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勇 陈亚娜
摘要:从职业院校大学生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角度,分析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和工匠精神的现状,提出树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观,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打造特色课堂,实现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实施工匠精神进校园行动计划”,该计划为职业院校今后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根据该计划精神,职业院校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结合“课程思政”的相关要求,充分分析专业课程包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逐步建立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行同向的思政教育的教学体系,实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高度融合,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相融合的必要性
我们的教育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国家需要大量的技术能手来实现“制造”和“创造”强国的中国梦。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充分符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动手能力强,攻坚克难意识薄弱,缺乏锐意进取精神。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加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工匠精神的培养,坚持正面教育,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的信念和决心,使学生的职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同时,达到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培养策略研究
1.树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人才观
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与法纪教育是基础,职业道德的教育为重点,在实施过程中全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比如:在《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中,加入电工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知识点,重视职业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课程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能实现任务的基本要求,还要将制作工艺、功能完善等方面达到精益求精的程度;在整个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践行职业精神和職业规范,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工匠精神。
2.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打造特色工匠课堂
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过程中隐含着方法论、认识论、创新精神、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高职院校教师可以从知识获取过程,寻找课程知识内涵的价值观、逻辑与思维等作为课程思政元素,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方法、思维、道德的深入研究、挖掘,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元素,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认识专业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
职业院校应抓住工匠精神与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机遇,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接受思政理论教育。例如:在《电气安装规划与实施》课程的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任务实施中,需要学生完成布局图的识读、安装位置的确定、管材和线材的选用与安装、线路的敷设、终端的连接、功能测试和施工现场管理等,教师强调学生时刻注意现场施工安全、耗材选用准确、工具使用得当、安装过程认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
三、高职大学生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培养策略的实现路径
1.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课程思政的主导者是教师,唯有教师真正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实质,才能把握工匠精神的精髓,才能做到课程思政教育、专业知识及工匠精神真正融合,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2.从专业需求出发,深化专业课程建设,突出工匠精神,完善课程特色。根据社会需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与专业课程,在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高职院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在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实践中,通过举办各类优秀讲座、设立文化长廊、完善社会主义大讲堂、参观技能大师工作室、观摩支部书记工作室等,将匠心文化内化于学生思想中,向学生传递技能牵引、知识支撑、实践培养、文化熏陶的育人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崇尚技能 崇尚实践”的思想,形成具有严谨求实、创新发展、锐意进取的氛围。
四、总结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强化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养意义重大。注重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明确规定教学目标,注重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工匠精神的传授及培养。通过它们的有效融合,增强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还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稳定、持久的发展。
34235019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