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霞, 张峥, 刘艳清, 张欣
(1.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 精神科, 河北 张家口 075131; 2.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 功能科, 河北 张家口 075131; 3.康保县人民医院 内科, 河北 张家口 076650; 4.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老年科, 河北 保定 071000)
脑卒中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高致残率、致死率居神经系统疾病的首位,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1]。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抑郁,常表现为患者睡眠质量差、不与人交流、躁动难安及沟通能力差等,患者在短期内的心理变化比较难以辨别,2~3个月之后,容易出现恐惧、自责、担心、焦虑,甚至自杀等行为[2]。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又名百适可)是治疗此类并发症的常用药,因其耐受性好,安全性高,被临床广泛应用[3]。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降低致残率和自杀率,防止复发,减轻脑卒中后抑郁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4]。有研究显示,百适可或者心理治疗单独应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均有其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够理想[5]。因此,本研究选择脑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百适可治疗,同时结合心理治疗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理效果以及有效性、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18年1月—2020年1月诊断为脑卒中并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头颅CT或者MRI检查确诊,符合《各种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和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断标准,年龄60~79岁,无语言和表达障碍,意识清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20分,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同时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有恶性肿瘤、肢体障碍者,有严重的认知障碍和语言障碍,无法表达和配合治疗,严重抑郁病史,对百适可药物过敏者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共纳入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0~78岁、平均(68.65±4.30)岁,脑梗死13例、脑出血27例,病程1.5~9.8个月、平均(4.2±1.9)个月;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0~79岁、平均(69.02±4.25)岁,脑梗死23例、脑出血17例,病程1.4~9.3个月、平均(4.1±1.8)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对症治疗处理,并予以百适可治疗,即百适可(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599),口服、1 次/d,常用剂量为10 mg,根据患者的个体反应,最大剂量可以增加至20 mg,治疗持续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对症处理和百适可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即由经培训的专业心理治疗师进行治疗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性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持续时间同为3个月。支持性心理治疗是向观察组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如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各种症状、心理诉求,耐心地向患者和患者家属讲解脑卒中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等,让患者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和康复的信心,并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照顾,积极配合治疗;行为性心理治疗是对观察组患者指定一些适中的合理的康复方案,对训练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如放松训练模式(比如看小说、听音乐、下棋等方式)和系统脱敏疗法帮助患者缓解和对抗抑郁情绪,同时鼓励患者参与下棋、养花等活动,出去参与小团体性的社交活动,转移注意力。
1.3.1临床疗效评价 评价治疗后2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6]:显效为脑卒中后抑郁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有效为脑卒中后抑郁有所减轻、睡眠质量有所改善及症状有所缓解,无效为脑卒中后抑郁并未减轻、睡眠质量没有改善、甚至比治疗前加重,其中将显效和有效合并为总有效。
1.3.2HAMD 采用HAMD评估治疗前后2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程度,得分范围为0~53分,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7]。
1.3.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采用NIHSS评估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度,得分范围为0~45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8]。
1.3.4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 rating scale,BI) 采用BI评估治疗前后2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强弱进行评分,得分范围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强[9]。
1.3.5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采用MMSE评估治疗前后2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级别,得分范围为0~3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认知功能越正常[10]。
1.3.6不良反应 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头晕、腹泻、恶心、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3)。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n(%)]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n(%)]
治疗前2组患者间HAMD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HAMD和NIHSS评分均分别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均低于同时段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和NIHSS评分Tab.2 Comparison of HAMD and NIHSS scores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before
治疗前2组患者的BI评分、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BI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I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BI和MSSE评分Tab.3 Comparison of BI and MSSE scores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39)。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n(%)]Tab.4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n(%)]
脑卒中并抑郁是常见的脑卒中并发症,不仅伤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家庭生活[11-12]。针对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治疗原则上采用百适可治疗,百适可作为卒后抗抑郁的首选药,对患者的烦躁不安、失眠及抑郁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对重度抑郁效果显著,见效快,但长期服用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从而对患者的肝脏和肾脏造成损伤[13-14]。鉴于脑卒中并抑郁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有必要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另外,患者及其家属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患者因为肢体功能的残疾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部分患者缺少家庭及社会的支持而缺少安全感,所以心理治疗不可缺少,已经成为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15-16]。研究发现,药物治疗的同时施以心理治疗干预,有利于脑卒中患者重拾生活的信心,并积极地、主动地配合治疗[17-18]。
本研究中,采用百适可联合心理治疗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其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的结论一致[19-20],提示百适可联合心理治疗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抑郁症状改善。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通过耐心地倾听患者的各种心理诉求和症状定制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案,不仅可以建立与患者的良好关系、增加患者的信任,而且还快速和有效地缓解他们的紧张和焦虑,从而使患者保持心态平和,改善饮食和睡眠效果。通过心理干预,教会患者家属与患者沟通技巧,让患者家属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并鼓励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给予支持,给予表扬,让患者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负面情绪,从而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睡眠质量差的症状[21-22]。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智力改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抑郁症状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因素之一,二者能互相影响[23-24]。在心理治疗中,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使患者保持心态乐观积极,提升其治疗的依从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治疗,主动进行日常生活功能练习,提升日常生活能力;而通过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的基础知识、临床表现以及护理过程的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对脑卒中康复的正确了解、有效地完成康复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25]。
综上所述,百适可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并抑郁患者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有着明显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