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示教模式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肺复苏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

2021-03-18 09:22李爱梅吴建江邹田田陈思宇李艾芳王江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32期
关键词:心肺教学效果技能

李爱梅,吴建江,邹田田,陈思宇,李艾芳,王江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心脏骤停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因,尽管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训练,并且除颤技术日益普及,然而心脏骤停的总体生存率仅为10%[1]。事实上,即使是住院期间的心脏骤停出院存活率也只有10%~36%。最近调查显示,心肺复苏术的质量参差不齐,如果没有高质量的CPR,在心跳骤停后的几分钟内,生存机会就会急剧下降。 相反,高质量CPR 的立即实施已被证明能将生存率提高2~3 倍[2]。 而如何提高医护人员CPR 的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医学教学的发展,传统讲解式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诱导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经典临床场景描述重要的科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3]。 通常情况下,临床情境是基于患者创建学习目标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巩固其基础和临床科学知识基础[4]。 该研究在2021 年5—7 月期间随机选取200 名2018 级医学生,在心肺复苏示教课过程中运用PBL 教学方法,对比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有无差异,以期优化心肺复苏示教课的教学模式,改善医学生的心肺复苏质量,提高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 级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班学生200 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00 名,研究组100名,学生年龄20~23 岁。 对照组的学生平均年龄(22.02±0.89)岁;男53 名,女47 名。 研究组的学生平均年龄(22.19±0.76)岁;男55 名,女45 名。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PBL 结合技能操作示教进行教学,首先将学生分组,5~6 人/组,教师根据大纲及教学目标对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教学内容设计总结一系列问题,课前将问题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引发同学积极思考,根据每个问题引出重要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积极地进行资料查找和讨论,最终总结出每个问题的答案。 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辅,确保每位学生思维集中,积极参与。最后,各组将讨论结果报告老师,由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技能操作是在模拟人进行操作示教和演练。

1.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课堂理论授课结合技能操作示教,结合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讲述重点及难点内容,并结合模拟人进行技能操作示教。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肺复苏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及课程结束后对于教学效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1)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满分100 分):根据心肺复苏的大纲要求,对于重点需要掌握内容及技能操作要点制作心肺复苏评分表,并对每位同学进行测试。

(2)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问卷调查表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情况;②教师授课清晰度(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的解析);③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有助于自学;④教师授课互动效果;⑤教师授课方式。 每单项满分为10 分(很不满意1~2 分,不满意3~4 分,一般5~6 分,满意7~8 分,很满意9~10 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肺复苏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临床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肺复苏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x±s),分]

2.2 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在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各单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x±s),分]

3 讨论

心肺复苏术是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抢救的基石,属于外科学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临床危重病例的救治中极其重要,及时实施高质量的CPR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结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5-6]。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综合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在高级模拟人上的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对教学方法持续改进,以期不断提高学生心肺复苏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及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临床思维,为临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填鸭式及灌输式教育方式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存在很多弊端,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们对课堂中问题欠缺主动分析与理解能力,学习效率低下,与现代化的教与学相脱节[7]。 PBL 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全球新兴的教育教学形式[8],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为医学教育的改革开创了新的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9-10]。 PBL 教学模式呈多元化,可以在临床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及教学群体,制订出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实践技能[11]。

该研究在心肺复苏示教课中引入PBL 教学模式,观察PBL 结合技能操作示教的教学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施PBL 教学后,研究组学生心肺复苏技能考核平均成绩(88.160±8.183)分优于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后学生平均成绩(85.260±10.620)分(P<0.05)。 为了进一步评估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表的模式设置了5 个问题,对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进行客观的评价,共收集200 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教师上课前的准备情况满意度评分(7.180±1.546)分vs (6.390±1.669)分,教师授课清晰度满意度评分(7.170±1.415)分vs (6.180±1.817)分,教师提供的资源有助于自学满意度评分(7.320±1.384)分vs (6.150±1.410)分,教师授课互动效果评分(6.670±2.142)分vs (5.470±2.096)分,教师授课方式的满意度评分(7.090±1.524)分vs (5.490±1.850)分,结果显示学生对于PBL 教学模式满意度更高(P<0.05)。结果证实PBL 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在心肺复苏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根据学习成效的金字塔理论,学习效果受学习方式的影响[12]。PBL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13-14],摒弃传统的教师讲解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15],以心肺复苏专题经典病例为线索,根据教学大纲,凝练出重点问题,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爱,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16],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归纳总结,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对重要知识点能有深入的理解,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心肺复苏示教课中引入PBL 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与“学”模式进行改进,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对重点理论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改善了心肺复苏示教课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医学教育,为临床医学生今后进入临床实践及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医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肺教学效果技能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