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析

2021-03-15 05:30于华韩岩杉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价值导向思政课工匠精神

于华 韩岩杉

[摘 要]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在沿袭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其以敬业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方面为主的基本内涵还被赋予了新时代的色彩。在分析新时代“工匠精神”和思政课之间在价值导向、社会实践性、教育对象等方面具有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在高校思政课上,从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体验、拓宽教学方式和落实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探讨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工匠精神;思政课;价值导向;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03-0009-04    [收稿日期] 2020-07-10

古时“工匠”指有制作工艺专长的匠人,传统的“工匠精神”主要指工匠们具有的精心打磨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追求高质量产品的精神品质。我国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考工记》中有记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 (P12)这是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劳动者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也为传统“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赋予了新时代的色彩。而新时代“工匠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精神旗帜,将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之中亦成为应有之议。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敬业奉献是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

敬业精神体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中的良好思想品德,表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专心工作的状态,是对工作的高要求,是在集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表现。而奉献则是单向的给予,既表现为对国家和社会的付出,也表现为对工作的贡献。从古至今,我国敬业奉献的楷模非常多,进入新时代,全国人民都积极地参与到国家建设中,特别是在这次疫情期间,涌现出很多敬业奉献的时代楷模,如84岁再战防疫前线的钟南山、始终坚守医生职责的李文亮、大年初二奔赴疫区的副护士长张敏等,他们身上的敬业奉献精神既表现了对职业的尽责,又体现了为人民的奉献,深深地感动了这个时代。

(二)开拓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灵魂

开拓创新展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行为表现,以及对自己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时代要求,它主要包括更新和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创造。创新的精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造出更新、更好、更符合时代发展的产品。从印刷术到印刷机、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不断创新的成果。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能缺少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使得我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不断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2]这句话意味着开拓的精神就是要求社会主义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要不断地实现突破,以新思维、新方式来解决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语言无障碍国际化城市工程”设计师马宪泉、寻找安全治愈癌症钥匙的钱勇都是开拓创新、为国奉献的杰出典范。

(三)精益求精是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的核心

精益求精呈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职业能力,以及对工作成果的不断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精”意味着完美,“益”意味着更加,精益求精则解释为在完美的基础上追求更加完美。精益求精精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者在自身的工作岗位上追求完美中的完美,在逐步实现完美的道路上完善自己的技艺、技术,创造出精品,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新时代涌现了很多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工匠楷模,如“组装妙至毫巅,铺就嫦娥奔月星途”的钳工夏立、蛟龙号首席装配钳工顾秋亮、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等,这些呕心沥血追求完美作品的大国工匠们,完美地诠释了何为精益求精。精益求精精神提高了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境界,提升了工作成果的水准,还体现了工作要求的自律,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者督促自己的一把戒尺。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联系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课价值导向相通

1.新时代“工匠精神”具有很强的育人精神,应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2.高校思政课主要组成的概论课中讲授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内容,又是“工匠精神”的根源所在。[4]“解放思想”与“开拓创新”具有共同的思想内涵,为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提供了可能。

3.新制度经济学家代表诺思认为,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帮助教育客体解决思想问题、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正确理解方针政策和认同遵从道德规范方面起着重大作用。[5]

(二)新时代“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课同具社会实践性

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和进行思政课教学都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培育劳动者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和行为的要求。“航空手艺人”李双钱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化为一件件无差错的完美零件,这是敬业奉献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在社会实践性上的体现。思政课的社会实践性既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学生传输教学内容的过程,又表现在通过思政课培育出来的合格的社会公民身上。思政课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的引导,培育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师对思政教学的研究、学生对思政理论的掌握等都是思政课社会实践性的具体表现。新时代“工匠精神”和思政课同具社会实践性,并且两者可以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不断发展和传承,从而不断为我国的发展输送新鲜的精神力量。

(三)新时代“工匠精神”和高校思政课的对象一致

1.新时代“工匠精神”和思政课都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水准。新时代“工匠精神”主要培养人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和精益求精精神,思政课主要培养人们正确的政治观点、良好的道德品质等。两者都以提升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为目的。

2.新时代“工匠精神”和思政课都可以提升劳动者的精神文明风貌。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工作难题时“开拓创新”,在应对不良的工作情绪时“敬业奉献”,在塑造工作产品上“精益求精”,提升人的职业道德,培养正确的职业行为态度,从而提升劳动者的精神文明风貌。思政课的教育体现在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及行为习惯,也是在提升劳动者的精神文明风貌。

