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李伟
(山西兰花集团莒山煤矿有限公司,山西 晋城048002)
莒山煤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东北部约18 km处,生产能力达900 kt/a,开采深度为+820~+580 m标高,目前矿井主要开采3、9、15#煤层。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中央分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主副斜井进风,回风井回风。
矿井通风是保证矿井安全开采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人员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由于煤矿开采周期长,巷道因矿山压力作用而变形破坏,容易造成通风阻力增大等情况,实际条件与设计条件相差较大,造成供风不足;严重时,坏点增多、安全隐患加大,给安全生产及人员安全带来威胁。通风系统阻力是衡量井下通风能力的主要指标,是通风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莒山煤矿井下通风现状,为通风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通风阻力测定十分必要。
井下通风风流的运动过程可符合稳定流动状态条件下的伯努利方程:
式中:hr12为两点间的风阻,单位Pa;p1,p2为两测点位置风流单位体积平均压能,单位Pa;0.5ρv12、0.5ρv22为两点位风流单位体积平均动能,单位Pa;ρgz1,ρgz2为1、2 测点处单位体积风流的平均位能,单位Pa;v1,v2为1、2 两点间平均风速,单位m/s;z1,z2为两点位到基准面的高度,单位m;ρ为测点处空气密度,单位kg /m3;g为重力加速度,单位m/s。
测定通风系统阻力常用压差计法和气压计法等2 种方法。根据压差计法的测量要求,要在1、2测点处分别放置测压胶管,管轴风流平行,在2 测点设置压差计;使用风表测定1、2 两处风速,同步测定干、湿球温度及风流绝对静压,由此得出两点位空气密度;压差计读数得出1、2 两点位之间的静压差和势能差,代入基本参数计算得出两点位间通风阻力。精密气压计测定的基点法,需要使用2 台精密气压计,1 台设置在地面作为基准,另1 台在井下移动测试,先测定指定区间两端风流静压,再通过代入对应参数,计算出该区间通风阻力。两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对比如下:
表1 通风阻力测定方法优缺点对比
经过对比,结合莒山煤矿井下巷道分布广、系统复杂的实际,最终确定选择精密气压计基点法。
根据精密气压计基点法计算风阻参数需求,涉及气压、巷道断面尺寸、干湿温度、风速、标高、时间等参数,需配备相应仪器汇总见表2。
表2 通风阻力测定所需仪器汇总表
根据通风阻力测定要求,为尽可能的反映矿井通风特征,通风路线选择应该满足线路长、风量大、阻力因素多等特征。结合矿井实际,经实地考察,测定路线为:副斜井-轨道大巷-ZF302 下伏运输大巷-工作面巷道-ZF302 工作面-六采区回风大巷-六采区东翼回风巷-回风石门-回风斜井。
选定测点,应考虑流速稳定、距风流分叉及汇合处远、附近有明确的标高等特点,两点间的距离适中,不宜过近,以便降低测量难度。据此,结合莒山煤矿通风系统网络图,根据测量实际需求,共设置26 个测点。
参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矿井通风阻力测定方法》(MT/T440-2008)为计算依据,通过对莒山煤矿通风系统实际测量,经计算得出风量和阻力相关数据,风量数据如表3 所示。
表3 各风井风量汇总表
计算得出测定路线阻力分布情况如表4。
由表4 可知:进风段阻力534.8Pa,用风段阻力810.3Pa,回风段阻力1 357.6Pa,进风、用风、回风3类所占比例基本符合规程要求,未出现明显的高阻力区段,因此,莒山煤矿通风阻力分布较为合理。
表4 测定路线通风阻力累加表
为了从宏观上进一步了解整个矿井的风阻分布,依据测风路线各段功能,划分为进风段、用风段、回风段,相应区间阻力情况如表5 所示。
表5 通风阻力分布表
因仪表精确度、人工熟练程度等因素,测定结果可能存在误差,为进一步确认检测数据的准确度,要通过计算校验测定数据的误差程度,具体方法如公式(1):
式中:δ为相对误差,单位%,小于5%为准确;Hs为风阻实测值,单位Pa;Hr为风阻理论值,单位Pa。
误差校验见表6。
表6 通风阻力测定结果误差表
由表6 可知,误差校验结果3.6%<5%,此次测定数据准确度符合有关规程要求,可以使用。
经过测定,基本掌握莒山煤矿当前通风系统现状,为科学管理矿井通风提供了数据支持,主要有以下结论:
1)进风段阻力534.8Pa,用风段阻力810.3Pa,回风段阻力1 357.6Pa,进风、用风、回风3 类所占比例基本符合规程要求,未出现明显的高阻力区段,莒山煤矿通风阻力分布较为合理。
2)回风段长度占比31.8%,但风阻占比却高达50.2%,相对阻力较大,主要是因为该煤层资源即将枯竭,局部巷道变形严重,可考虑掘进回风斜巷来解决。
3)经数据校验,系统测定误差符合要求,此次通风阻力测定数据可靠,满足应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