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趋势下“三社联动”的现状与新探索

2021-03-15 06:41王晓松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社联动协同治理社会组织

王晓松

[摘    要] 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三社联动”是中心,通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的结合,不断嵌入并且逐渐融入多重治理体系中。协同治理从多种维度对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的理念提出了全新框架,对“三社联动”的发展有深入指导。在协同治理的大趋势下,推动“三社联动”有序发展,应当提出并完善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发展个性化的治理模式,不断推进以多主体联动协调发展为基础,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治理改革。

[关键词] 协同治理;三社聯动;社会组织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为了更好地解决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府改革所带来的挑战,跨部门协同发展的实践在全球得以应用,各国学者开始大量研究跨部门、多层次治理系统,如何促进不同参与主体的协同并提高决策和实施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一个重要主题。我国在探索社区治理模式中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许多新兴的理念逐渐被统一到“协同治理”这一综合理论中。党的十九大强调推进社区治理向基层转移,“三社联动”社区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在国家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中得到了补充和深化。

“三社联动”协同治理新机制以多方主体协同治理为核心理念,以全面的社区共同体为发展目标,是具中国特色的治理机制。已有学术研究相对不完善,因此亟须结合协同治理的视角,从实践经验出发,对“三社联动”的基本内涵、特征和现状等进行详细探讨。本文就“三社联动”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一新型合作治理模式的未来展望。通过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针对每个社区的特殊性发展因地制宜的提出治理体系,以期社区治理能突破原有的格局,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善治”。

2      协同治理下“三社联动”的现状

2.1   责任分工低效

当前“三社联动”的发展主要靠政府推动和引导,属于自上而下的“外生型”,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三社联动”的动力机制应转为自下而上的“内生型”内需驱动。[1]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工在管理与工作指导中缺乏统一的制度建设,责任分工不明确,相互的职责没有进行高效的分工和界定,使三者失去了联动的制度基础。

2.2   服务供需失衡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因而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都有了明显变化,传统上一些单一陈旧的社区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变化的服务需求。由于一些服务在推行的过程中缺乏对社区实情的调研,导致对社区居民的需求把握不准确,出现供需失衡的状况,“三社”之间的“联动”也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作用。在协同治理框架下,一切发展最首要的前提就是要让服务的供给和居民的服务需求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3   人才队伍薄弱

随着我国高校社工专业的不断增加,以及西方先进社工专业知识和理念的引入和学习,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虽然“三社联动”这一措施的推行使社区治理中一些工作领域和工作机会逐渐向社工倾斜,也在不断引进社工方面的高质量人才,但缺乏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与服务队伍。

2.4   政府收效甚微

我国“三社联动”过程中虽然出现过 “江汉模式”和“笔架山模式”等,但是这些模式也只是局限于某一区域,其运行结果和预期也存在一定差距。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的一些服务项目存在综合性低、稳定性差、数量不多等问题,社会组织本身又在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政府也难以得到预期的回报。

2.5   联动力量不足

“三社联动”的实质和核心要义是让各方在社区治理中形成合力,有效解决问题,提高基层治理服务水平。而目前联动的力量还有所欠缺,居委会缺乏组织居民的条件和能力,与专业社工之间的主配关系失衡。社区过多发挥了“物理平台”的作用,三者各自的角色地位被过度关注,但基于角色定位的互动机制却较为缺乏。

2.6   监督机制匮乏

目前对政府部门“三社联动”相关工作的考核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逻辑体系,政府对社区开展“三社联动”的效果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机制。现阶段的评估考核主要集中在对项目开展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缺乏对项目开展全过程的监督和激励,观察范围过于狭隘,难以保证“三社联动”项目开展的成效。

3      “三社联动”现有问题的成因剖析

3.1   相关法律体系模糊

由于现阶段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健全,难以清晰界定各主体之间的权利和责任,有时候同样的问题或纠纷往往得到的是不同的处理结果,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社区工作开展难度大。法治规范的缺失导致“三社联动”运行效率低下,缺乏统一规范的条例约束各方的行为,不利于“三社联动”的可持续发展。

3.2   经费来源困难

目前服务资金多集中在社区培训、养老服务、留守儿童看护等传统领域,用于拓展新兴业务、提高服务质量的项目资金却少之又少。加之“三社联动”的资金来源不稳定,社区治理活动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付和设立专项资金来支持,资金渠道缺乏灵活性。同时,项目资金的审批流程过于烦琐,加大了项目运行的难度,甚至阻碍其正常运行。

