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秀珍
(尤溪第一中学,福建 尤溪 365100)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2017 年版)》指出: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必须凸显价值引领的意义,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广大高中生进行革命文化教育,有利于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在革命先辈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培养英雄情怀,增强对中华民族价值体系的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2018 年新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与生活》就新增了革命文化这一教学内容。革命文化主要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过程中形成的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与敌人顽强拼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文化结晶。[2]
但是,目前本土革命文化在普通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现有的高中政治教材有关革命文化的事例很少,学生大多是通过历史学科、其他文化作品了解革命文化,这给进行接地气的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带来困难;其次是本土革命文化几乎没有进课堂,这是没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意识和能力的表现,虽然部分教师把当地革命文化引入课堂,但并未将学生个体的主观经验、外部的客观环境加以联系的层面上设计教学,只是纯粹介绍革命文化,未充分挖掘革命文化资源,进行知识分析及拓展,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最后是由于现有革命文化资源的资料较零散,需要对本土革命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才能转化为课程资源。据此,笔者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着力点,以《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为例,从本土情境素材组织、知识内涵重构、课堂生态优化等三方面探寻本土革命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运用策略。
情境素材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用生活、生产中真实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科知识理解的教学资源。[3]情境素材与学生认知匹配程度,教师对素材的挖掘程度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情境组织应遵循共鸣原则,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框题的教学中,笔者以学生熟悉的本土素材“七五路”的路名为情境资源,让学生思考,问题1:“七五路”命名的缘由。将七五路与素有“闽中秋瑾”之称的廖怀玉联系起来,并通过一段视频展示,提出问题2:廖怀玉等人为什么不怕牺牲、与敌人展开斗争。引发学生思考,顺势进入本框题的教学。情境素材与教材联系是本土革命文化教育资源组织的基本原则,如此才可能创设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情境,激活参与的动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那份厚重的历史感、特有的亲切感,并被革命先辈们身上具有的中华民族精神所折服,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而最为直接的办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交流来重构自己的认知,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手段。这种教学方法要求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智慧的引导作用。因此,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具有进阶性的问题组,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的展开是教师的基本作为;教师充分挖掘知识内涵以服务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就是对革命文化教学知识的内涵进行重构。以本框第二目“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的教学为例,笔者就是采用“一例到底”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这种重构:廖怀玉等同志的哪些话?哪些瞬间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身上展现了哪些优秀品质,这些品质都体现着的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主题?这些品质与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联系?通过问题启发与思考,促进学生亲身感悟廖怀玉等同志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信念无比坚定的伟大梦想精神;具体体会廖怀玉等同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伟大团结精神;敬仰廖怀玉等同志百折不挠、迎难而上的伟大奋斗精神以及见招拆招、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伟大创造精神。通过学科知识与情境感悟的重构,化理论为具体的感悟,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得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学习做到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现实层面思考:当前要继续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通过追问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联系实际来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并在掌握中华民族之魂等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重要场所,优化课堂教学生态就是要打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利用本土革命文化资源,并基于思想政治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生活实际来设置思辨性、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不仅是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能力,更是优化课堂教学生态的一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举措。以本框新知“永远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教学为例,笔者抓住学生被革命党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之余,引出问题:今天大家不必抛头颅洒热血,慷慨捐躯,那爱国主义是否过时了,若没有过时原因是什么?在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具体评价的同时,顺势问:你将如何爱国?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开展小组讨论。与此同时,再结合生活实际,例如: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义务,特别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如何遵守社交距离、戴好口罩、少出门或尽量不出门等实际行动来践行,现在虽然不要像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但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的事迹和创设的问题情境,来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革命文化教育中明白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将爱国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总之,革命文化是教育的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革命前辈留给大家的宝贵财富,教师将革命文化所蕴含的梦想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创造精神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克服各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自觉地将个人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是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此要大力实践,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