家也从制度层面分别对信息化和教育督导做出具体说明和规定,二者早就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部署。我国教育信息化经过30年发展至今,发展速度快,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突破,并且任重而道远。

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助力教育督导建设的具体体现和成果,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智慧督导”,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督导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充分、高效、科学地履行教育督导职能的过程”。当今信息化社会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硬件手段,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督导体制的建设无疑成为教育领域的发展重点,也是大势所趋。此外,国务院出台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等相关政策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依据[1]。我国教育督导网络建设层层递进,形成多层级的、全面的、科学的督导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又能倒逼国家政策更加完善、信息网络系统更加健全,以及数据分析法日益多元化,带动相关管理体系建立并发展。可见,我国建设教育督导信息化势在必行。

二、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一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令人欣慰的是,国家相关政策为信息化网络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并为其提供了发展平台。但是,信息化数据分析方法不够完善,阻碍了教育督导决策,而且相关管理体系的缺乏使得建设进程较为缓慢。

1.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关于信息化建设,早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就已经将信息化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信息化作为工业化的产物,必将与“新四化”同步发展,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且明确确立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将信息化与其他领域相融合,提升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也于2012年通过《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并提出要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同期,我国第一部教育督导法规《教育督导条例》颁布实施,对教育督导的法律责任、职能范围等做出规定,标志着教育督导有法可依[2]。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指出“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信息的重要作用,打通信息壁垒,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科学决策”[3]。显而易见,信息化建设与教育督导一直属于国家制度建设的范畴,但是目前缺乏二者相融合的政策保障,没有教育督导信息化的明确概念,也侧面反映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方向还不够明晰。因此,政策的完善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合作,资源共享,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指出更加明确的方向。

2.信息化网络的建立,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平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多次部署网络强国建设,要求掌握核心技术、维护网络安全等。2018年3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经过更名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网信事业的发展又上一个新台阶,具体表现在包括华为、腾讯、百度在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以及其研发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实现掌握自己的技术,力求在世界互联网发展中占据制高点,为世界网信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在全媒体时代,中国信息化网络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加速,领跑教育事业发展前沿。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实现了教育信息“三通两平台”建设,教师的信息应用技术显著提高。党的十九大更是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带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步入2.0时代,大力实施“互联网+教育”计划,促进大数据、区块链等改变教育形态,强调发展智能教育[4]。毫无疑问,信息化网络的建立为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搭建了平台,可以说,没有信息化网络,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步履维艰。

3.信息化数据分析方法的单一,给教育督導决策造成阻碍

在信息时代,数据是开展很多工作不可或缺的参照指数,也是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此情况下,数据的客观性与权威性直接影响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性。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网络,为数据分析打下了一定基础。基础数据平台的搭建过程中也考虑到了数据体量和数据种类,能够实现小范围的数据共享。实际操作中,却因为数据来源众多,有些质量低下,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后期数据分析保驾护航。数据分析是实施阶段极为重要的步骤,可以说数据分析直接决定教育督导决策的合理性,从而影响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当前主要的数据分析法就是开发大数据应用,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结合相关学校仅有的数据源,构建相关的业务指标或者是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挖掘[5]。从实际的实践结果来看,数据分析方法过于单一,从数据分析理论到方法,实用性较低;应用场景局限性较大,最终的输出形式也很单薄呆板,不够智能化,功能欠缺,导致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重要信息的效率欠佳,对质量提升助力很小,直接导致结果查询不方便。具体体现在目前已有的APP涉及的监测模块很少,反馈信息的形式基本是单向传输,仅仅将数据分析看成是简单的数据整理,远远无法满足教育督导决策的需求,甚至给合理的决策造成阻碍。

4.相关管理体系的缺乏,影响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涉及多个主体和客体,包括国家、相关机构的建立、行动措施的部署、评价管理、宏观层面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中观层面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和领导,以及微观层面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对教育技术的使用和管理[6]。多元主体需要配套管理系统进行有序管理,以保证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教育督导相关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然而,当前的教育督导管理体系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并且这种现象在全国范围内都普遍存在。全国整体缺乏教育督导相关管理体系的规划,具体到不同区域,体现在不具备相关部门的设置,直接由教育行政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替代,当然更不具备相应目标的引领,教育督导管理只是一项蜻蜓点水式的工作。具体而言,教育督导相关管理体系的建设并无专业人员给予支持,当前的教育督导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更谈不上遴选,只是由其他领域的专家兼职担任,加之缺乏配套的管理标准、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很容易造成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各层级管理系统相互割裂,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三、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1.相关制度不断完善,推动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

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潮流,已然为教育现代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是可遇不可求的机遇。以“互联网+教育”思维为指导,构建互联网教育体系,与我国国家政策早已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指明的方向不谋而合。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就指出:“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主流”,在当时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提法,也肯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地位。2010年,国务院又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充分说明教育信息化在未来数十年内依然是发展重点,教育发展必须要以信息技术为依托[7]。反观我国教育督导的发展历史,追溯至1991年,国家教委颁布《教育督导暂行规定》,首次发布权威文件对我国的教育督导建设起到里程碑作用。但是发展一直较为曲折,直到2012年《教育督导条例》颁布才标志着我国的教育督导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更加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教育督导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国家政策性文件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并将法治理念贯穿其中,让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督导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信息技术对教育督导以及整个教育事业的革命性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缺乏教育督导信息化的确切概念。实质上,教育信息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身就面临着不同挑战,而信息化意识和国家政策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两大问题。针对此,国家应该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整体战略部署体系中,上升到法治层面,经过严格的立法程序,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督导有效结合,将二者置于法治框架中,在实施过程中,国家要从大局出发,树立大局观,秉持法制思维和法治理念,用辩证的眼光去审视各种教育现象,有效推进信息化向教育督导纵深发展,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推动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8]。

