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琼 ,傅蓉芳 ,李 霞
(1.三明学院 教务处,福建 三明 365004;2.三明学院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福建 三明 365004)
在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国内的迅速普及,在线教学(当时称为现代远程教育)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但其影响面较小,仅局限于相关专业人士和学员。2010年起,以慕课(MOOC)形式为主的在线教学开始流行,对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20年春季,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在线教学短时间内在高等教育领域广泛普及。全国1454所高校在线开学,95.2万名教师在线授课,713万门在线课程线上运行,11.8亿人次的学生上线学习,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1](P4-16)在线教学被各高校广泛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但同时也对不同类型高校教学组织与质量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次大规模、成建制的在线教育教学,既是高校推进信息技术与专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好时机,也是高校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大考验。各高校教育管理者、决策者积极响应、主动谋划,探索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厦门大学构建了“三个四”教学组织管理模式(建立 “学校-学院-课程-教师”四级责任体系,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服务、教师服务和学生服务四大支撑体系,把握课程、教师、学生和质量监控四个关键要素),全面推进在线教学组织实施[2];西安交通大学以“三三三”模式(抓好教师、学生、管理人员三个群体;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抓好专业自查、院系普查、学校巡查三个保障),规范在线教学和保证教学质量。[3]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三明学院积极借鉴国际质量保障经验,梳理影响在线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要素和问题,深入探索循环闭合、科学有效的在线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着力促进在线教学平稳有序、师生满意度持续提升。
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区域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但受制于体制、办学经费、地理位置等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没能像综合性院校一样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放性,师资队伍氛围比较封闭[4](P26-27),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校在线教学质量管理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面对在线教学新形态,教师需要深刻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教而教”需转变为“为学而教”。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30%教师反映对在线教学模式的信息流程、教与学的关系认识不足,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教学环节还不能做到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不适应新教学模式要求。
在线教学需要教师将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机融入“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环节中,通过科学设计、合理实施有效教学活动推进教学成效提高。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之间在线教学能力差异明显,艺体类教师整体比理工类教师弱,年长教师整体比青年教师弱。特别是55岁以上教师,没有使用即时交互工具组织集体交流的经验,对线上课程平台使用生疏,与学生互动方法单一。
任课教师反映大部分学生由于在线学习没有固定空间和时间约束及教师的学习督导,易受外界的干扰,不适应在线学习模式。具体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时间管理欠缺、学习过程不做笔记、不愿参加讨论交流、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学习资源获取渠道不多等。问卷调查显示,低年级同学不适应程度高于高年级同学。
网络与平台技术支持是开展在线教学的基础保障。由于全校各班级集中在同一时段使用,学校服务器的数据存储与运算能力有限,一定范围存在网络教学平台拥堵、网络卡顿甚至崩盘的现象,导致在线教学过程中签到、讨论、观看视频、资料上传下载等教学活动受到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产品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让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的著名专家阿曼德·费根堡姆(Armand Vallin Feigenbaum)提出。[5]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提出 PDCA 循环,即通过 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 Act(处理)等环节的持续改进,从而达到组织全面质量管理且长期成功的管理体系。因此,PDCA循环不仅强调全过程控制,注重形成产品的工作质量,而且强调全员参与,要求全体人员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并各负其责。高等教育最终的价值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具有相似性,都要遵循市场需求导向,关注消费者满意度,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因此,可以借鉴 PDCA循环完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闭环”,构建高校、院系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6](P228-229)
大部分高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重督查轻改进”现象,即停留在对教学环节质量监控的初级阶段,改进功能不完善。就督导评教而言,设置教学督导的目的是重在检查、监督,通过课堂观察、听课、评课形成评议结论。教学督导在听课前没有获取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情况等基础信息,对教师的整体教学设计不了解[7](P11-14),无法给予教师中肯的指导与帮助,对教师的改进指导不够、效果不理想。
厦门大学潘懋元先生说:“培养人才与生产产品是不同的过程,教学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生产流程往往是重复的、固定的。”显然,产品生产是机械化的过程,而人才的培养则是循序渐进、全方位的育人过程,是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促进三者之间彼此共融、共生、共长的过程。为此,三明学院在原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闭环的基础上,将 PDCA循环的“检查”“处理”两环节扩充为“督导”“反馈”“改进”三环节,提出PASFI闭环在线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即计划(Plan)、实施(Act)、督导(Supervise)、反馈(Feedback)、改进(Improve)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以下简称PASFI模式,见图1。该模式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强调通过督导功能发现偏差,通过反馈功能纠正偏差,通过改进功能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进行持续改进。
