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姜洪伟
摘 要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纸质阅读发生转移,同时伴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有声阅读App、有声读物与相关网站,有声阅读走进大众视野。有声阅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满足了新媒体时代人们碎片化获取信息的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有声阅读受到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为了全面了解有声阅读的现状,对国内有关有声阅读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希望为今后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声阅读;听书;有声读物
中图分类号 G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22-0007-03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转变,有声阅读进入大众视野。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有声阅读解放人们的双眼,满足人们的碎片化需求,受到人们的追捧,也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国内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展开对有声阅读的研究,包括有声阅读的概念、发展、平台、受众、图书馆有声阅读服务推广等。国内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有声阅读,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分析国内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有声阅读研究进展以及促进全民阅读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笔者以“有声阅读”“听书”“有声读物”等为主题关键词,在CNKI进行检索,剔除文献涉及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内容,得到文献1 072篇。通过整理归纳分析,国内学者对于有声阅读的研究集中为以下四个方面:有声阅读基本概况的研究、有声阅读受众的研究、有声阅读平台的研究和有声阅读服务推广的研究。
1.1 有声阅读基本概况的研究
有声阅读,又称听书,学界对于有声阅读的概念大多采用美国音频出版商协会的定义,即“其中包含不低于51%的文字内容,复制和包装成盒装磁带、高密度光盘或单纯数字文件等形式进行销售的录音产品”[1]。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声读物载体发生变化,内容类型不断丰富,概念也随之拓展。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听书即是指在线听书。邓月琴[2]将有声阅读定义为阅读者借助耳朵接收信息,进而向大脑传递的一种活动,强调有声阅读是阅读者通过耳朵器官来接收信息,借助第三方的声音来听书的行为活动。
有声阅读凭借其利用声音传播的特性,加上便捷性,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得到大众的青睐。2009年,中国移动最早上线有声阅读服务,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声阅读市场由探索起步走向成熟多元发展。艾媒网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63.6亿,我国有声阅读用户规模从2016年的2.18亿人上升至2019年的4.78亿人,增幅达到119.27%,有声阅读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有声阅读产业的迅速崛起也离不开其他原因。周安平等[3]指出听觉文化的回归激发了有声阅读的活力。有声阅读通过简单动听的声音符号激发听者的情感共鸣,让受众在感悟作者思想情感的同时提高听觉审美。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智能终端的普及为有声阅读的发展带来机遇,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冯白[4]认为低劣的内容质量、层出不穷的盗版现象等问题值得出版机构关注。有声阅读的发展离不开出版行业的支撑。蔡翔等[5]提出引导体制创新,推动传统出版企业与新媒体的融合。出版企业要认识到有声阅读是新的市场需求,坚持内容为王,打造优质内容,对用户进行精准定位,对于不同场景的内容精耕细作。有声书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更多内容、更多形式的产品问世,人们对于有声阅读的场景需求不断细化,有声阅读的赢利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发展一片光明。
1.2 有声阅读受众的研究
隨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不再局限于纸质阅读,而是转向数字化阅读。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有31.6%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较2019年的平均水平30.3%相比,提升了1.3%,有声阅读规模持续扩大,在推进全民阅读发展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直以来,儿童是有声阅读市场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听书是儿童未识字时期学习的重要方式,听书可以调动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阅读。刘晓丽[6]提出要从内容上打造核心竞争力,对儿童受众进行细分,根据不同年龄层选择合理的故事,制作有差异的读物。沈静明[7]认为未来的有声读物会从“有声”走向“立体”,如何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开发新产品形态,将是有声阅读市场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作为有声阅读的主体人群,了解他们的阅读行为特征有助于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阅读服务。沈钰[8]对沈阳市大学生有声阅读的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发现多数大学生的听书行为特点表现为渠道多样、内容多元、时间较短、付费意愿低等。邓香莲[9]以上海大学生为例,从有声阅读的平台选择、阅读类型、时长等方面考察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有声阅读行为,并从性别和年级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陈维超等[10]通过大规模的网络问卷调查,从读者的阅读内容、付费意愿、行为偏好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科学引导大学生阅读,并且为有声阅读平台提供差异化服务带来参考启示。
高品质的内容是吸引用户为其付费的关键。不少学者对于用户知识付费行为展开研究。杨东红等[11]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付费内容的价格、时长,传播者的性别、粉丝数等方面对用户知识付费行为的影响。平台要致力于打造优质产品内容,注重开发多种垂直细分场景,为用户提供独特体验,同时可以建立多元化的内容付费模式。章萌[12]认为可以借鉴英美国家采用零售、捆绑销售或图书馆销售等方式,逐渐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车载系统不断完善发展,有声读物与这些进行深度融合,将会带来巨大的盈利空间。
1.3 有声阅读平台的研究
有声阅读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平台的支撑,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声阅读平台在不断地探索自身发展道路。罗弦等[13]认为5G技术为移动有声阅读平台提供了发展机遇。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移动有声阅读平台不断发展。移动有声阅读平台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更好地服务用户。牛晓慧[14]研究了喜马拉雅平台的内容生产与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发现用户互动与反馈作用于内容生产。平台可以通过在线提问等方式让用户参与到节目制作中,让用户不仅是内容的浏览者,也是内容的生产者。孟迪云[15]围绕有声阅读的内容运营、盈利渠道、用户体验、营销模式等方面探讨有声阅读商业模式。为了实现有声阅读的长远发展,有声阅读平台要充分开发IP资源,根据媒介特性,推出不同的营销方式,打造多媒介矩阵。平台要打造差异化品牌,拓展盈利渠道,运用算法等技术,同时发挥名人效应,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提升用户黏性,开拓潜在市场。
