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璠 李若平
摘 要:学科能力理论可分为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3个维度。以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的电学图像问题为例,从情景导入、概括论证、分析归纳、综合运用、推论预测、知识迁移6个维度出发,阐述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基于学科能力理论的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能力理论;电学图像问题教学;整体法与隔离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2-0028-4
1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理论概述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能力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关注,《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科能力是成功解决学科问题或完成学科任务的个性特征[1]。在理论上,学科能力可分为3个维度: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如图1所示。本文旨在以中学物理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探求学科能力理论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 教学意图
电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物理重要的学习内容。因其与生活联系紧密,故常会以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来命制题目。此外,在考核电学知识时,既可以单独考查某个知识点,又可以与力学等知识结合起来考查,考查内容涵盖广、综合性强,因此常常受到出题者的青睐。
2.1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欧姆定律的内涵,尝试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进而升华对知识的理解。
(2)科学思维: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环节,分析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发现相关实例,建立简化模型;大胆尝试运用物理思维并结合数学方法进行推理。
(3)科学探究:学生在“应用实践”环节所获得的是对问题深入思考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探究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能明确实践活动和知识学习间相互制约的道理,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能够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3 结合学科能力理论的教学实施
3.1 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3.2 新课教学
3.2.1 “学习理解”能力维度的教学实施
“学习理解”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概念、使用规则和限定等的认知[2]。
3.2.1.1 情景导入,问题渗透
通过设置相关问题情景导入习题教学,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例如,图3显示了恒温箱的温控原理,图中的“电源”是恒温箱加热器的电源,当电源的电流大于或等于20 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工作,实现温控。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图3中,如何才能接通恒温箱内的加热器?”
3.2.1.2 解决电学坐标图像题的方法
①方程法
方程法是结合上述电路图和电阻阻值的变化情况,考虑图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后,列出方程。但单纯运用方程法辅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并不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应将方程法与整体法、隔离法结合使用,才易于学生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②整体法与隔离法
选一个较图3复杂一点的图像进行对比,如图4所示。
已知滑动变阻器从一端滑动到另一端,两只电压表和一只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求解电源电压U。
a.整体法
电源电压的欧姆定律等式:
U=I1(R1+R2+R)(1)
U=I2(R1+R2) (2)
b.隔离法
电路元件的欧姆定律等式:
U2=IR+U1 (3)
R=30 Ω
U1=U2=IR2 (4)
R2=30 Ω
将(3)(4)式所得结果与(1)(2)式结合起来,得出电阻R1,从而得到电源电压U。
3.2.1.3 整理步骤,归纳题型——分析归纳
第一步,理清问题的过程:将“图”与“图”和“图”与问题之间的关系理清;
第二步,采用隔离法:对相关对象进行实际分析,列出正确的等式;
第三步,采用整体法:在整体视角下列出正确的等式;
第四步,逆向检验,确认等式的正确性。
3.2.2 “应用实践”能力维度的教学实施
3.2.2.1 实验求真、动手探讨——综合运用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文字条件和坐标图像自主讨论,连接成电路。通过对比题目给出的电路图和自己连接的电路图是否一致,来检验对坐标图像的理解程度。
例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自主绘制电路图。
当滑动变阻器从一端滑向另一端,电压表示数与R2的变化关系如图5所示。
学生通过隔离法对R2进行初步判断,电路若为串联电路,随着电路中总阻值增大,电流值减小;又因为电源电压值不变,电阻R1为定值电阻,电流值若减小,则电阻R1两端的电压会减小。若为并联电路,根据所给的实验器材,电压表所测的电压为电源电压,电压表的示数应是不变的。
综上所述,学生认为电压表是测量R1两端的电压。进而在“中学电路虚拟实验室”软件上绘制电路实物图和电路图,结果如图6所示。
(a)(b)为滑动变阻器滑动前后虚拟电路图;(c)为相应的电路示意图
3.2.2.2 实际案例、学以致用——推论预测
①原始问题的抽象模型(图7)
图7中电路内含压敏电阻,作用等同于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总阻值、电流等参数,以期达到使用需求。
②巩固练习
以该题为例,已知电源电压为24 V,R0的阻值为10 Ω,Rx为压敏电阻,其阻值与储水箱水深的关系如图7乙所示。为了保证电流表的安全,水箱中的水最深为多少米?
整体法:学生认为要保证电流表安全就要控制压敏电阻的阻值大小;
隔离法:当压敏电阻阻值为多少时,水深为多少,才能刚好达到电流表的临界值0.6 A,从而保证电流表的安全。
3.2.3 “迁移创新”能力维度的教学实施
除了电学图像问题,还有力学图像问题。比如浮力的考查,如图8所示。
4 教學反思
教学理念方面:以学生为主体,不管是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还是在课堂活动组织上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3]。
教学方法方面:整体法与隔离法本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常用方法,笔者将这些方法的核心运用于初中电学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
学科能力理论运用方面:教学过程结合6个能力维度,分别在情景导入—总结提升—迁移讨论各个环节,分层逐步讲解,层层提升迁移,旨在多方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惑,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磊.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研究——基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导向的多维整合模型[J].教育研究,2016,37(09):83-92+125.
[2]周后升.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学科能力理论的教学实施——以“三力动态平衡问题”的复习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9,41(3):14-18.
[3]董友军,马北河,朱建平. 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以粤教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为例[J].物理教师,2019,40(3):30-32.
(栏目编辑 邓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