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博梅
(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 甘肃临洮 730500)
“导学案”是一种将学案、教案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辅助方案,一般由授课教师课前制订,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对简单内容依据学案自主学习,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合作与探究,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下面本人结合所带高二学生学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教学实践,谈谈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案的编写一般在周前完成,是教师在详细研读教材、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编写初步方案,后经备课组教师讨论完善。要求做到设计理念新颖、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突出,能有效调控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关注全体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做到有层次性、有针对性,坚持基础与能力并重,使全体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下面是《荒漠化的防治》一课课堂教学中设计使用的导学案:
?
本人结合本校实行的“三学二教一应用”(注:独学、对学、群学,生教生、师教生,课堂检测应用)学习方法配合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具体过程和环节如下: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在课前独立预习完成。
这一环节主要是对导学案上自主预习部分进行课堂检查,通常采用两人一组,一对一的互查方式,时间一般控制在5~8分钟。
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围绕导学案探究问题逐一展开。在此环节中,教师以启发、引导、创设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为主,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相关知识相互交流与探讨。要求学习小组在预设时间内完成探究问题并将探究结果写在学案相应位置,然后由教师在多媒体展台上展示,同时请一名本组成员面向全班同学说明该探究问题的思维过程,最后由教师进行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课堂检测题,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点拨。时间一般控制在5~8 分钟。
用导学案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优点:学案中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课前预习部分可以通过课堂一对一互查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有效把握;学生在自主动手书写探究问题答案时会发现自己在逻辑推理、语言组织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卷面工整书写的好习惯;课堂检测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当堂进行解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时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用导学案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所授课班级学生学情存在差异,每个班级统一使用同一种导学案就显得有些刻意和呆板,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前要对其进行二次修改,做到精准备学生、精准备导学案;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根据课堂进行的节奏和学生的接受情况适时调整导学案的应用方案,大胆创新。
总之,导学案课堂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的“一言堂”模式。本人认为这种新型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三学二教一应用”等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使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更有魅力,值得我们去大胆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