1.4 有声阅读服务推广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眼球被各种各样的事物占据,有声阅读的出现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与眼睛,听觉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有声阅读如何在未来走得长久引发了学者思考。蔡金燕[16]从版权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依法制作并生成专业的有声读物,图书馆在选择有声读物时,要及时辨别有声读物资源是否合法。良好的有声阅读环境需要多方的共同维护。在获取优质有声阅读资源的渠道上,公共图书馆担当着重要角色。然而公共图书馆有声资源建设方面仍面临着不少难题。李晓宁[17]对国内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展开问卷调研,探究开展有声阅读服务的困难之处。尚硕彤[18]认为公共图书馆要依托于有声图书馆加快数字化转型。公共图书馆可以与高校图书馆资源互联互通,获取它们制作的有声资源,扩充馆藏,实现资源多样化。高校也可以加强与外界合作,引入外界的优质资源。高校图书馆对有声资源质量要严格把关,及时过滤低劣内容,为用户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我国有声阅读研究起步较晚,自2015年开始,发表的文献逐渐增多。
从时间范围来看,国内学者对于有声阅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从2015年开始,发表文献数量逐渐增加。从内容范围来看,国内学者研究内容范围广泛,多集中于有声阅读的概念、发展状况、平台研究、受众研究与图书馆阅读服务推广等。
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学者多以理论研究为主,采用最多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一般局限于某个地区或者某一类人群,例如调查人群为上海大学生、沈阳大学生等,覆盖大规模范围的调查研究较少。
从研究对象来看,我国对儿童有声阅读研究较为广泛,一般集中于儿童整个群体,涉及群体范围过于宽泛,缺乏对细分年龄段儿童的有声阅读研究。
通过梳理有声阅读文献,可以看到有声阅读的理论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多成果。研究横跨多个学科,主要涉及教育学、管理学、新闻出版等领域。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们对有声阅读的研究多集中于有声阅读的概念、发展、平台研究和图书馆阅读服务推广等。从研究方法来看,问卷调查法是被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从研究对象来看,学者们集中于儿童或大学生群体。有声阅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同时存在着不足之处,只有在未来的研究中改进完善这些不足,才能推动有声阅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有声阅读的受众范围研究扩展又细分。有声阅读的受众包括儿童、大学生、上班族以及中老年人群等。目前,国内有关有声阅读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儿童与大学生群体,对上班族以及中老年人群研究较少。当下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民阅读”自2014年开始连续6年写入政府报告,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不断开展,人们的阅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青年上班族、中老年群体在完成工作之余也会追求精神层面上的愉悦,纷纷踏入有声阅读的行列。儿童、大学生一直是阅读的主力军,青年上班族、中老年群体占比相对较少。新媒体时代,差异性服务的需求日益明显,对不同群体进行不同层面的细分尤为必要,例如性别层面,城乡层面等,不同层面人群进行有声阅读所产生的效果是存在差异的。在这个“全民阅读”的时代,研究青年上班族、中老年群体以及更细分层次人群的阅读行为、阅读动机等,对于有声阅读发展策略创新,积极推进有关措施改进,促进全民阅读有着积极意义。
二是研究方法会日益多样。实证研究方法具有客观性,国内学者使用实证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有声阅读的用户行为研究方面,学者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他多数研究是采用理论阐述为主,包括有声阅读平台的发展策略、有声阅读的推广等。未来学者们会积极探索更多的研究方法,以此增強其客观性与可说服性。
关于有声阅读的研究与创新,需要国家技术部门的支持以及广大学者的不断创作,从而为我国有声阅读发展提供新路径,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给人们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打造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空间以及形成良好的社会阅读风气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航.我国“听书”产业在网络下的发展和标杆性策略分析[J].编辑之友,2011(8):73-76.
[2]邓月琴.有声阅读概念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6):92-95.
[3]周安平,范雨竹.论数字时代我国有声阅读的勃兴[J].中国出版,2019(18):39-41.
[4]冯白.有声书产业的发展困境和破局[J].出版广角,2020(24):40-42.
[5]蔡翔,王睿.从国民听书率看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发展趋势[J].现代出版,2018(1):65-70.
[6]刘晓丽.论儿童有声读物精品化的实践路径:以“凯叔讲故事”为例[J].出版广角,2020(15):57-59.
[7]沈静明.新媒体时代下儿童有声图书市场策略[J].编辑学刊,2017(6):101-104.
[8]沈钰.互联网时代下沈阳市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特征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0.
[9]邓香莲.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特征研究:以上海大学生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8(5):81-94.
[10]陈维超,易雨婷,杨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的调查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1):80-88.
[11]杨东红,贺红梅,徐畅.移动音频有声阅读平台用户知识付费行为研究[J].情报科学,2020,38(7):105-111,172.
[12]章萌.移动有声阅读用户内容付费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9(1):28-34.
[13]罗弦,石彦强.5G技术下移动有声阅读平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科技与出版,2020(6):125-128.
[14]牛晓慧.移动有声阅读平台的发展研究与思考[D].兰州:兰州大学,2019.
[15]孟迪云.论数字经济时代有声阅读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3):126-127.
[16]蔡金燕.著作权视角下的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1):83-87.
[17]李晓宁.公共图书馆面向视障人士开展有声阅读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国内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问卷调研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20(13):96-101.
[18]尚硕彤.公共图书馆有声阅读资源建设及推广策略探究[J].出版广角,2020(15):86-88.
105650052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