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观察视角下学生独立思考状态的诊断与改进

2021-03-15 05:30苏洁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课例独立思考效果

苏洁

摘要

独立思考状态是理解教材与深度学习的基础。课例观察有助于探求优化学生独立思考状态的策略。针对学生独立思考状态不佳、效率不高的现象,教师要重视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依据学科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思考习惯,还要改进教法,充分预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独立思考 课例观察 诊断 策略

基于江苏省教研室立项的重点课题“基于学习活动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研究”,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组织了一次关于初中物理的课例观察活动。观察的课题是苏科版八(下)“压强”,观察点为“学生的独立思考状态”,旨在探求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若干策略。

一、课例内容分析

“压强”是八年级下学期物理学科的重点内容。教材通过对比和作图,既复习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又为压力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场景。学生通过归纳图片的共同点,建立压力的概念。紧接着,教材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说明仅用压力概念并不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从而引出建立压强概念的必要性,在教学活动中给出实验器材,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提供了条件。在给出压强定义后,教材又做了定量计算的示范。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观察点的定位说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可见,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很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不断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从司空见惯的问题中推陈出新,培养质疑与创新能力。此外,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与发现。作为独立的个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会不断发展,从而实现对物理知识的真正理解与运用。因此,独立思考程度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三、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及观察结果

1.设计说明。

针对观察点,课题组设计了“学生独立思考状态观察记录表(小组)”,从“思考形式”“活动用时”以及“学生即时表现”3个方面进行观察。“思考形式”列举了5个方面;“活动用时”可以体现独立思考时问是否充分;“学生即时表现”设置优、良、一般3个等级,以此分析、判断学生思考的深度与效果。观察对象是本校八(10)班学生。以6人为1组(随机编组),将学生分组。预设适量观察者,以观察每个小组的学生。授课教师在课前向观察者说明教学内容与教学思路。课题主持人要做好分工,把观察者的位置同定下来,确保不影响学生的学习。

2.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见表1。

从思考形式看,5种形式比较全面,但授课教师设计的看书、实验观察等链式思考环节和口头回答环节较多,开放性问题、需合作后回答的问题较少。另外,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远没有养成。

从活动用时看,学生独立思考用时偏少。如对于“理解压强表示了压力作用效果”这个难点问题,学生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思考,无法全面深入解决问题。此外,授课教师安排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次数相对偏多,对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的适切性缺乏预设,随机性很强。

从学生即时表现看,学生在独立思考及结果表述方面表现一般。无论是小组还是个体,独立思考相对被动,不能积极主动地深入思考,不能相互质疑;回答问题时较拘谨,说明思维尚未充分打开。学生对“给出压力的定义以及压力的示意图”“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等问题的思考较深入,解决情况较好;对“理解压强表示了压力作用效果”“估测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等问题的解决情况一般,凸显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独立学习与思考并不只是学生的事。本节课学生独立思考效果不好的根源还在于:授课教师安排的学习内容较多,对教材挖掘较深,节奏也较快。

四、结论及改进策略

1.重视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識更重要。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一种个体学习活动,主要解决教学内容中的起点或浅层次问题。独立思考的质量与效果是否好,首先要看学生是否有质疑精神。质疑应伴随独立思考的全过程。从本课的观察结果来看,学生普遍没有质疑精神,也不会在探究中发现规律,不会提炼有用信息,甚至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习惯,对教师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习惯有待培养。

2.依据学科特点,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物理学科作为白然科学,需要透过物理现象探索基本规律,进而分析与概括;需要多角度思考与观察,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与独立判断能力。比如在讲授“压强表示了压力作用效果”时,从一个探究实验过渡到压强概念是难点。学生不仅要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到它们的内在关系,还要会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取相同的受力面积,进一步得出压强概念。此外,教师在安排学生自学或观察实验时,要给出有梯度的提纲;师生问答要体现知识的结构体系、清晰性与层次性。必要时,教师可让学生列出思维导图,还要帮助学生分析概念中应把握的问题。总之,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对重难点、关键点加以引导。

3.学会放手,教思结合,坚持不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能力,需要慢慢练习。在实际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教师唯恐讲不完教学内容,不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觉得让其思考是浪费时问,甚至直接给出答案。实际上,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需要讲,只要点拨与引导即可。对于提出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思考、合作探究。比如“探究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这个活动,完全可以让学习小组制定方案、动手实验等。教师如果担心学生的能力,先讲一讲,反而不容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长期培养的结果。

4.改进教法,充分预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本节课教学形式相对单一,缺少情境创设,师生、生生互动不够。比如做“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教师应该尽可能安排分组实验,多给学生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动起来。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果至关重要。教师要改进教法,第一,要通过良好的导入与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独立思考的意识;第二,要注重“留白”,简单的不要讲,学生思考后能理解的不要讲,鼓励学生交流,甚至辩论;第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并获得成功的喜悦;第四,要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与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深刻性;第五,做好课前预设,优化独立思考的时问与次数。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港务区柳新镇中心中学)

本文系江苏省教研室重点课题“基于学习活动观察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研究”(编号:2015JK11-201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例独立思考效果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课例
谈独立思考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