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红,李娜,朱林佳,金积满
恶性肿瘤患者常需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易破坏患者免疫系统,减弱其免疫功能,引发医院感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是恶性肿瘤患者较为常见的院内感染性疾病,可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加快病情恶化及死亡进程[1-2]。有研究报道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与病原菌感染密切相关[3]。还有研究报道重症监护室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涉及到呼吸机使用时间、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评分及胃内容物反流等[4]。因此,明确恶性肿瘤伴下呼吸道感染致病因素,对降低患者的治疗难度、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特征以及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1 月至2020 年3 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252 例,其中男137例,女115 例;年龄34 ~79 岁,平均(55.2±9.5)岁;肿瘤类型:胃癌67 例,肺癌58 例,乳腺癌36 例,子宫内膜癌29例,鼻咽癌31 例,肝癌16 例,其他15 例。纳入标准: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且病理资料完整。排除患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年龄<30 岁或>80 岁,明确其他因素所致下呼吸道感染者。
1.2 诊断标准(1)恶性肿瘤诊断:通过病理组织学诊断为恶性肿瘤,且各肿瘤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如胃癌符合胃癌相关诊断标准[5],肺癌符合肺癌的相关诊断标准[6],乳腺癌符合乳腺癌相关诊断标准[7],子宫内膜癌符合子宫内膜癌相关诊断标准[8]等。(2)下呼吸道感染诊断[9]:①表现痰黏稠、咳嗽、肺部湿啰音,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发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肺部显示炎性浸润性病变。②病原学变化或X 线片显示与患者入院时存在明显变化。
1.3 方法 采集呼吸道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参照文献[10],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仪器由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对采集标本中的病原菌实施菌种分离、培养及鉴定。根据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如性别、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呕吐、化疗、放疗、抗生素使用、住院时间、昏迷、留置导管及肿瘤淋巴结转移(TNM)分期。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分析。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出现下呼吸道感染47 例,感染率为18.65%。共分离出病原菌47 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 株(51.06%),以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3 株(27.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屎粪肠球菌为主;真菌10株(21.28%),以假丝酵母菌为主。见表1。
2.2 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住院时间、TNM 分期,有无慢性阻塞性肺病、呕吐、化疗、使用抗生素及昏迷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有无合并糖尿病、放疗及留置导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2.3 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年龄≥60 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化疗、抗生素使用、昏迷及TNM 分期为恶性肿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见表3。
下呼吸道感染是院内感染性疾病,危重症及机械通气患者高发,病死率居高不下,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1-2]。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较为低下,手术治疗常将切口暴露于外,加之长期的放化疗和院内致病微生物的复杂性,进一步削弱患者的免疫功能,极易引发下呼吸道感染。因此,观察该类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对防治措施实施及预后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40 例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8.6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1.06%,革兰阳性菌占27.66%,真菌21.28%。前3 位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假丝酵母菌属于真菌,其较高的检出率可能与抗生素滥用有关,影响患者机体菌群平衡,加之介入治疗及免疫抑制剂均易减弱患者的免疫系统,增加机体对真菌的易感性。
本研究显示年龄≥60 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化疗、抗生素使用及昏迷、TNM 分期为恶性肿瘤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1)老年人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气道纤毛清除异物能力降低,有效咳嗽能力减弱,致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增加。(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降低患者呼吸道黏膜运动能力,加重期支气管分泌物滞留,加之患者免疫力减弱,增加肺感染风险。(3)化疗药物在清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破坏周围正常细胞,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削弱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患者病原菌的感染风险。(4)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可引发患者机体菌群失调,致使潜在的耐药菌株引起二次感染。(5)昏迷致使患者吞咽、咳嗽反射消失,引起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呼吸道感染。(6)肿瘤晚期患者手术难度大,侵入性操作多,可加重感染风险。因此,临床上应针对上述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保持患者气道通畅,重视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及清洁,防止交叉感染及院内病原菌感染,对于昏迷患者可使其床头倾斜一定角度,减少胃液反流情况发生。
表2 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例(%)
表3 恶性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多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