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
我以前很少照相,总觉得留影、留手稿、留交往记录,是作家自恋和自大的坏毛病,无非是哪个家伙一心要进入文学史和博物馆,时刻准备着捏住下巴或目光深沉的姿态——累不累呵?因此,我总是年少气盛地一再避开镜头,无意积攒那种狗狗撒尿“到此一游”式的到处留痕。
近一二十年来,电子数码技术使摄影的成本大降,全民摄影蔚然成风,一个读图时代悄然到来。影像的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重塑了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其巨大的冲击力、感染力、影响力非同小可。好几次,我给学生们上课,发现自己哪怕讲出了满堂的惊呼或大笑,但他们并未记下多少。倒是PPT的一些影像更能在他们那里入脑入心,引来一次次议论和回味。
所谓有内必有外,有品必有相,有义理必有声色。回望自己多年的文字生涯,我相信独尊文字的态度无异于半盲,差一点后悔自己大大辜负了相机,暗想自己若能年轻十岁,恐怕会从头开始,去兼任一个“读图”的影像工作者。可惜自己已扛不动那么多摄影器材了,很多事只能留给年轻人去干。
没想到的是,承蒙辽宁美术出版社诚邀,这一次我仓促应召,不得不临时找几位朋友帮忙,好歹收集一些零落旧照,勉强编印一本影册。我想起多年前去拉萨一朋友家,未见他家有任何已故亲人的旧照。那位藏族朋友说,按照他们的习俗,销毁亡人旧照以及所有遗物,有利于转世轮回,让他们回到一个干干净净的陌生世界。
好吧,就这一辈子吧,我其实并未打算日后再来。是的,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所有牵挂的世间生命,我曾在20世纪和21世纪到此人世间一游,陪伴了你们这些岁月,幸福已经足够。
(余娟摘自《山花》2020年第8期)
【素材运用】对世界的真切认知,必是记忆中有关影像鲜活与丰饶的认知,绝不止于文字。“我”虽然年轻时鄙薄摄影,年长时懂得其中韵味,不过,在“读图时代”,“我”作为一个作家,仍然是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情思。这告誡我们不能忘却文字的温暖和力量,图与文字,不必非此即彼。
【适用话题】成长;摄影;图片与文字;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