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丽 焦晨峰 梁少姗 程 震
冷球蛋白血症指血清中存在异常免疫球蛋白,该蛋白在温度低于37℃时形成沉淀,复温至37℃后又可溶解。常见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及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其中以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最为常见,其他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冷球蛋白血症可通过免疫复合物(主要是IgG-IgM型冷球蛋白和补体)沉积血管引起白细胞碎裂性小血管炎,主要累及皮肤、肾脏、周围神经等。肾脏受累提示预后不良,主要病理表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mbrano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PGN)。对于此类患者,既往主要治疗方案是环磷酰胺联合激素和血浆置换,但长期免疫抑制治疗有诱发病毒复制、增加感染等多种不良反应[2]。
利妥昔单抗(RTX)是抗CD20+B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已经证实在复发或者难治性低级别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非常有效,也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膜性肾病等)中发挥作用。近年来多个研究证实,RTX可有效清除扩增的B细胞从而改善冷球蛋白血管炎症状,改善MPGN尿检异常、稳定肾功能[3]。目前国内关于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的研究较少,多为个案及病理特征总结,涉及RTX治疗的报道更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8例接受RTX治疗的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对象筛选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住院的患者。入组标准:(1)血清冷球蛋白≥ 192 mg/L;(2)存在蛋白尿、血尿或血清肌酐(SCr)高等肾损害表现;(3)肾脏病理符合多克隆免疫球蛋白介导的MPGN;(4)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肾损害;(5)经RTX 375 mg/m2治疗且门诊随访时间满12个月。符合条件者共8例入选本研究。
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基线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血常规、肝肾功能、补体、冷球蛋白水平,RTX及联合治疗方案,随访期间相应指标变化。
肾脏病理所有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术,肾组织进行常规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肾活检组织采用石蜡包埋、切片,行HE、PAS、PASM-Masson及Masson三色染色;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IgG、IgA、IgM、C3、C1q、轻链κ、λ染色。肾小管间质半定量评分,以病变区占皮髓质的面积定义:0(无),1%~25%(轻度),26%~50%(中度)或>50%(重度)。
RTX用法初次治疗按375 mg/m2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使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到浓度为1 mg/ml静脉输注。用药前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推注、异丙嗪25 mg肌肉注射抗过敏。随访过程中根据尿检和CD20+B细胞的变化,追加RTX治疗次数(375 mg/m2或100 mg/次)。
相关定义肾脏完全缓解:尿蛋白定量≤0.5 g/24h,无活动性尿沉渣(尿红细胞>100个/μl),SCr正常或较基线值下降;肾脏部分缓解:尿蛋白定量>0.5 g/24h,但<3.5 g/24h或24h尿蛋白定量比基线水平下降50%,且SCr正常或升高小于基础值的25%。无效:持续大量蛋白尿,不符合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定义。肾功能不全定义为SCr>1.24 mg/dl。
一般情况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34.5(13~58)岁,中位病程11.25(0.5~108)月(表1)。4例为初次治疗,4例为既往免疫抑制剂无效或复发。所有患者肾脏受累均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伴镜下血尿、低蛋白血症,5例肾功能不全,病例1有皮疹、腹胀呕吐、关节痛、发热,病例2有低热、体重下降,所有患者均无雷诺氏现象。补体C3、C4减低者分别占87.5%、50%,类风湿因子升高者占87.5%。4例患者HBV感染,所有患者ANA及抗ds-DNA均阴性,病例4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见κ型IgM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余患者血清游离轻链及免疫固定电泳均正常。30岁以上患者(病例2~5)均行骨髓穿刺排除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中病例2病程中确诊肠道B细胞淋巴瘤,R-CHOP方案(RTX+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化疗后1年后缓解,本次肾脏病再发,重复骨髓穿刺和肠镜检查,排除了淋巴瘤复发。
肾脏病理8例患者肾脏病理特点见表2。所有患者肾脏病理光镜均表现为MPGN,免疫荧光见多种免疫球蛋白、补体沉积,轻链染色κ及λ双阳性,3例见肾小球袢腔内PAS阳性栓子,5例见新月体,毛细血管袢内可见单核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电镜下观察到系膜区、基膜内皮下、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2例电子致密物见特殊结构,1例部分呈细沙样、部分呈细纤维丝结构,1例呈微丝状。
治疗及随访8例患者治疗及随访中实验室指标变化见表3。所有患者均联合激素治疗,病例6、7同时联合他克莫司治疗,4例HBV感染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5(12~40)月。末次随访时,病例1、5、7、8肾脏完全缓解,冷球蛋白水平降至正常;病例2和6肾脏部分缓解,冷球蛋白水平较前下降,中位部分缓解时间2.75(1~4)月;病例3和4治疗无效。除病例7外,余患者CD20+B细胞数均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所有患者RTX输注过程中均未见急性输液反应。随访过程中4例HBV感染者均未出现病毒再复制。病例3治疗1月后出现血糖高,2月后出现轻度肺部感染、经短期抗感染治疗好转,病例1、5、8患者出现肝酶升高,其中谷丙转氨酶最高298 U/L,谷草转氨酶最高98 U/L,经保肝治疗恢复正常,未见白细胞减少等其他不良反应。
