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灵娟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属于“尿浊”“肾消”“虚劳”范畴,其病理病机表现为患者肾气亏损、血瘀络阻,主要症状有水肿、尿浊、心悸、恶心等[1]。西医治疗常通过降低肾内囊压力、减少尿蛋白含量等治疗糖尿病肾病,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肾功能,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期使用易引发毒副作用。研究表明[2],中西医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存在优势,可有效减少其尿蛋白含量,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参芪地黄汤中含有生黄芪、生地黄、怀山药等多味药材,不仅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利水、补气升阳等功效,还可提高患者免疫力,调节血脂机体代谢水平[3]。本研究旨在探讨参芪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对患者肾功能及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光抑素-C(Cys-C)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42~57岁,平均(50.46±5.31)岁;糖尿病病程3~11年,平均(7.96±1.03)年。观察组41例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40~58岁,平均(49.94±5.23)岁;糖尿病病程4~12年,平均(7.98±1.11)年。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4]中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 mmol/L,在口服葡萄糖耐糖试验中,患者餐后2 h内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为30~300 mg/24 h,且持续3个月以上。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主症: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尿浊、咽干口燥;次症为:尿频尿多、头晕多梦、心悸不宁、手足心热;舌脉:质红或淡红、苔少而干、脉沉细无力、舌体瘦薄。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者;空腹血糖≥7 mmol/L,在口服葡萄糖耐糖试验中,患者餐后2 h内血浆葡萄糖≥11.1 mmol/L;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为30~300 mg/24 h,且持续3个月以上;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伴严重心脑血管与肝脏疾病者;原发性肾脏疾病者(如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其他继发性肾脏病变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癫痫性肾炎等);肿瘤、感染或发热患者;存在急性并发症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酮症酸中毒);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等。
1.4 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常规疗法,即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厄贝沙坦片(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6,规格:0.075 g×12片)进行治疗,服用方法为:初始药量为2片/次,1次/d,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增加至4片/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参芪地黄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生黄芪30 g,生地黄10 g,怀山药12 g,制何首乌15 g,菟丝子15 g,山萸肉10 g,玉米须30 g,党参15 g,茯苓15 g,泽泻15 g,丹参15 g,牡丹皮8 g,川芎10 g。服用方法为:加上生姜3片,大枣3颗用清水煎服。统一由我院中药房煎制,2剂/次,100 ml/剂,早晚各服用1包。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
1.5 观察指标①比较治疗前后2组尿蛋白含量、证候积分。2组治疗前、后分别取中段尿5~10 ml,离心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尿蛋白水平。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分别从主症、次症评估患者效果。对主症(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尿浊、咽干口燥)进行计分,每项设置分值为0~4分,共5级。患者主动说出自身存在的症状则记4分;询问症状自觉症状明显或持续出现则记3分;症状间断出现或时轻时重则记2分;症状偶尔出现或较轻则记1分;无症状记为0分。根据患者的4项次症(尿频尿多、头晕多梦、心悸不宁、手足心热)出现的情况:持续、偶尔发生、无,分别记为2分、1分、0分。存在舌体瘦薄、质红或淡红、苔少等症状记6分,无则记0分;存在沉细无力记6分,无记0分。②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参照《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判定标准》[7]分别从显效、有效、无效角度对患者疗效率进行评估。显效:治疗后患者尿蛋白含量减少≥70 mg或恢复至正常标准;有效:治疗后患者尿蛋白含量减少≥50 mg;无效:治疗后患者尿蛋白含量没有变化或上升。③比较2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及CRP水平。2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取外周血静脉血5 ml,静置 15 min 后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血清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光抑素-C(Cys-C)水平。④安全性。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腹泻、血压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及心慌发生率。
2.1 尿蛋白含量、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个月后2组尿蛋白含量、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尿蛋白含量、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例,
2.2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80.49%(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 CRP水平及肾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CRP、β2-MG及 Cys-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CRP水平及肾功能比较 (例,
2.4 不良反应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腹泻、血压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及心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在中医领域,糖尿病肾病的病因是病程迁延而引发的气阴两伤,从而导致血脉瘀阻,对身体造成损伤,最终诱发该疾病。因此,中医主张该疾病的治疗应以益气养阴为主。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较长,对患者的身心都有较大要影响,严重者还会出现肾功能衰竭[8]。厄贝沙坦片是一种主要适用于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肾病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其具有良好吸收性,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所产生的作用,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减少患者尿蛋白,改善肾脏受损程度,但单一使用的效果不明显,对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甚微。
参芪地黄汤是主要治疗脾肾不足和气阴两虚的中医方剂,其中生黄芪具有消肿、补气的作用;生地黄具有养阴生津的作用;怀山药的补肾脾、养胃益肺功效良好;菟丝子可补肝肾、益精髓、养肌强阴、坚筋骨、益气力;山萸肉为收敛性强壮药,有补肝肾的功效;党参具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效;茯苓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泽泻利水、渗湿、泄热[11]。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养阴和滋肾健脾的功效,患者服用该药物后,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对患者的肝脏进行保护,从而提高其机体免疫力、消炎抑菌能力,降糖效果良好,为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保障。研究表明[9],单纯采用西药难免会使患者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而将其与中药联合后,不仅能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亦可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个月后2组尿蛋白含量、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腹泻、血压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及心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减少尿蛋白含量,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而且可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依从性,具有较高安全性。CRP、β2-MG、Cys-C是临床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常规诊查指标,其中Cys-C是近年来被广泛认可的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一项敏感度、特异度较高的内源性血清标志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10],黄酮为生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把水钠排出人体的作用;党参、山萸肉及怀山药不仅使患者血糖水平降低,而且对机体肾功能具有增强作用;生地黄的水提取液可以有效降低机体血压水平,达到降压作用,同时还可以抗凝,增加红细胞膜的稳定性;茯苓、泽泻不仅具有降脂降压功效,而且还能利尿,调节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炎性因子,降低机体的CRP水平[12]。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CRP、β2-MG及 Cys-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参芪地黄汤可改善患者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功能,从而减轻肾脏近曲小管的损伤程度,促使肾功能获得全面改善,这些与王辉[11]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参芪地黄汤可通过降低CRP、β2-MG、Cys-C水平改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