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德经》平行语料库的因果逻辑关系研究

2021-03-16 09:18刘翔莉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道德经语料库

刘翔莉

摘要:《道德经》是老子的哲学作品,除了《圣经》外,它是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对中国甚至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本文将以经典的理雅各和韦利英译本为例,研究英汉语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并进行比较总结。

关键词:因果逻辑;《道德经》;语料库

分类号:H04

引言

英、汉语语篇特征不同、思维不同,但逻辑上语义的完整才是语篇的实质,而在英汉语中表达因果逻辑关系的主要差别还是在于用与不用联结语(陈青松,2008),《道德经》为重意合的文言文,所以要将古汉语翻译成重形合的英语并显化其逻辑关系是很复杂的;而如今,语料库中平行语料库比起词典具有双语对照、实例多等优势,且基于2021年3月检索中国知网(CNKI)语料库研究《道德经》因果关系的文章为零,所以本篇将会基于语料库、基于理雅各和韦利的英译本对《道德经》中因果逻辑语序的翻译进行研究。

一、因果逻辑关系的表达式以及阐述

“说到连接,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传统语法中的连词,如英语中的‘and’,‘but’,‘when’和汉语中的‘和’、‘所以’、‘因而’等。此类功能是连接句子中的各个小句……通过连接词的运用,人们可以了解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甚至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胡壮麟,1995,P92)通过以上描述可知通过连接性词语可以连接句子,使读者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本篇文章将根据这样的定义去研究《道德经》的因果逻辑关系及其英译。

二、《道德经》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语义分类

在《道德经》的原文中,一共有“是以”、“使”、“则”、“故”、“乃”5组表示因果逻辑关系的字词,表示“所以”、“因为……所以”的意思,利用绍兴文理学院《老子》英汉平行语料库,排除同字不同意的例子,整理出相关五组关联词出现频次,如表1:

三、《道德经》中表示因果关系词的翻译

英语中用来表示因果逻辑关系的还有原因状语和结果状语,其中原因状语和结果状语的习惯性引导词有:in that、so that、such that、That is why;下表就是《道德经》中表示因果关系的词的对应和数量。

1 从表2中可以看出,英译本《道德经》中表示因果逻辑关系词最常用的有“therefore”、“because”、“reason”、“thus”,古汉语为“是以”或者“以”。

2 从表2中可以看出,英译本《道德经》中表示因果逻辑关系词最常用的有“therefore”、“because”、“reason”、“thus”,古汉语为“是以”或者“以”,现代汉语中译为“因此”、“因为”、“从而;所以”,词义对应相对准确:

例1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道德经》第二章)

Therefore the Sage relies on actionless activity, carries on wordless teaching, but the myriad creatures are worked upon by him; he does not disown them. He rears them, but does not lay claim to them, controls them, but does not lean upon them, achieves his aim, but does not call attention to what he does; (We)

Therefore the Sage: manages affairs without action; preaches the doctrine without words; all things take their rise, but he does not turn away from them; he gives them life, but does not take possession of them; he acts, but does not appropriate; accomplishes, but claims no credit.(Le)

例2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

Is it not just because he does not strive for any personal end That all his personal ends are fulfilled?(We)

Is it not because he does not live for Self that his Self is realized?(Le)

3結合图表可知,英汉逻辑关系词并不一一对应,如《道德经》中表因果最高频的词是“故”,56次;对应英译本中“therefore”、“So”,“therefore”也确实出现63次,但是“故”并没有都翻译“therefore”而是有很多其他翻译方法:

例4 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in each case it is because they prefer what does not lead to strife, and therefore does not go amiss.(We)

It is because he does not contend that he is without reproach. (Le)

例5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That is why he that possesses Tao does not linger.(We)

which are things of disgust. Therefore the man of Tao spurns them. (Le)

如例4和例5中所示,“故”可以被翻译成“therefore”、“because”和“that is why……”的句式,可以译成不同的单词或者句式,表达方式多样。

四、关于英汉因果逻輯关系不同的原因

1 汉语重“字”、英语重“词”

结合图表可以得知,英语中因果逻辑词的表达方式丰富,其中多以“词”为主;而汉语中多以“字”为主。因为英语语序经历了副词的发展、介词的发展等等,引导词逐渐变得语法化和专门化,其中英语副词的发展就十分丰富,其中语义增量型副词就有语篇衔接的功能, “therefore”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晓林 王文斌 谭仁山 陈文碧,2015),所以《道德经》的两个英语译本中,表达因果逻辑关系的词语非常多样;而《道德经》原文中的因果逻辑关系词不如两英译本中那么丰富。

2 思维方式不同

正如威廉·冯·洪堡所认为的那样,语言、民族和精神是三位一体的,其中民族与精神对语言的影响至关重要,正如英语习惯直线型表述,而汉语是迂回型表述,所以汉语可以依靠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对结果进行推导,而英语则需要明显的逻辑词进行标记,所以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注意英汉语之间的逻辑差异,才能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

结语

通过对《道德经》原文以及英译本中因果逻辑关系词的比较和分析发现,翻译古汉语要注意原文及隐含的因果逻辑关系,所以英译过程中,要理解原文并通过添加关键的因果逻辑关系词外化英语逻辑。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92-101

【2】陈青松.英汉语篇逻辑结构对比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62-63

【3】刘晓林 王文斌 谭仁山 陈文碧.历史语言学视野下的英汉语序对比研究【M】.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15:380-383

【4】.英汉语逻辑连接序对比与翻译【J】.海外英语,2016,7:104

【5】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64-67

3113501908210

猜你喜欢
道德经语料库
不贪为赢
为什么要跟《道德经》学领导力?
华子龙先生告诉你: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讲的是什么?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西方人最推崇《道德经》
浅谈语料库分类及用途
国内外语料库建设研究简述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语料库与译者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