3.3   居民认同度低

目前政府虽然在名义上逐渐退出了社区的日常治理和直接工作管理,但实际上仍对社区治理有重要影响。社区工作经费大部分或完全依赖政府财政支出,“三社联动”基本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以关注居民真正需求的独立性和日常性活动较少,居民对政府缺乏好感。居委会在日常治理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还不能完全被大众所接受,在社区治理中往往只能扮演“唱独角戏”的角色,压制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和配合度。

3.4   工作内容复杂

专业社工到社区之后往往承担着繁杂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久、强度大,与预期有一定的偏差,优秀社工的留存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由于资金紧张,不仅导致人才引进难度增加,也使得专业社工的工资不高。专业社工队伍也缺乏独立的领导者和运作机制,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团队,不利于“服务合力”的形成。

4      共同推动“三社联动”的路径探索

4.1   引导转变政府角色

“三社联动”治理模式要想提高运行效率,真正恪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则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引导和大力支持。首先,政府要逐步简政放权,打造服务型政府,更好地完善行政发包制,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提高社区管理的民主性和实施质量。其次,政府要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制度,兼顾到各主体的切身利益和权利与义务,为社区治理提供政策保障。此外,政府要增加购买公共服务的种类和数量,对已经购买的公共服务实时严格的审查、监管和评估,确保其惠民性。[2]

4.2   健全完善法治建设

推动完善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法治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第一,加强对社会治理主体的法治培训与教育,提高各主体的法律意识,防止错位与越位现象。第二,提高“三社联动”体系的法制建设标准,严格服务筛选步骤,对相关法规不断进行修缮和补充,落实全面的法律系统,逐步优化基层治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减少治理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寻租行为”。

4.3   组织开发优质业务

社区社会组织要强化自身建设,提高自身认同感,真正发挥社区的治理主体作用。首先,在集体中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设立绩效考核和居民参与制度,对相关人员的日常活动进行严格的行为规范,提升居民评价的有效性。其次,健全人才培养和发展制度,对专业人才进行制度激励,开发优质业务资源。最后,拓宽购买服务项目领域,创新服务项目,各部门提出可以向社会购买服务的类别,为市场承接服务指明方向。

4.4   壮大专业人才队伍

专业社工是推进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和关键力量,推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坚定自我认同,社工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一个宽容的、善良的志愿者,因此社工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坚持推进工作培训,提升社工的职业技能。具体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鼓励社工参加职业水平考试、设立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发挥各机构服务中心孵化和影响的作用。

4.5   提高居民主体意识

社区治理工作在运行过程中要始终以多主体协同参与为基本准则,体现协商民主的价值理念,可通过听证制度、意见反馈等渠道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要为居民的参与权提供保障,保证社区信息的透明化,消除障碍,建立社区与居民之间的“直通车”。武昌制定了“三社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在社区中建立了多元主体的联合会议制度,社区居民共同探讨并决策基本事务,为多元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平台。[3]

4.6   主体协调统一配合

各主体之间要有实质性的合作与配合,联动要有其制度基础。横向上,建立多方面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智能化大数据系统,对服务项目开展的全过程进行全方面监督。纵向上,联合专业社工搭建服务平台,发挥社区的整体优势,提高服务的效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有效收集社区居民的需求信息,积极争取项目投资。

5      总结与展望

“三社联动”的发展模式是在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下,将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等多元主体整合成社区治理的合力,稳步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协同治理理念是“三社联动”的重要精髓和运行动力,对应了“三社联动”的内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二者相辅相成。“三社联动”体系还有很多需要明确的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结合各地发展情况展开更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索。尽管目前研究工作存在诸多不足,但经过社会的变革和学者的补充完善之后,“三社联动”治理体系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协同治理研究也必将继续“发光发热”。

主要参考文献

[1]曹海军,吴兆飞.社区治理和服务视野下的三社联动:生成逻辑、运行机制与路径优化[J].华南师范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30-37,189.

[2]丁辉侠,孟悄然.“三社联动”合作治理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民政,2017(15):46-48.

[3]易振波,樊春阳.武汉市武昌区“三社联动”激发社区活力[J].中国社会组织,2015(5):20-21.

猜你喜欢
三社联动协同治理社会组织
探索苏北特色农村社区的建设新路
高校融入“三社联动”社区建设创新发展探析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优化“三社联动”机制问题探讨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论社会组织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风险社会理论范式下中国“环境冲突”问题及其协同治理论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