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建设对行PCI术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1-03-18 03:32:13刘淑军吴春发罗雅娟
上海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胸痛心肌梗死中心

刘淑军 吴春发 罗雅娟

摘 要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建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术STEMI患者187例,其中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未建立胸痛中心收治的95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建立胸痛中心后收治的92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再灌注时间[从发生胸痛到球囊扩张(symptom onset to balloon,S-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时间以及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to-B)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FMC-to-B以及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7%,低于对照组的10.53%(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量表中的躯体、社会、角色、情绪以及认知功能的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可有效缩短PCI术STEMI患者FMC-to-B以及S-to-B时间,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促进院外生活质量提高,改善预后。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PCI术;胸痛中心;再灌注时间;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04-0023-03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est pain center on the reperfusion time and prognosis of STEMI patients undergoing PCI

LIU Shujun, WU Chunfa, LUO Yajuan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Central Hospital of Xiny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Jiangxi 33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est pain center on reperfusion tim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Methods: With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187 STEMI patients undergoing PCI surgery admitted to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Xinyu Iron and Steel Group Co., Ltd. in Jiangxi were collected, among them, 95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from June 2018 to December 2018 when the chest pain center had not been established, and 92 patients admitte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est pain center from January 2019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reperfus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from chest pain to balloon expansion(symptom onset to balloon, S-to-B), 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 ) time and the time from entering the hospital door to the door to balloon(D-to-B)],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imes of FMC-to-B and D-to-B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was 3.2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10.53%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 the scores of body, society, role, emotion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est pain center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FMC-to-B and S-to-B time of STEMI patients undergoing PCI,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that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utside the hospital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chest pain center; reperfusion time; prognosis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病發原因是冠状动脉因各种因素导致血管完全闭塞,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是较为常见的具有致死性特点的急性胸痛性疾病[1-2]。主要表现为20 min以上的胸痛,血肌、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心电图ST段抬高[3]。目前,临床治疗多是在发病早期将梗死血管进行再灌注,再灌注治疗包括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PCI术为首选治疗方式,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但在救治过程中,常会因各种原因延误治疗时机,使得STEM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达不到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的指南标准,影响治疗效果[4]。建立一个可以提高STEMI患者治疗效率的方案对提升STEMI患者抢救率、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胸痛中心”是目前公认的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概念之一[5],但我国大多医院尚未广谱性建立“胸痛中心”,因此对STEMI患者的抢救效率尚未了解。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院187例行PCI术STEMI患者的临床详细资料,旨在分析胸痛中心建设对行PCI术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及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江西省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术STEMI患者187例,其中2018年6月—2018年12月未建立胸痛中心收治的95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6月建立胸痛中心后收治的92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STEMI诊断标准[6]。对照组中男性57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75.58±8.5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平均(4.34±1.57)h;有27例有冠心病家族史;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右冠状动脉病变、左主干病变、前将支病变和旋支病变病史的分别为57、74、61、58、35、18、27和15例。观察组中男性55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76.38±9.5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平均(4.24±1.17)h;有26例有冠心病家族史;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右冠状动脉病变、左主干病变、前将支病变和旋支病变病史的分别为59、76、64、62、34、19、25和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①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患者;②未行再灌注治疗者;③经造影显示血管再通,无法确定再灌注时间者;④先天性心脏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就诊于胸痛中心成立前。(1)自行就诊患者:由急诊医师查体问诊后行相关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心肌梗死定量等检查,疑似STEMI患者送至急诊抢救室。(2)120急诊入院:救护车到达现场后,针对病情不稳定患者进行就地抢救,病情稳定患者送至最近医院进行救治。入院后,至分诊台初步评估病情,低危患者入相应科室治疗,高危患者至抢救室抢救。观察组就诊于胸痛中心成立后。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对以上流程进行改进。制定规范流程图、加强医护人员对心电图判读能力和流程培训,建立绿色通道,以保证患者入院后10 min内可完成心电图以及床边肌钙蛋白检测;实施先治疗后收费原则;对120救护车进行改造,确保患者上救护车时,可完成心电图共享,将其结果传输至指挥中心,对病情进行观察,一旦确诊为STEMI,立即对患者家属进行预谈话,情况较紧急患者直接送至抢救室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再灌注指标,包括从发生胸痛到球囊扩张(symptom onset to balloon,S-to-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irst medical contact to balloon,FMC-to-B)时间以及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door to balloon,D-to-B)时间,评估患者PCI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以及院内心脏不良事件包括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恶化的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中5个项目分别为: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每个项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损伤越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再灌注指标比较

两组间S-to-B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C-to-B和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7%,低于对照组的10.53%(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QLQC-30量表中的躯体、社会、角色、情绪以及认知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技不断进步,尤其是PCI技术发展,STEMI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在STEMI疾病救治同时,临床上仍会出现数个环节延迟现象,导致STEMI疾病的救治时间延长,严重影响救治效果[7-8]。因此,应缩短STEMI抢救时间以提高治疗效果。

