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姗姗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急性ST-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该介入术是通过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恢复患者血管血流再灌注[2]。但PCI术后部分患者仍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缺血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术前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经过大量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预后[3]。但目前心脏康复护理主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干预,而对术前干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急诊PCI术的82例急性ST-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7.85±3.68)岁;病变部位:前壁18例,下壁23例;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3例,Ⅱ级11例,Ⅲ级21例,Ⅳ级6例;基础疾病: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7.98±3.75)岁;病变部位:前壁17例,下壁24例;NYHA:Ⅰ级2例,Ⅱ级11例,Ⅲ级20例,Ⅳ级8例;基础疾病:高血压4例,糖尿病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1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相关诊断标准;(2)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确诊;(3)发病<12 h实施急诊PCI术。
1.2.2 排除标准:(1)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或严重并发症者;(2)存在PCI术禁忌症者;(3)肺、肝、肾衰竭者;(4)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障碍者。
对照组术前给予心胸外科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正确实施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1)患者入院后进行6分钟步行实验(6MWT);(2)对Ⅰ级、Ⅱ级患者给予MOTOmed康复训练器治疗。首次运动阻力为1 kg,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每天1次,每次30 min。(3)对Ⅲ级、Ⅳ级患者实施运动训练和有氧训练,如上下楼梯、快走等,重点训练胸大肌、腹肌、下肢肌群,每天1次,每次20分钟,术前连续训练7天,7天后进行6MWT评估。(4)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心脏康复前后过程中均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1.4.1 运动耐量: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7 d的6MWT。
1.4.2 自理能力: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7 d自理能力。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自理能力越强,依赖性越小。≤40分:无法自理,完全需他人照顾;41~60分:仅部分自理,大部分需他人照顾;61~99分:大部分可自理,少部分需他人照顾;100分:完全自理,无需他人照顾。
1.4.3 心功能指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仪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室壁运动积分(WMSI)。
1.4.4 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包括总体健康感、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指数8个维度,每个维度10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入院时6MWT、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d 6MWT、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运动耐量和自理能力比较(±s)
表1 两组运动耐量和自理能力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P 6MWT(m)入院时320.56±40.35 320.15±40.12 0.046 0.963术后7d 485.56±45.68 395.68±40.32 9.445<0.001 Barthel指数评分(分)入院时60.85±7.69 61.33±7.72 0.282 0.778术后7d 90.36±8.95 82.75±8.46 3.956<0.001
观察组患者急诊PCI术后1个月LVEF、LVEDV、LVESV高于对照组(P<0.05),而WMSI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1)对照组(n=41)tP LVEF(%)69.35±5.32 62.45±8.36 4.458<0.001 LVEDV(ml)32.65±2.71 30.56±2.45 3.663<0.001 LVESV(ml)49.85±5.72 47.23±5.15 2.179 0.032 WMSI(ml)1.50±0.50 2.01±0.65 3.982<0.001
观察组患者急诊PCI术后1个月总体健康感、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1个月SF-36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两组术后1个月SF-36评分比较(±s) 分
项目总体健康感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指数观察组(n=41)80.87±7.96 78.98±8.67 75.45±8.55 86.88±9.64 79.35±8.42 80.36±7.68 82.56±8.76 85.47±9.45对照组(n=41)76.46±7.85 74.50±8.52 70.53±8.36 82.25±9.35 72.48±8.32 76.23±7.35 78.53±8.65 81.15±9.28 t 2.526 2.360 2.635 2.207 3.716 2.488 2.096 2.088 P 0.013 0.021 0.010 0.030<0.001 0.015 0.039 0.040
急诊PIC术能疏通梗死冠状动脉,挽救缺血组织,有效恢复血管血流再灌注,避免病情加重,是治疗急性ST-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但其术后发生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再狭窄几率较高,加之该病引起患者运动耐力下降、心肺功能减退,导致患者预后较差[5-6]。因此如何降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再狭窄几率、恢复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成为临床研究重点。临床认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7]。
本研究对急性ST-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施急诊PIC术前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7 d均6MWT、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和自理能力。另外观察组患者急诊PCI术后1个月心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使患者术后有效恢复心脏泵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针对上述结果分析原因:观察组患者在急诊PCI术前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抑制平滑肌增生,减弱血小板活性,增强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减少血栓形成,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同时通过运动训练和有氧训练,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收缩全身肌肉,避免血栓形成,可抑制左心室重构,恢复血管血流再灌注,从而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进一步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重症瓣膜病患者术前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增强术后早期运动耐量,提高患者术后早期自理能力、心功能及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ST-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PCI术前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其运动耐量、自理能力、心功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