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 曾呈进
(1.仙游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莆田 351200;2.福建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25)
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1]以乡土地理资源为情境开展项目活动,是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需要。本文以“福建省仙游县特色水果——文旦柚的产业化发展”为例,在仙游县度尾镇八一文旦柚基地开展项目研究,通过探究文旦柚的生长环境、产销变化和产业化发展等问题,进而探究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变化、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该项目活动基于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开展,旨在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研究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并由此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通过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空间定位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科学论证能力和分享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2]地理实践力素养总体内容指标包括“空间定位”“获取信息”“科学论证”和“分享交流”四个指标。[3]基于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要求可以将地理实践力分为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4]
(1)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要求学生有信息意识和问题意识,能够从常见的现实世界中发现有价值的地理信息。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研访谈,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资源。通过实验探究和验证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同时,在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探索问题。
(2)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
要求学生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和应用信息。立足情境问题,选择合适的地理工具或现代数字工具,寻找问题的解决措施并设计活动方案。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活动方案设计的创新力。
(3)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地理实践活动的设计方案,利用地理工具,实施地理实践活动。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分析地理事物或对地理现象的原因进行推理。同时,能够利用地理学科知识论证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中遇到的地理现象或地理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要善于与同学合作,用地理术语向同学或老师演示地理实验过程,展示地理实验结果或所获取的信息,分享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同时,要及时反思,不断调整项目活动的实施策略,提升实施活动的能力。
以上三个地理实践力的表现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见图1)
图1 地理实践力的表现示意图
乡土地理指本地区的综合地理情况,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素材之一,蕴含着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地理、物质资源和人文地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和落实离不开地理实践活动,鉴于当前的实际情况,大规模学生远距离的户外地理实践活动是不现实的,操作难度大。乡土地理环境中具有很多有价值的,与教学实际相切合的教学资源,通过开发和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类教学,具有其他教学资源无可替代的优势。
充分挖掘和整合乡土地理中的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探究地理问题,契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实验、调研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把学生从课堂带入复杂而真实的世界探究问题,一方面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实现知行统一,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地理问题,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实现深度学习。
基于乡土地理的项目活动设计,要遵循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理念,整合地理课程标准内容,选择与项目主题相适切的乡土资源创设情境,以便学生在分析乡土地理情境时有理论依据,在解决乡土地理问题时有研究的动力。[5]如在探究“度尾文旦柚的产业化发展”项目活动时,根据仙游县文旦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以下情境:
仙游县文旦柚是莆田的四大名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以“果肉细嫩,香甜适口,药膳两宜”名闻遐迩。“度尾”牌文旦柚品质优良,曾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被列入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文旦柚是仙游县农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主要布局在度尾镇及其周围乡镇,全县文旦柚面积和产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表1)仙游文旦柚以家庭种植为主,管理水平不均衡、科技含量低,产品以鲜果销售为主,加工品种有限,产业化发展不够完善。近年来,在仙游县政府的推动下,仙游文旦柚逐渐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表1 仙游县各年度文旦柚实有面积和总产量比较
对于仙游学生而言,每年秋季,文旦柚在本地市场随处可见,但是,文旦柚的生活习性、产销变化情况及文旦柚产业链发展情况,学生却很少去关注,里面隐含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如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等。该情境设置,可以培养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与地理相关的信息,并从大量信息中判断信息的价值。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信息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增强“生活中处处皆信息”“信息取舍增价值”的信息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乡土地理情境,鼓励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挖掘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6]基于以上情境,学生可能会产生系列问题:度尾文旦柚为什么品质优良?度尾文旦柚为什么能够被列入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影响仙游文旦柚生长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为什么仙游文旦柚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波动上升?仙游文旦柚的产业化发展现状如何?如何实现仙游文旦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问题,设置项目活动的驱动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通过访谈、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等方式,分析仙游文旦柚的生长环境,说明仙游文旦柚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波动上升的原因,同时为仙游文旦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项目成果以论文、调查报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
该驱动问题是教师基于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和学生提出的问题链进行设计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具有可行性、价值性和情境性等特点。驱动问题将整个项目活动贯穿起来,是组织和推动项目活动的依据,学生基于该驱动问题设计多个探究问题,并进行研究以达到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探究并解决乡土地理问题是落实地理实践力素养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寻找地理问题的解决措施,从而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实验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使用地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提高科学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学会应对复杂世界的生存本领。
在探究“度尾文旦柚的产业化发展”项目活动中,某学习小组基于驱动问题查阅资料,选择地理工具,合作设计项目活动方案(详见表2)。该项目方案设计了四个合作探究问题,分解为11 组任务,小组学习共同体依据任务分析并提取资料素材,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访谈等方式实施项目活动,从而达成相应的素养目标(详见表2)。
表2 探究“度尾文旦柚的产业化发展”项目活动的方案
地理实践力素养中的“分享交流”主要测量学生在所有的实践活动场景中进行的合作思考的状况。[7]学生在合作设计项目活动方案环节时,要与学习小组讨论地理问题,交流分享个人设计创意。在实施活动环节,要与学习小组成员研讨交流并适时调整项目活动的实施策略。地理实践活动后,结合学科知识,以论文、调查报告、实践反思等形式展示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展示交流中,学生需要能够用地理语言向他人展示地理实验、考察和调研的过程和结果。在研讨交流中,要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想法,以此提升自身的实践力素养。
如在探究“度尾文旦柚的产业化发展”项目活动中,学生通过大量的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的解读,以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脚手架,梳理出仙游县文旦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为仙游县文旦柚的产业化发展和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自己的观点,以论文、报告的形式在班上交流、研讨。通过学习共同体的研讨交流,学生对仙游文旦柚的产业化发展和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
综上,乡土情境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乡土地理问题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