图1 PASFI在线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PASFI模式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1.全程性
PASFI模式突出在线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学期初:精心谋划,发布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师生需求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各主要教学平台功能与特点,给出施教建议;完善在线教学评价标准,明确在线教学流程;开展在线教学技能培训,提高在线教学能力。学期中:制定在线教学督导指导性意见,推进校院督导全覆盖;开展随机观课、听课、评课,指导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召开在线教学每月例会,反馈教学及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组织网络教学竞赛,促进教师不断提升在线教学能力和水平;树立网络教学管理、教学设计及学生学习先进典型,营造追求卓越网络教学氛围等。学期末:组织制定课程在线考试方案,明确考风考纪;组织全体学生评教,促进教师持续改进;开展学院在线教学工作总结,反思凝练固化在线教学经验。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在线教学管理的制度执行链。
2.全员性
PASFI模式突出师生全员参与。校级教学管理人员组织完善在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营造促进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文化,同时负责学校层级PASFI模式的全过程运行调控;院级教学管理人员布置、监督并及时反馈学校在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负责学院层级PASFI模式的全过程运行调控;专业(公共课)负责人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开展自查,及时总结取得的成效,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教研活动等措施促进教师及时改进、持续提升;任课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学情,深入围绕所教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员及时收集广大同学对教学的合理化要求和建议,搭好上下沟通桥梁。五类人员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多管齐下,构成在线教学质量管理的人力保障链。
3.持续改进性
PASFI模式突出螺旋式循环上升的改进特性。校、院、专业(公共课)、任课教师及学生信息员遵循PASFI模式顺序运行,持续促进各层面在线教学管理经常性小幅度改进。每一层次PASFI模式运行的成功经验,作为下一轮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管理的标准举措,通过循环闭合运行,提高在线教学管理的效度。面对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校院管理人员、专业(公共课)负责人、任课教师及学生信息员基于事实(信息、数据分析)进行综合的判断和决策,确定改进方向和目标,制定改进方案,协同提出持续改进的举措,作为改进动力源进入下一轮的PASFI循环模式,促进在线教学运行满意度的持续提升。PASFI模式运行周而复始、不断优化、持续精进,构成在线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提升链。
计划(Plan)环节是PASFI模式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前提,该环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构建“校-院-专业-教师”协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学校层面:全校成立在线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统筹安排,靶心聚力,及时制定疫情期间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调整方案,及时发布和完善在线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和标准。学院层面:调整教学计划和学生工作安排,制订在线教学督导全覆盖计划,落实每日网络教学检查、数据监测与分析、学情跟踪与分析、定期通报等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和帮助解决。专业(课程组)层面:根据培养方案审核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学日历,制订在线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定期开展学生学习效果分析。教师层面:严格按教学日历安排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在线教学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及在线课堂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投入、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及时调整教学决策,对后进生因材施教,适时开展教学干预和帮扶工作。
实施(Act)环节是PASFI模式的关键一环,该环节在计划环节基础上,推行定期工作报告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在线教学工作动态和进展情况,及时掌控在线教学的教情、学情及教学效果等教学状态。校院联手开展教学运行日跟踪:采集全校师生每日在线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签到率、教学效果满意度等数据,汇总全体授课教师、班级信息员每日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协调,形成网络在线教学每日运行情况简报。院系联动开展教学质量定期分析:发挥二级学院教学主体作用,落实学院意识形态责任制,开展教学内容审核,汇总分析各系每月在线教学检查、数据监测与分析、学情跟踪、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等情况,形成每月在线教学运行质量分析报告,学期结束时各学院形成在线教学运行总结报告。
督导(Supervise)环节是PASFI模式的重要保障,保证在线教学管理的实施效果。该环节建立校教学督导、院教学督导及学生信息员三方协同的教学质量云监控体系。采用二级学院督导全覆盖、学校教学督导分组对口包干各学院随机抽查、班级信息员周反馈与月座谈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覆盖所有教师所有课程的线上听课、巡课工作,了解教师线上授课情况及学生线上学习情况。通过督查发现的小问题和缺陷,不是追责,而是由相关人员对责任主体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和要求,由责任主体通过反思即刻整改。既“督”又“导”、以“导”为主,既调动了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反馈(Feedback)环节是PASFI模式的核心一环,是改进环节的重要依据。反馈环节贵在时效性,如果反馈不及时或者没有反馈环节,改进环节就会落实不到位甚至缺位。因此,该环节主要是实施五级教学信息答复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反馈教学运行的状态及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务管理部门级:教务处通过每日教学运行汇总统计、每周诊断教学状态、每月分析教学质量,通过工作微信群等向学校领导、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领导与教学秘书及时反馈。校教学督导级:校教学督导专家针对听课中发现的非教师个体问题,通过教学例会及时与相关学院沟通、交流,并提出指导性建议。二级学院级:二级学院教学秘书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协调、处理,及时将结果回复给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将疑难问题反馈给教务处讨论解决。教师级:教师根据学校督导、校院管理要求及学生即时学习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或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案。学生级:学生根据教师和校院督导等学习指导意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性,提高在线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及时的答复反馈机制,提高师生在线教学的满意度。
