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源
(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辽阳 111000)
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形成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征[1-2]。近年研究[3]显示患者血清中神经细胞相关因子表达异常,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低表达与癫痫患者的发作密切相关。同时学者发现了多种调控BDNF的因子,如miR-134-5p[4]。我们在数据库中出检索到miR-134-5p与BDNF之间具有可能的结合位点。目前药物控制是治疗癫痫的重要方法,传统用药为丙戊酸钠,其作用是参与调解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囊泡循环,维持突触囊泡的正常功能。左乙拉西坦是新型治疗癫痫药物,属于第二代广谱性药物,吸收迅速,对肝酶活性无抑制作用。本研究观察左乙拉西坦对成人癫痫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中BDNF和miR-134-5p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诊断为癫痫的成人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均为63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31例;年龄16~78岁,平均(38.6±18.1)岁。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18~79岁,平均(37.6±15.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均未显现出统计学差异(均P>0.05)。病例纳入标准:①结合病史、脑电图及影像学,并符合2010年ILAE癫痫诊断及分类标准;②患者年龄≥16岁,近2周内未服用抗癫痫药物;③发作频率≥0.5次/月。排除标准:①药物难治性癫痫;②有酒精或药物成瘾史;③哺乳期妇女;④神经系统有明显器质性病变;⑤有精神疾病史。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或)家属知情同意签定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左乙拉西坦片(批号:H20110409),起始剂量500~1000 mg/d,如症状得不到控制,每周增加500 mg/d,最大剂量3000 mg/d。对照组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批号:H19991395),起始剂量400~600 mg/d,如症状得不到控制,每周增加200 mg/d,最大剂量1800 mg/d。治疗后1、3、6、9、12个月定期门诊复诊。
1.3 血清BDNF和miR-134-5p表达水平检测 治疗12个月后检测患者血清中BDNF和miR-134-5p的相对表达水平。抽取静脉血3 ml,2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置于冰箱中-80 ℃冻存待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DNF。应用罗氏Roche LightCycler480 PCR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34-5p。首先应用TRIzol提取总RNA。引物由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miR-134-5p引物上游为5’-TCTGTGGACGTGGACGTG-3’,下游为5’-CTAGGATCGACGTGGTGTTT-3’。以U6为内参,引物上游为5’-GGCAGAAAGATTAGC-3’,下游为5’-TTGGAACGCAAATTCCG-3’。应用逆转录合成cDNA。反应体系:95 ℃ 5 min,95 ℃ 25 s,64 ℃ 20 s,72 ℃ 20 s,95 ℃ 25 s,62 ℃ 35 s,72 ℃ 20 s,共31个循环后延伸,于62 ℃采集信号,读取Ct值,以2-△△Ct法计算结果。△△Ct=[Ct目的基因(未知样品)-Ct对照(未知样品)]-[Ct目的基因(校正样品)-Ct对照(校正样品)]。
1.4 疗效评价 控制:治疗期间癫痫完全未发作。显效: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5%。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但<75%。无效:发作频率减少<50%,或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控制+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焦虑、抑郁评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焦虑、抑郁评定。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患者的焦虑水平,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的抑郁水平,分数为20~80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重。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共60例患者完成12个月的治疗及观察(1例退出,1例因治疗效果不理想改变治疗方案,1例因意外死亡,此3例排除观察)。对照组共61例患者完成12个月的治疗及观察(2例因治疗效果不理想改变治疗方案,此2例排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68,P=0.5923)。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不同分型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两组中局灶性发作患者、全面性发作患者治疗12个月时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898、0.0109,P=0.5324、0.9167)。
表2 两组不同分型患者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3。观察组治疗12个月时 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和miR-134-5p表达水平比较 见表4。观察组治疗12个月时血清BDN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iR-134-5p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和miR-134-5p表达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心烦、易激惹、头晕;对照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心烦、易激惹、乏力、体重增加及肝功能障碍,但是均较轻微,未进行干预便自行缓解,亦未影响治疗及观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836,P>0.0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形成的临床综合征,致残率及致死率均高于普通人群[5-6]。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多种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在癫痫患者中异常表达。B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具有调控神经细胞代谢及保护受损伤神经功能的作用。其作为大脑和外周系统发现的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因子家族的一员,通过调节突触、记忆过程在边缘系统中起作用,特别在突触可塑性的脑多巴胺能和胆碱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扮演重要角色。近年BDNF相关研究较多,其在一些疾病如脑炎、胶质瘤及癫痫时病变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均下调[7]。同时,人们也发现多种对BDNF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如miR-134-5p、S-100B等。近年研究[8]也证实了miR-134-5p高表达是神经损伤及癫痫形成相关的重要因子之一。传统的抗癫痫药物中丙戊酸钠应用最为广泛,但是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且具有肝酶诱导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左乙拉西坦在提高药效及减少副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9-10],已有多项研究[11-12]显示左乙拉西坦对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观察左乙拉西坦对成人癫痫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与丙戊酸钠相当,且在局灶性发作患者和全面性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中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左乙拉西坦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应用[13]。本研究还发现左乙拉西坦在治疗过程中少数患者有心烦、易激惹、头晕的表现,由于症状轻微,未影响治疗,且发病率低,亦提示临床治疗是安全的。本研究中,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丙戊酸钠治疗组,提示左乙拉西坦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有一定价值,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另外,左乙拉西坦治疗后患者血清中BDN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iR-134-5p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左乙拉西坦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改善BDNF的表达水平,同时能优化神经因子的损伤及修复[14-16]。BDNF表达的增加对维持突触的可塑性有重要作用[17-18]。miR-134-5p是BDNF等多种神经相关因子的上游调控因子,在正常机体中微量表达,当神经细胞损伤时表达增加。有研究[4]通过实验诱导了大鼠海马神经元中miR-134高表达,发现神经树突棘的强度发生改变,影响了神经树突的功能。本研究观察到左乙拉西坦能降低miR-134-5p的表达水平,改善神经细胞树突的强度,维持神经元的正常极化状态,但是基于miR-134-5p的调控机制及干预途径有待更多基础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左乙拉西坦对成人癫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与丙戊酸钠有类似的作用。左乙拉西坦还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有效优化血清中BDNF和miR-134-5p的表达水平,临床中可以积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