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终局,还是谬望?

2021-03-15 06:21
中欧商业评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终局王兴创业者

王兴曾经说:“错过的机会,其实也都不是你的机会。”

作为中国新晋最牛互联网公司BATM(字节、阿里、腾讯、美团)的创始人之一,王兴被公认为是“看得见终局的人”。老战友张一鸣评价他为“好奇心强,阅读面广,对各种奇怪的问题感兴趣”。即便如此,在做公司这件事上,看似脑容量很大的王兴其实也并非赢在起点。

始自2004 年的水木清华年代,王兴曾前前后后测试过十多个创业点子,有智能手环、T 恤定制网站、活动网站“电邀”、打印邮寄网站“游子图”,以及第一个社交产品“多多友”,平均每两个月就尝试一个项目,不行就推翻重来。如今看来,王兴的“终局思维”,似乎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失败教训的次数足够多,这也让他得出了“没有验证过的奇思妙想,十有八九都是谬望”的结论。

从谬望走向终局,多数的成功企业家仿佛都走过类似的成长轨迹。中国的创业界从来都不缺乏聪明的头脑和敏捷的行动。许多一开始就信心满满的创业者,习惯了去“赌”头部资本的两个优势——大资金、好资源,去“赌”互联网创业大赛道下,资本分散投资的“一大把飞镖”扔过来,自己被射中就赢了的侥幸。说到底,创业能否成功,是“出局”还是“终局”,首先算的是概率。

然而真正能走向大成的企业,从来都是擅长修正业务能力参数的高手。唯有个人进步的速度远远超过行业与市场的进化速度,才有了继续参与游戏的资格与赢的可能。比如BATM,比如本期焦点的申洲国际——一家传统B2B 的低端代工企业,而且是服装行业需求极其碎片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何一步步走向产业价值链重新整合的关键环节,申洲国际究竟做对了什么?

多年以来,申洲国际对上游设计和高科技面料的投入,对下游产业一体化柔性供应链的布局,对制造业生产与销售人效的长期关注,无一不贯彻着“归核化”的减法逻辑:以像搭积木一样的模块化能力建设,去搭建理想中的“终局画面”。选对了方向,所谓长期与短期的困惑也就随之而解了。

反观2020 年,失去了资本加持的红利窗口,许多创业者掉头迷上了打造个人IP,仿佛不直播、不出去参加活动、不会做演讲,就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创业家——没有流量也即意味着变现更加遥遥无期。可市场环境变了,创业的侥幸与功利心不变,我们离创业的真相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究竟哪些是可以被创造的价值真相,哪些是自我美化下的成功谬望?希望看完本期杂志后,读者心中能有自己的判断。

猜你喜欢
终局王兴创业者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王兴为作品
王兴:圆梦美团上市
中国合伙人2 12月18日 致伟大时代的创业者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王兴:理想主义者的破局
新浪微博:运营要放在“终局”大池子中思考
新浪微博:运营要放在“终局”大池子中思考
《终局》中贝克特的存在主义伦理观探析
不确定性:《终局》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