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沉浸式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1-03-15 05:30侯铎陈玉祥张智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侯铎 陈玉祥 张智

[摘 要]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的基础与关键,是全面落实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核心任务,是新时代赋予高等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创业教育水平的关键。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深入,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课程体系不完善、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等问题。根据教育部创新创业驱动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校园学习和生活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勇争创新创业实践成果,要求高校教师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挖掘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资源优势,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沉浸式课程教学模式,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沉浸式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3-0077-04    [收稿日期] 2020-07-25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1],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以下简稱《意见》)指出: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教学,打通一级学科或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2018年9月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高校现已开设了一系列创新创业课程[2],并积极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但仍出现了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内容不完善、授课方式不丰富等问题[3]。如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需要高校群策群力,优化调整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沉浸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挖掘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资源优势,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深入贯彻创新创业教育战略部署,构建新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

《意见》明确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上升到国家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的新高度,为了确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受到高校大学生的认可,教育部设立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主要包括专家指导委员会、优秀导师人才库及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同时定期举办“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同时进行全方位战略部署,激励和引导高校全面构建新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一)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数据库

为了组建优质、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导师和各类人才资源,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领域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指导作用,切实发挥指导教师的引导、指导和帮扶作用。2010年4月教育部成立了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17年10月完成了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建设,构建了一支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4],逐步更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理论指导、政策指导、质量指导和经验指导,将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纳入教学主渠道,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结合专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专家指导贯穿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

为了持续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效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教育部先后于2010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2013年6月召开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经验交流视频会议,2015年5月召开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2015年10月在吉林大学召开了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2016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交流会,构建多样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经验交流机制[5],将传统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可复制、典型经验持续推广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定期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速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进程,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效果,持续培养和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切实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素养和能力,教育部于2015—2019年连续举办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成效卓越的创新创业盛会,而相比前五届,2020年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于当年6月举办,并力争做到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科研—竞赛—创新创业—就业的良性循环模式[6-8],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激励高校积极开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促进和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设立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纵深发展

为了进一步切实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持续发展,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切实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先后于2017年1月、2017年7月公布了两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效优质地完成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三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教育部分别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发布了做好各年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2019年度将工作重点升级为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创融合”特色示范课程、开展师资培训活动,以及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四个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典型经验示范引领机制[9,10 ],鼓励示范高校从“双一流”建设目标、学校办学层次、学校特色等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并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二、加快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构建沉浸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构建“P立方”精英教育模式

“P立方”创新创业精英教育模式把能力提升(Promotion)、项目指导(Project)、实践创新(Practice)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双创精英版”和“创客实践班”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P立方”创新创业精英教育培养模式,从而引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转变,即从注重创新创业数量转向注重创新创业质量,从注重创新创业服务转向注重创新创业指导,从注重帮助学生储备创新创业知识转向注重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开展校企协同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将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工作实践相结合,以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根本、以项目指导为抓手、以创新创业实践为核心,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胜任力,培养其适应不同用人单位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助力创新创业教育显成效、见实效。

(二)构建“精英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综合考虑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背景和视野,根据国家创新创业驱动教育发展的战略部署,在“P立方”精英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精英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并将其融入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设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网络拓展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思想引入专业课程教学,结合商业模拟大赛、创业沙盘演练、创业模拟实训、创业俱乐部项目运作及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实践计划等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注重特色、分类施教,做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相关工程领域的需求紧密结合,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构建创新创业所需的综合素质和理论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持续为社会及企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构建“创客实践班”校企协同教学体系

创客实践班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为出发点,基于CDIO工程教育育人理念,在创新创业“精英班”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研究方向开设专业导学课;在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人等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创新创业类赛事及科创活动;配备创客专用的办公环境、办公设施及基本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指导并挖掘其潜力,以便开发出独特的教学体系和个性化培养模式,做到校企合作共享、互利双赢,并助力学生将创新创业梦想转变为现实。

通过“P立方”精英教育模式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创业“精英班”所设置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综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胜任力,通过“创客实践班”校企协同教学体系挖掘人才的科创潜力并指导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学校、学院、导师及班主任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创业潜力,这就是沉浸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的过程和目标。

(四)创建基于学术型或应用型的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高校定位或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创建学术型和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其中学术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主要以培养学生创新发明、创造性地开展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核心,主要涵盖创新发明学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课程模块及创新创业科研能力提升课程模块;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发明、创新性地开展某一工程技术领域技术应用的能力为核心,主要涵盖创造发明学课程模块、创业意识培养课程模块和创新技术技能课程模块。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培养了创新创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都掌握了多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能够在该研究领域或工程技术领域及相近领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或相关工程技术工作。两者的区别在于学术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相关领域科研部门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主要接受和吸收创新型科学研究课程体系的培养;而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企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主要接受和吸收创新型工程技术应用课程体系。

三、挖掘一流学科建设资源特色和优势,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

高等学校诞生以来经历了两次学术革命,第一次是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界面”链接起来,以追求科学认知为目的,将科学研究视为专业化的职业行为,大学因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出现了教学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第二次是将大学和企业乃至政府的“界面”链接起来,具有情境性、跨学科、问题导向的特质,从此大学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外,还承担起发展经济的任务,因此催生了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赋予现代大学深度介入区域和国家创新创业价值之中,推動并加速了创业型大学的发展进程。现今创业型大学则是各种大学模式的综合体,包括传统的教学学院、多科性技术工程学院、赠地学院(Land Granted College)和研究型大学等。

创新创业战略符合新兴大学的基本特质,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政策的引领下,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发展应广泛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大力发展强有力的驾驭核心,完善的发展外围,多元的筹资渠道,激活的学术心脏地带和整合的创新创业文化。高校的领导和管理者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者和守护者,通过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组建跨学科、跨高校、跨国家的创新创业联合研究团队,优化和挖掘一流学科建设资源特色和优势,形成以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为基础,带有交叉学科特长及具备跨学科思维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教育教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基地、孵化器和加速器,同时配备种子基金和导师团队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开创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发展的路径,关系到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能否源源不断的、持续的为国家和区域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动能和活力。

四、结语

为了保障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可通过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持续举办和完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全面推动沉浸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要有效结合学科/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制订以目标为导向的跨学科、沉浸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常青,王凌玉.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3):146-149.

[2]肖友平.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J].现代农业研究,2019(5):80-82.

[3]向美来,易伟松.世界一流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透视与启示——以滑铁卢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1):94-101.

[4]陆珂珂,龚放.“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创业型大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18(11):1-6.

[5]黄志兵.创业型:“双一流”背景下新兴大学的一种战略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17(3):47-53.

[6]常青,李力.高校“多维型”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140-144.

[7]朱家德.高校创业学院的组织特征分析——基于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的实证数据[J].中国高教研究,2017(11):49-53.

[8]栾宽,田文志,鲍佩华,等.目标学科需求导向的跨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为例[J].黑龙江科学,2018,9(14):22-23.

[9]吴伟,吕旭峰.面向创新创业集成发展的研究型大学学科体系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5(1):73-77.

[10]王占仁.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化特性与发展取向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3):56-63.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