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丽,吴书楷,胡伟,施丽华,沈英英
作者单位: 313000 浙江省湖州,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操作便捷、灵敏及较长的保留时间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透析、化疗、危重症疾病等领域中。但PICC 易引发导管相关感染,不仅会造成患者在PICC非预期内拔管,且对患者预后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因此,明确脑出血患者PICC穿刺置管后并发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对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导管感染风险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对脑出血患者PICC 穿刺置管后并发导管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脑出血患者临床早期预防及诊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2017 年8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脑出血且实施PICC 患者226 例。其中男91 例,女135 例;年龄44 ~73岁,平均(59.4±5.1)岁。纳入标准:年龄在40 ~75 岁;符合脑出血相关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 或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临床病例资料登记完整,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病例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昏迷时间、血肿体积、酗酒史、吸烟史、感染史、影像资料、置管时间、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及血肿累及脑室等情况。分析脑出血PICC 穿刺置管后并发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ICC 穿刺置管后并发导管感染的诊断标准[3]:(1)在PICC 导管留置期存在寒战及发热等临床表现;(2)排除细菌导管定植及静脉炎;(3)患者血培养、导管尖端分泌物中存在同样的病原菌。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PICC 穿刺置管后并发导管感染情况 226 例脑出血且实施PICC 患者置管后并发导管感染18 例,发生率为7.96%。脑出血患者PICC 穿刺置管后导管感染的发生与年龄、GCS 评分、昏迷时间、血肿体积、感染史、CT定位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置管时间、糖尿病及血肿累及脑室相关(均P<0.05),而与性别、酗酒史、吸烟史及BMI 无相关性(均P>0.05)。见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多因素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患者GCS 评分≤3分、昏迷时间≥1 周、存在感染史及患有糖尿病为脑出血患者PICC 穿刺置管后导管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见表2。
PICC 能在保证药物供给的同时,还可长时间保持对静脉血管的刺激作用,减轻患者的疼痛、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4]。然而脑出血患者行PICC 穿刺置管后常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为了防止PICC 导管相关感染对病情的影响,临床上常予以拔管处理,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肉体痛苦,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身心健康及其家庭生活质量都具有不利的影响[5]。本研究结果显示,PICC患者置管后并发导管感染18 例,发生率为7.96%。这说明脑出血患者PICC 穿刺置管后具有一定的导管感染发生率,可能导致患者置管后形成相关性深静脉血栓风险的增加,进而加大脑血管患者的治疗难度,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分析PICC穿刺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对预后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表1 脑出血患者PICC 穿刺置管后导管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例(%)
表2 脑出血患者PICC 穿刺置管后导管感染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GCS评分≤3分、昏迷时间≥1 周、存在感染史及患有糖尿病为脑出血患者PICC 穿刺置管后导管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1)昏迷程度较深者神经系统缺损更加严重,而神经系统在机体受到外界侵袭、感染及其自身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神经功能严重障碍者其对机体异常功能代谢、免疫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也往往较为低下,故更易发生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2)严重感染性疾病会对患者多种脏器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若当时诊治不彻底,严重者可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进而显著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其再次抗感染的能力也会明显低于无感染史的患者。(3)糖尿病者机体内白细胞的灭菌能力更为低下,且其淋巴细胞转换率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抗体及补体等免疫物质的合成减少,进一步削弱脑出血患者的免疫力,且糖尿病患者典型的高血糖症状可显著促使细菌的生长繁殖,进而患有糖尿病的脑出血更易引发PICC 后导管相关性感染。针对上述脑出血患者PICC穿刺置管后发生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以下防预措施:(1)对于昏迷程度较深者,可通过吗啡受体拮抗剂、神经功能调节性药物辅助治疗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GCS 评分,改善其昏迷状况[6];(2)对于存在感染史及患糖尿病的患者可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提高其免疫功能,改善糖尿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