2.信息化网络体系更加健全,保证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普及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化网络体系在21世纪初已经初步形成,包括北京、江苏在内的很多发达省市最先建立了教育督导网。从2012年颁布实施《教育督导条例》,明确教育督导的独立性,教育督导机构能够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起,国家又建立了20余项督导评估规章制度,并且全国将近三分之二的省市陆续修订或者制定了信息化网络督导体系,并且我国教育督导也具备了“督学”和“督政”双重功能。教育督导信息化网络平台是促进各级督学有效沟通交流的网络平台,更是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健全的信息化网络体系能够促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有效交流,更能够大力推进信息共享,宣传渠道的增多加大了宣传力度,加速了宣传速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以往的信息化网络趋于静态,不能及时更新信息,拉大了地区之间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鸿沟,当然,这与信息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密不可分;教育监测不到位,所有地区使用同一个标准,导致后续的跟进措施不合理。近几年,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速度非比寻常,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信息化网络体系的动态建设和实时更新,多地区的教育督导信息化网络细分了模块,基本囊括“政策法规”“督导动态”“教育监测”等。可以看出,动态化信息网络涵盖的流程细致、具体、全面,扮演着“上传下达”的角色,国家政策法规能够及时传达给各个地区和学校,让教育督导更好地造福于民。同时,地区的不同需求和差异性也能够第一时间反馈给各省和教育部督导机构,实现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让上级管理部门能够直观地看到进展情况并及时做出批示[9]。在此过程中,信息化网络发挥着高效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育督导工作,在传达即时信息的时候可以做出相应调整,信息化网络与教育督导齐头并进,共同加速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普及。

3.信息化数据分析法多元化,提高教育督导决策的合理性

信息爆炸时代,数据是基石,也是必备要素,可以说数据无处不在。数据提供的信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而要想从繁芜的信息数据库中挖掘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而掌握其内在规律,最终实现为人们做出合理决策的目标,就需要用到数据分析法。当前关于数据分析法的理论很充实,相对应的数据分析法也层出不穷,但具体到教育督导领域,还是显得捉襟见肘。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变革步伐需要加快,否则将无法满足教育需求。而这毫无疑问离不开教育督导方式的现代化,上升到信息层面,亟需拓展信息化数据分析法。当前我国的教育督导本身而言,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远程技术水平也不输发达国家,基本达到了现代化水平。不過,随着教育决策和评估的作用加大,当前的数据分析法显得很单薄。在此情况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路径就是将信息化数字平台运用于教育督导评估中。当务之急是要改变以往单一的APP数据分析法,建立多元化的数据化分析系统,将“现场数据上传—数据分析—数据评估—结果反馈”的路径发挥到极致,充分利用微信、小程序等新媒体数据平台,拓宽APP中涵盖的内容模块以及相关功能,切实打通从中央到县一级的数据共享通道,让独立的教育督导模块贯穿始终,实现多层级融会贯通的多元化数据分析法,以实现信息交流的实时性。良好的决策建立在对信息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教育督导决策的难点在于主体众多,面对的范围极广、对象众多,多元化的信息化数据分析法恰恰能够全面有效地汇总信息,并进行筛选,切实促进教育督导的合理决策。

4.相关管理体系的建立,推进我国教育督导信息化、现代化的进程

“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因此对相应的管理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应实现各种政策、材料、档案以及互动结果的电子化。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负责上传督导结果以及相关材料,将传统的纸质版的档案管理方式转型升级为无纸化、电子化模式,不仅易于保存,还可以为合理的教育督导决策提供数据记录。进一步而言,实现对督导结果的信息化、智能化处理。结合多元化的数据分析法,有效运用大数据模型进行统计、对比,进而做出合理预测。对得出的结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合理的部分作为经验放入数据库,同时要智能地发现并指出问题,系统主动推送针对相关问题的整改通知和具体实施措施,并且针对不同区域做出不同的结果,达到精准提升教育督导智能化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必须保证过程性和结果性的数据是全面、真实、客观和有效,每一环节的决策要科学制定,以此保证督导数据结果真正“会说话、有底气”。综合运用随机督导、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的方式,将各种指标进行量化,并有组织地纳入到管理系统中。通过数据分析法进行全程记录并且分析之后,所有的数据督导结果又能够通过信息网络平台上传到省一级督导部门,同时下发到各个地区和学校,相关的管理部门结合自身特殊情况制定合理的执行方案,并积极上传到管理系统,便于上级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进度,并适时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6] 赵丽娟,周航.“互联网+”时代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8(07):45-50.

[2] 张彩云,方晨晨.教育督导70年回顾与展望:从制度化走向现代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9(06):13-19.

[3] 杨宗凯.信息化驱动教育督导现代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7):3-8.

[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

334188.html

[5] 梁好.教育督导要多渠道收集消息[J].教学与管理,2019(17):59.

[7] 杨春芳.以标准引领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实践探索——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的督导创新[J].教育研究,2019(04):154-159.

[8] 何秀超.着力构建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人民教育,2019(07):45-48.

[9] 李真.我国教育督导现代化体系构建之路[J].教学与管理,2018(33):30-32.

[作者:丁洁(1989-),女,河南罗山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教育督导数据分析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浅析大数据时代对企业营销模式的影响
关于“教育督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