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1A、PIK3CA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关系及发病因素分析

2021-03-18 02:33高秀娟张雅丽庄新荣张桂香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异位症卵巢癌内膜

高秀娟 张雅丽 庄新荣 张桂香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067000)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为10%~20%[1],相关性卵巢癌(EAOC)[2]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常见的恶性病变,早期发现子宫内膜异位恶化,对降低病死率、提升疾病诊断效率并提早干预具有重要意义[3]。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ARID1A)[4]是染色质重塑复合物SWI/WNF家族的重要一员,可以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结构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在多种肿瘤中表达降低。调查显示[5],1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ARID1A突变。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基因(PIK3CA基因)[6]是较常见的肿瘤基因,广泛参与肿瘤细胞的凋亡、细胞周期等。本研究通过分析ARID1A、PIK3CA表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关系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患者80例作为对照。入选标准:①符合卵巢癌诊断标准[7],即内异症和癌组织在同一病变中;病灶部位肿瘤来自于异位内膜组织,排除其他恶性肿瘤转移;存在类似子宫内膜周围腺体上皮组织特征;镜检发现存在向恶性过渡的组织学证据;②本院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由本院确诊为卵巢透明细胞癌或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③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理证实为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②术前接受放疗、化疗或免疫治疗;③临床病例资料不全;④存在严重心、肝等器质性病变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取外周静脉血,抗凝取血浆,通过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纯化血浆DNA,-20℃保存待测。根据Genebank发布的人ARID1A、PIK3CA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5.0软件分别对相关位点设计引物。ARID1A上游引物设定为5'-TACATCTGGCTACTGGGTGTCGTATC-3',下游引物设定为:5'-TCGCAGGGTCCGAGGTATTC-3',PIK3CA基因上游引物采用正向5’-ATACCGCTCGAGCCTCCTGCATCCTTTCTT-3’下游采用反向5’-ATACCGCTCGAGCCTGTGTGCCTTTTTCCTTCC-3’进行扩增。PCR反应体系为25 μl,其中含10xbuffer 2.5μl、dNTPS 1μl、Taq DNA聚合酶0.4 μl、DNA模板1μl、引物1μl、ddH20补足。扩増方法:95℃条件下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0~60℃退火30s,72℃延伸10min,一共35个循环。以U6作为内参基因,使用2-△△CT计算相对表达量。检测试剂由上海吉马制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ARID1A、PIK3CA表达,采用ROC曲线分析ARID1A、PIK3CA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诊断效率;比较EAOC组与OEM组年龄、初潮年龄、绝经状态、孕次、产次、临床表现(腹部不适、阴道出血、盆腔疼痛)、卵泡刺激素差异,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发病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8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组)45例,年龄(35.7±7.4)岁,体质指数(BMI)(24.0±1.4)kg/m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组)40例,年龄(35.9±7.4)岁,BMI(23.9±1.4)kg/m2。根据美国生殖协会标准,EAOC组Ⅰ-Ⅱ期22例、Ⅲ-Ⅳ期23例,OEM组Ⅰ-Ⅱ期19例、Ⅲ-Ⅳ期21例。对照80例(non-EAOC组),年龄(35.7±7.4)岁,BMI(2.1±1.9)kg/m2;Ⅰ-Ⅱ期41例,Ⅲ-Ⅳ期39例;浆液性肿瘤44例,粘液性肿瘤36例。3组患者年龄、BMI无差异(F=13.654,P<0.05)。

2.2 各组ARID1A、PIK3CA表达水平比较

通过两两比较,ARID1A、PIK3CA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EAOC组、non-EAOC组、OEM组(P<0.05)(表1)。

表1 各组ARID1A、PIK3CA相对表达量比较

2.3 ARID1A、PIK3C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诊断效能

诊断效能分析,ARID1A联合PIK3CA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灵敏度高于单独检测。通过ROC曲线分析,ARID1A、PIK3CA诊断临界值分别为44.56及40.06(表2)。

表2 各指标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效能分析

2.4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发病单因素分析

EAOC组年龄、绝经率、卵泡刺激素、腹部不适、阴道出血、盆腔疼痛等发生率高于OEM组,初潮年龄小于OEM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5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发病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大、绝经、FSH高、盆腔疼痛、腹部不适、阴道出血及初潮年龄小均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表4)。

表4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发病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多项研究已经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的发病密切相关[8-9]。异位于卵巢的子宫内膜表现一种恶性肿瘤标志的单克隆细胞增殖方式,同时在异位增生病变的多年刺激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发病风险显著升高。目前研究发现EAOC的发生涉及多个因素,包括基因突变、激素、氧化应激和炎症免疫等多个方面,但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10]。关注EMs导致EAOC的分子机制,尽早从EMs患者中发现恶变倾向,可为EAOC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新依据。

本研究ARID1A、PIK3CA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EAOC组、non-EAOC组以及OEM组。有研究[11]认为,10%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ARID1A突变,且在EAOC中突变率>30%,但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和黏液性癌中却没有发现ARID1A基因突变。ARID1A基因在机体正常细胞的DNA转录、复制以及修复甲基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的突变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肿瘤细胞增生,进而引发疾病恶化。解剖学研究中[12],在局部病灶部位的肿瘤、过渡带以及与之相连的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部位,均会发现ARID1A基因的显著性突变,而在病灶部位远端ARID1A基因突变不明显。殷子然等[13]通过对卵巢子宫内膜癌细胞分析,ARID1A基因突变情况显著,与本研究相互印证。PIK3CA基因的改变已在多种肿瘤组织的疾病进展中得到验证,其可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有效调节,进而发挥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活动以及黏附作用[14];同时,PIK3CA水平还与细胞的支架结构以及细胞间物质运输密切联系。韦枝红等[15]分析认为,PIK3CA水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发病有显著促进性作用。

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发病行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大、绝经、FSH水平高、盆腔疼痛、腹部不适、阴道出血以及初潮年龄小均为造成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认为,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子宫内膜萎缩程度升高,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对肿瘤细胞的自我清除能力显著下降。而初潮年龄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子宫内膜的炎性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促进局部病灶部位的恶变。而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发作,其较高的雌激素水平是最重要发病原因,一定程度反映了患者的子宫内膜负荷。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局部子宫内膜碎片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输卵管,进而造成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加剧恶变风险。

本研究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的ARID1A、PIK3CA诊断临界值分别为44.56及40.06,可为临床预测子宫内膜恶变提供一定参考。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患者ARID1A、PIK3CA表达水平升高;在对患者诊疗中,针对年龄较大、绝经、FSH水平较高、盆腔疼痛、腹部不适、阴道出血以及初潮年龄较小的患者,应予以关注并尽早干预,提升疾病的早期确诊率。

猜你喜欢
异位症卵巢癌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Wnt3 a和TCF4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卵巢癌脾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中西医结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