3.大学生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工匠精神”的教育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劳动对象,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文件中要求“工匠精神”要落实到教育中,“工匠精神”的教育对象理应包含大学生这一未来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群体。党和政府对思政课的重视体现了国家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教育也同样看重学生这一群体,以影响今日的大学生来促进未来社会的改变,这是党和国家一贯的主张。

三、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1] (P22)探索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为国家的发展输送人才,既是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需要,也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需要。

(一)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學内容

1.围绕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大量鲜活的事例以充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在讲授纲要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来看,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为引,阐述开拓创新精神在我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论述开拓创新精神对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通过创新教学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开拓性的思考方式。

2.关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新颖的时事报道以丰富高校思政课的实时性。教师在概论课中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抗击疫情主战场对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说过的话,“党中央和全国人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在疫情防控斗争进入关键阶段,气可鼓不可泄。要一鼓作气,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扛得住,守得住,不能前功尽弃”。[6]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的精神旗帜”的意义,还可以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抗疫日记”帮助学生们领悟敬业奉献精神的力量,时时为思政课增添新时代最鲜亮的色彩。

3.紧扣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主题教育以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在大学生的第一堂思政课中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主题进行集体教育,为后期的教学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教师在基础课的绪论部分可以将课本内容“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与敬业奉献精神相融合,引导学生培养敬业奉献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知与行的逐渐统一。

(二)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验

1.借助新时代“工匠精神”增强思政课的情感体验。以纲要课中“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为例,教师在讲述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时,可以加入我国从古至今敬业奉献精神的小故事,这样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历史厚重感,而且丰富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吸收比较难懂的理论。

2.借助新时代“工匠精神”使思政课教学内容形象化。在《挑战不可能》的节目中有一位用0.3毫米针缝合鸽子蛋膜缺口的神经外科医生,教师如果将这位医生在工作中的精益求精精神代入原理课的“量变质变规律”中讲解,可以起到活化“量变质变规律”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具体的形象,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3.借助新时代“工匠精神”促进思政课的创新。以概论课中“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例,将开拓创新精神融入新型国际关系的讲解中,可以增强学生对创新精神的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针对条件的不同创造性地运用思政知识。

(三)拓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形式

思政课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课程,为了能够达到教学目的,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方式进行教学,思政课在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主题培育学生的时候,可以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拓宽教学形式,增强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地手工品制作的现场,从而感受和体验传统手工中表现出的细致和精巧,学习劳动人民身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师还可以新时代“工匠精神”为主题,让学生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搜寻“工匠精神”的故事、图片、影片,打破理论教学陈规,创新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对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教学体验。此外,教师可将新时代“工匠精神”与概论课的教学过程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认识我党的过去,又帮助学生以新时代的角度去展望未来。各种不拘形式的教学方式,可以真正实现思政课“处处有课堂、时时有课堂”的特色,以春风化雨般的温暖帮助学生感受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力量,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能量。

(四)落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7]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各个高校应把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中,应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落实设为教学目标。

《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这是高校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纳入教学计划,并进行规划和铺排的重要依据,也是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落实为具体步骤的重要表现。具体而言,一是要向大学生阐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敬业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的深刻含义。二是要确定并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学校的文件中,并下发至学院。三是规定新时代“工匠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各个学院需要讨论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方式方法,明确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精益求精三种精神如何培育,比如开展辩论赛、讨论会、图片展等形式的活动。四是强化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教育评价,将教学内容进行量化,落实到大学生实践课程的各个部分。五是强调教学目标实施的多样化,教师可以将有关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活动方式与学生进行讨论,并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比如:活泼型的班级采取辩论赛的形式来讨论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安静型的班级采取观看《中国机长》等敬业奉献的电影,思考型班级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促进学生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

注  释

(1)本文概以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简称。

(2)本文概以概论课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简称。

(3)本文概以纲要课作为“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简称。

(4)本文概以基础课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简称。

(5)本文概以原理课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简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N].人民日报,2019-11-28(01).

[3]习近平.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N].人民日报,2019-09-24(01).

[4]廖芳,周婧婧.论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理论研究,2018(2):40.

[5]陈楚庭.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J].文教资料,2019(5):178.

[6]任佳晖,李源.亲赴抗击疫情主战场 习近平对这几类人说出心里话[N].人民网,2020-03-11.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新华社,2020-03-26.

猜你喜欢
价值导向思政课工匠精神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简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琅琊榜》浅评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