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此研究主要研究“1+X”职业证书考核培养融入到课程建设中。根据1+X证书制度的内涵要求,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沉浸式”教材,有效提升学生的全面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职业证书;课证融通;沉浸式;导入;拆装
分类号:G712
一、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于1+X证书制度建设推进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职教学生的就业质量,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三改革”,融通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专业教学标准下优化课程标准;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专业人才。
二、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
现代社会发展及实际人才培养需求,重新构建基于1+X证书制度的新课程体系,按照学习领域重新设计课程,1和X课程要相互兼顾,实现学分互认互通。
三、构建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还应该避免出现另外一种极端,认为1课程不重要,可有可无,这也是不对的,1课程是学历教育必须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同等重要的。1+X证书制度试点时,将某些课程综合化,形成几门综合性的科普课程。
1.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支撑“1+X”职业证书的核心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微课的制作及使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基于沉浸式教材,更好的将知识点、技能点在微课中体现出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基于液压实训室,在沉浸式教材的孕育而生中微课的制作。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进,在“微时代”,为适应碎片化、娱乐化学习语境下的大学通识教育,微课在日常教学中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课制作教学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进而推动“沉浸式教材”等相关教学的活动和资源建设的发展。
2.研究内容
基于沉浸式教材的“换向阀”微课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制作内容的选取、制作。在选取时,考虑其重点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并只靠语言不易表达的知识点技能点。最终研究制作内容确定为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为例,用微课展示其中的工作原理部分和拆装部分。
1)微课制作的步骤如下:
①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系材,制作
首先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我选的是《液压与气压传动》的阀,确定了主题后就要搜集材料了。接着是撰写教案,虽然是微课,教案中的环节也要详细,条理要清析。有教师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②是制作一个ppt课件,课件是一个引领的作用,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符合客观。
2)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①微课时间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8分钟。
②微课内容少“做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生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③资源容量小“做课”视频及配意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儿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非常适合于教的观率、评课、反思和研究。
④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辨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⑤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⑥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⑦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⑧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⑨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建议ppt尽量采用单色,突出简示洁之美)。
⑩视频画质清晰。
通常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 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AAC(aac、m4a、and、f4v)、MP3and Vorbis(ogg and oga)
3)所使用的軟件:录屏软件,喀秋莎软件,美图秀秀等。
四、打造优质“双师”,推进教学模式变革
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教师的培训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教师要先于学生获得X证书,才有可能参与X证书的培训教学工作。
通过设立校企双向“企业课堂”,在“企业教室”现场。学校“企业课堂”实施理实虚一体化教学,企业能工巧匠深入学校技能教学课堂一线,辅导点拨学生技能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养成。工学交替过程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向全程共导,校企双轨共同培育高徒。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坚“立足船舶、面向军工、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总之,1+X证书制度必将带动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颠覆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粘性,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发现问题加以调整,来优化研究过程。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是整个项目研究过程进行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分析这个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适合度,提出建设的详细的方法。试验性小范围实施。现场调查法,调查采用走访座谈为主,个案分析、资料分析为辅的方式,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为抓手,在企业文化的展示和内涵上展开跟踪调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践总结、教学反思、集体研讨等方法进行。这些研究方法基本要贯穿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韩桂华.液压系统设计技巧与禁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3-1.
[2]郝春玲.液压与气压系统拆装维护和调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5-1.
[3]黄志坚.液压系统控制与PLC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4-1
[4]黄志坚.看图学液压系统安装调试.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5-1
[5]:[1]陈红秋,石泉彬,蒋风昌.“工学结合、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9
作者简介:郝春玲(1978-),女,汉,辽宁葫芦岛人,本科,沈阳工业大学工程硕士,葫芦岛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副教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341150190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