以往抢救STEMI患者多是通过医院急诊科,但医院急诊科接受患者多且疾病复杂,常出现医护人员人手不足现象,无法给予STEMI患者迅速準确的分诊和治疗[9]。而胸痛中心则是单独针对胸痛患者的接诊区,通过多学科合作,快速诊断患者疾病、危险评估,选择有效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分类治疗[10-11]。胸痛中心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漏诊和误诊,以取得最好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FMC-to-B以及D-to-B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抢救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本院于急诊旁建设胸痛中心后,行PCI术STEMI患者的抢救效果及预后明显改善。原因可能在于,对于STEMI患者最重要的是总缺血时间,总缺血时间包括发病至院内就诊或打120、院前急救组织将其送至医院、院内将患者送至导管室进行PCI术治疗等多个环节,环节多则可能造成时间浪费,从而延误患者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死亡率[12-13]。通过建立胸痛中心,院内急诊系统接到求助后,直接通过胸痛中心的绿色通道,接受全面、专业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救治,救治效率更高、更快[14-15]。两组患者S-to-B时间未见明显差异,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对胸痛疾病知识以及后果不够了解,尤其是老年人耐痛性更强,未在发生胸痛的第一时间拨打120或到医院就诊,从而延长了S-to-B时间[16-17];此外,将患者送至院内的路程、交通情况均是影响S-to-B时间的原因,针对以上情况,应通过媒体、义诊、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群众的医学知识了解,尤其是关于STEMI的症状和抢救基本常识,让群众了解持续胸痛20 min以上需尽快拨打120抢救或及时到医院胸痛中心就诊,为抢救争取时间,保证预后效果[18-19]。同时胸痛中心是联合本院多个科室的优质资源,从医疗设备到医护人员资历,治疗胸痛患者具有简化、优化以及规范化的优点,相比急诊,其抢救力量强,因此患者预后较好[20]。

综上所述,胸痛中心建设可有效缩短PCI术STEMI患者FMC-to-B以及D-to-B时间,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促进院外生活质量提高,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尹克金, 曹正雨, 张小兵, 等. 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相关指标与住院预后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9, 32(3): 313-316.

[2] 陈国钦, 李健豪, 张稳柱, 等. 区域性协同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 25(10): 579-583.

[3] 唐萍, 罗素新, 余中琴, 等.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速度的影响[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7, 42(5): 550-553.

[4] 邢金平, 来春林, 赵建强, 等. 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治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0): 1635-1636.

[5] 赵英英, 徐浩, 胡国勇, 等.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9, 40(8): 898-901.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10): 766-783.

[7] 金德奎, 於四军, 韩玮, 等. 胸痛中心模式下绕行急诊科对行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 11(4): 357-360.

[8] 车星星, 贾永平, 范春雨, 等. 胸痛中心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救治时间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7(10): 1529-1532.

[9] 董梦舒, 刘志辉, 王平, 等. 胸痛中心建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23): 3263-3264.

[10] Kelly A M, Klim S. Long term prognostic value of a negative work-up for acute coronary diseas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chest pain patients without know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 cohort study[J]. Heart Lung Circ, 2017, 26(4): 338-342.

[11] 刘璇, 李树仁, 杨国慧, 等. 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 26(11): 622-626.

[12] 柳鹏, 林梵, 张金霞, 等. 胸痛中心质控指标目标值管理对STEMI患者院内救治效率和效果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8(4): 498-503.

[13] 韩志领, 王丽娟, 王建慧. 成立胸痛中心对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18(9): 21-23.

[14] 董海荆, 荆全民, 徐凯, 等. 胸痛中心的成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6, 41(6): 452-455.

[15] 张磊, 范吉利, 尚文涛. 基层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的意义[J]. 安徽医学, 2018, 39(7): 844-846.

[16] 卢红涛, 周艳华, 杨克平, 等. 胸痛中心建设前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对比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9, 16(3): 80-83.

[17] 韩雅玲. 对影响我国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因素的再认识[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6, 41(6): 437-440.

[18] 邓建. 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影响[D]. 遵义: 遵义医学院, 2018.

[19] 汪强, 谷惠敏, 朱建中, 等. 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急诊PCI治疗STEMI病人D2B时间延误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7(5): 756-758.

[20] 陈智玲, 鞠征, 代静. 胸痛中心管理模式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研究[J]. 医药前沿, 2018, 8(26): 103-104.

猜你喜欢
胸痛心肌梗死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有些胸痛会猝死
祝您健康(2018年11期)2018-11-13 04:36:54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博客天下(2015年17期)2015-09-15 14:55:10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