表1 8例患者基线资料
表2 8例MPGN患者的肾脏病理特点
表3 8例患者治疗和随访临床指标变化
RTX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肾炎国外研究不少,国内关于RTX治疗冷球蛋白血症及相关MPGN的研究仅有个案报告[4-6],本研究是国内关于RTX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的最大样本量报告。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的患者8例,经RTX 375 mg/m2联合激素和他克莫司等治疗,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6例患者有效,其中4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随访中仅1例患者出现轻度肺部感染,3例轻中度肝功能异常,4例HBV感染者均未出现病毒再复制,提示RTX治疗安全性较好。
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目前治疗主要包括去除病因(如抗病毒治疗)、传统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RTX等。认识到HCV在冷球蛋白血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后,抗病毒治疗[主要是干扰素α(IFN-α)]成为主要治疗。随机对照研究发现IFN-α的临床应答率为60%~80%,IFN-α联合甲泼尼龙能轻微增加临床应答率(从66%增至71%),而单纯甲泼尼龙治疗的临床应答率仅22%。对于重症病例,建议优先给予激素冲击、环磷酰胺和血浆置换治疗,以控制急性炎症反应。但回顾性研究发现,即使经积极免疫抑制治疗,肾脏病长期缓解率仅有14%,10年生存率仅有49%。且长期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增加病毒复制、加速肝病进展、增加感染风险[7]。
RTX是人鼠嵌合的抗CD20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可诱导C20+B细胞耗竭、不能进一步分化为浆细胞,从而减少致病性抗体产生。2012年的两个随机对照研显示RTX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免疫抑制剂[8,9]。目前为止,文献已报告超过400例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接受了RTX治疗,显示RTX可有效降低血清冷球蛋白和类风湿因子水平,改善皮肤溃疡、75%~90%患者的肾脏表现和70%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病变[10]。关于RTX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的研究较少,早期仅有少数个案报告发现RTX治疗有效[11-13]。2016年意大利前瞻性研究中纳入了16例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给予RTX(“4+2方案”即第1、8、15和22天、1个月和2个月后各1剂375 mg/m2)治疗1个周期,观察到从第2个月开始尿蛋白及肾功能明显改善(SCr从185.6±150.3 μmol/L降至132.6±141.4 μmol/L,P≤0.05;24h尿蛋白从2.3±2.1 g/24h降至0.9±1.9 g/24h,P≤0.05),平均随访72.47(30~148)月,末次随访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75%和19%[3]。
RTX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的用法尚未有定论,大部分的研究是参考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即连续4周给予375 mg/m2,其次是按照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案给予两次1 000 mg。研究发现对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小剂量RTX 250 mg/m2给药2次和更高剂量375 mg/m2给药4次的方案相比,疗效相当却花费更少,可能更安全,虽然复发率时间可能更短(6月vs7月),但并无统计学差异[14]。对于严重病例RTX的维持治疗尚无相关研究,可以遵循MAINRITSAN试验方案,即在第6、12、18个月分别给予500 mg[15]。本研究中采用的是每次RTX 375mg/m2给药方案,药量减少,更安全有效。
约3%HBV感染患者可发展为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不同于HCV感染相关冷球蛋白血管炎,其发病机制及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清楚。既往研究已证实核苷酸类似物单药可有效抑制HBV病毒复制、降低冷球蛋白水平从而获得临床缓解,但对肾脏、外周神经受累患者临床反应较差[16]。个案研究发现对于抗病毒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HBV相关冷球蛋白血症引起的MPGN,RTX可有效控制蛋白尿、稳定肾功能[17-18]。中国HBV感染率远高于HCV感染率,但HBV感染相关冷球蛋白血症研究较少。李世军等[4]总结了12例HBV感染相关冷球蛋白血症相关肾炎临床病理特点,所有患者均表现为MPGN,50%患者经抗病毒和免疫抑制治疗预后较差。本研究中治疗无效2例均为HBV感染,相比于非感染性冷球蛋白血症,前者对RTX治疗反应相对较差,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此外,该2例患者均合并类固醇性糖尿病,且激素用量均较小并快速撤减,这些因素共同参与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其中病例4既往经甲泼尼龙冲击1.5g后出现肺孢子虫感染,后续环磷酰胺冲击6.6g,但尿蛋白、肾功能仍进展,经3次RTX治疗后尿蛋白曾部分缓解,提示RTX对于传统免疫抑制剂难以治疗的冷球蛋白血管炎仍有效,后期患者病情反复,可能与RTX维持剂量小、激素用量较小、随访间隔时间长有关。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作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少,RTX维持治疗方案不统一,随访时间不一,部分随访资料缺失(如补体及类风湿因子等变化)。
小结:RTX联合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冷球蛋白血症相关MPGN的尿蛋白、冷球蛋白水平,稳定肾功能,不良反应少,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及前瞻性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