改进(Improve)环节是 PASFI模式的最终落脚点。该环节通过校党委、各职能部门构建的会商机制,推进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的及时化解,不断优化育人条件。网络中心通过设备和软件升级,改善校园网接入、网络带宽资源、存储资源等,保障网络与服务器的平稳运行;学工处及时摸排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和心理状况,及时开展援助,保障每一位学生安心进行在线学习;教务处每月定期召开教学例会,交流在线教学工作经验,通报在线教学工作落实情况,研究解决在线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在线教学技能培训、立项资助优秀教师在线教学沙龙活动、建设 “在线教学视频资源库”、举办在线教学竞赛、评选优秀在线教学管理案例等,引导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各教研室利用视频会议、QQ、微信等多种方式针对教学过程中师生存在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改革研究和学生在线学习效能提升等研讨活动,同时对老教师进行操作示教或指导,提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各学院树立优秀教师在线教学案例、学生在线学习案例典型,发挥优秀师生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创造性。
本文以三明学院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在线教学所收集的数据为统计样本,通过设置在线开课率、学生到课率、教学目标达成优良率、学生满意率及学生评课优秀率五个评价指标,说明PASFI在线教学质量管理模式运行实施效果。
1.在线开课率
在线开课率反应了于在线教学计划开启时,全校各学院教师是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顺利实施在线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及实践课程的授课情况。以在线教学方式开出的课程为“已开课程”,原教学计划罗列的课程为“应开课程”,课程开课率=已开课程/应开课程×100%。
2.学生到课率
学生到课率反应了于在线教学计划推进时,全校各学院学生是否按照教师授课进度,准时参加所开设课程教师的教学活动情况。按日收集学生到课率,按月计算到课平均值。,n为每月开课天数(下同)。
3.教学目标达成优良率
教学目标达成优良率反应了于在线教学计划推进时,全校各学院教师是否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合理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达成所预设的课堂教学效果情况。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估包括了“优秀”“良好”“一般”和“差”四个等级。。
4.学生满意率
学生满意率反应了于在线教学计划推进时,全校各学院学生是否适应教师首次大规模的在线开课,对教师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学习评价方式、学习氛围等的满意情况。评价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
5.学生评课优秀率
学生评课优秀率反应了于在线教学计划结束时,全校各学院学生对所开设在线课程的师德师风表现、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认可情况。该评价是学生评教的重要方面,评价总分为100分,包括四个等级:分数高于等于90分为“优秀”,小于90分且大于等于80分为“良好”,小于80分且大于等于70分为“一般”,小于 70分为 “差”。。
根据对三明学院教师每日教学反馈情况统计,全校教师本学期共开设在线教学课程门数961,原教学计划开设课程门数988。开课率达到97.27%,实现“应开尽开”。较高的在线开课率保证了原定教学计划顺利执行,反应了大多数教师通过在线教学技术培训与经验交流掌握了直播、录播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相关教学管理人员通力协作,保障了在线教学软硬件环境通畅运行,使疫情对教学、学生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是PASFI模式运行成效的基本体现。
根据三明学院学生每日签到统计,第1-4月,学生月平均到课率分别为96.10%、97.02%、96.63%、97.49%。学生到课率各月略有变化,但都在96.00%以上,保持平稳有升。较稳定的学生到课率保证了在线教学秩序平稳,反应了大多数教师采用了有效的在线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辅导员密切关注特殊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并及时引导帮助,督导教师督教、督学与督管三管齐下,在线授课形式得到学生认可,是PASFI模式运行成效的关键体现。
根据三明学院教师每日教学运行反馈数据统计,第1-4月,教师教学目标达成优良率分别为85.23%、94.33%、96.30%、97.83%,优良率逐月提升,第4月比开学首月提高了12.59%。根据在线教学第2月、第4月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学习评价等满意度提升在6.00%左右,对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度提升15.45%,见图2。连续提高的教学目标达成优良率和学生满意度保证了在线教学的质量逐步与线下实质等效,反映了大多数教师注重持续改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是PASFI模式运行成效的核心体现。
图2 在线学习满意度对比图
根据三明学院学生对所有在线课程的评课结果来看,“优秀”占 94.98%,“良好”占3.20%,“一般”占1.76%,“差”占0.06%。与去年同期线下评课结果(“优秀”占86.91%)相比,提高了8.07%。提高的评课优秀率实现了在线课程的提值增效,反应了疫情期间全体教师时间精力投入充足、课程生成量足质优、学生获得感强,是PASFI模式运行成效的集中体现。
疫情之下,三明学院建立相对系统的PASFI在线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但这只是首次大规模在线教育管理的创新实验,获得的师生满意度提升的成效是暂时的。PASFI在线教学质量管理模式更高效运行,还需要突破教学管理许多深层次的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公共课)等基层教学组织责任与权限不匹配,在岗位聘任、人员考核等方面话语权少,实施过程中基层教学组织参与教学管理的空间和效能的发挥受到影响;二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学管理运行以企业微信微文档形式收集师生每日在线教学状态数据,师生及各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填报任务繁重,对反馈及时性造成一定压力;三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服务教师发展能力不强,对在线教学“弱势教师”帮扶不到位,对贯彻先进教育理念、创新信息化教学方式等的引领和指导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确立了当今社会形态发展的基本支点,在线教学便是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典型方式。[8](P64-71)在线教学推进了教育系统知识传授和知识获取方式、教与学关系发生革命性变化,这标志着我国在线教学进入了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阶段。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新常态。在PASFI模式的基础上,教学管理如何着力破解痛点难点,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服务供给模式与教学质量文化,形成长效的质量持续改进机制,是今后要探索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