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景凤
(江苏警官学院警体部格斗教研室 江苏南京 21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公安工作会议上要求,公安工作者要坚定信心,趁势而上,把新时代公安改革向纵深推进,随着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人民警察执法成功与否与在校培养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格斗课程的改革一定要服务实战,本着一切从实战出发,努力适应今后公安工作的需求的目标,我院现在格斗课程的设置从几方面考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公安工作的需求,课程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与实战需求严重脱节,存在课时严重缺乏,教师积极性不高,学生想学却学不精,课程结束,似乎啥都学了,好像学到的也不能运用到实战中,同时,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器材严重缺乏等一系列问题[1]。
本院格斗课程教师共10 人,基本情况见下表
教师子我能力评价研究生2人学历 年龄 职称 近10年进修情况掌握教学内容途径50岁以上4人教授1人 有类似经历3 教材进修自学好4人本科7人4人 派出所经历2 一般4人大专1人40岁以上3人副教授30岁以上3人 讲师3人 无任何经历5 不好2人助讲2人
从上表状况进行分析:本院格斗课程教师学历结构一般,年龄结构偏大,由于近年来学院改制(参照公务员标准),进人机制更加严格,造成一部分专业能力强的进不来,而学历高的专业能力不对口,因此,本专业10 年来未添新鲜血液。学历结构偏低,进修情况偏差,掌握教学内容途径偏少,有一半以上教师从事本工作30 年左右没有任何进修经历,存在一直沿用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难以迎合现代公安工作的需要。因此,教师自我评价不是很高。
学生的学习基础均来源于高考毕业,进校之前经过体能测试,测试项目为下表
1.50 米跑。可测次数:1 次,合格标准:男性≤9.2 秒,女性≤10.4 秒;
立定跳远。可测次数:3 次,合格标准:男性≥2.05 米,女性≥1.5 米;
1000 米跑(男)/800 米跑(女)。可测次数:1 次,合格标准:男性≥4 分35 秒,女性≤4 分36 秒;
3.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可测次数:1 次,合格标准:男性≥9 次/分钟,女性≥25 次/分钟。
以上4个项目中有3个及以上达标的,体能测评结论为合格。
从上表分析,随着招生体能测试标准的降低,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现有的入学标准尚未达到国家体育达标标准,因此可以说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学生本着对未来职业的敬畏之心,对格斗课程充满好奇与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男同学尤其突出,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普遍反映应该掌握的实战技能却没能完全掌握,而课外训练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以体能训练与球类训练为主。
学院制定的15—16 培养方案,格斗课时共51 课时,在一学期内完成,每个区队一周一次课共4 课时,只有警务指挥战术分两次完成,警体课程总的培养目标定义为熟练使用武器警械的技能及其他警务技能,分解到格斗项目为单警装备使用与防卫和控制。
学院从2012 年改制为参照公务员管理体制,进人门槛提高,所有新进人员均需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并且最低具备研究生学历,也因此所进人员具备了高素质、高学历、高能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也大幅提高,也同时带来了一些困惑,由于进人门槛提高,而格斗课专业对口要求较高,阻止了具备优秀专业水平的人员的引进,也因此,格斗这门专业课程将近十年没进一名新人,最年轻的教师也达到了39 岁,教师出现了明显断档,青黄不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领导重视,加大培养新人的力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专业培养不能流于形式,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很响,行动缺失,一定要落实到位。其次,从基层单位选调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加以培养,这是一条捷径,选调来的人员经过几年的学历进修阶段,加上原有的实战经验,既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水平,更具备了在基层的实战磨炼经验,上起课来生动活泼、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再次,加大现有年轻教师的进修力度,充分调动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采用老带新的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强调分班教学,充分发挥新、老教师各自特长,教学互补。另外,学院应该充分考虑警体教师的特殊职业状况,不能仅仅以科研论成败,采用一刀切的政策,可以以不同级别的比赛所取得的成绩换算成相应的科研积分,以利于充分调动警体老师的积极性,给每位教师公平晋升的机会,让老师们觉得有奔头、有目标,如果采用科研一票否决制,会将警体课程的教学引上歧途,造成科研和教学成为一对矛盾体,而不是互补相长。一所院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各种竞技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对学校警体课程的评估离不开竞技比赛所取得的荣誉,反之,通过平时积极地备训,更有利于学生警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的晋升机制对教学就像高考对于考生一样,是指挥棒,起全盘引导作用,是教学的风向标。只有正确地引领,才能让教师在各种赛事中为学院争光添彩,培养出出色的格斗人才。
近年来,在公安厅正确领导下,为了吸纳更多高分学生,江苏范围公安院校的招生体能考试测试标准有所下降,这是从大局出发,便于吸纳高水平人才进入公安队伍,因此,整体体能水平的下降,对格斗课老师提出了严峻考验,通过格斗课的学习,培养出的学生格斗水平丝毫不能降,考核要求也不能低,相反,更应该打造出适应“公安工作的铁军”,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充分利用好课堂的51 课时时间,课余更应抓紧点滴可以利用的时间来消化课堂教学内容,自觉进行技能的训练。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利用课余时间弥补课堂计划内教学课时的不足,采用以大队为总单元,以区队为大单元,以宿舍为小单元,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训练形式,也可以采用自主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体能和基本功为主,着力消化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则从各方面优秀的学生中挑选出可训练之才,组成学院代表队,利用课外时间培养优秀人才,再以代表队成员为小教员,带领其余同学进行课余训练。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微信、视频、讲座等形式对学生额外进行教学,也可适当m 弥补课时量的不足。
从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由于课时量的严重不足,而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之以前的160 课时相比丝毫没有减少,警械具的使用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让学生作为课后自学的内容,可以采用线上提问与布置作业的形式,考核的形式可以采用随机抽取考题进行,并作为平时考核成绩,而防卫与控制则必须采用现场课堂教学的形式,拳腿摔是基础,不能一味弃之不学,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学好防卫与控制,有的兄弟院校课程仍然为166 课时,有的专业甚至达到368 课时总量,而我院课时总量远远不足以完成应有的教学内容,技能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增加课时量势在必行,否则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只能大致了解而已,与实战中能灵活运用相去甚远。
从教材进行分析,近十年来,没有新的教材,应该组织有能力的老师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力量编印新的教材,让教师有章可循,有所更新。
从教学器材进行分析,近年来格斗教学器材严重匮乏,教师不得不号召学生自办部分教学用器材,为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加大器材的采买力度,以满足教学的需求。
现行的评价体系不足以准确地评价一个学生成绩的真实水准,由于课时量少,所有技能的学习只是泛泛而学,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技术评定的标准以任课老师心中的标准为主,而每位教师的评定标准只能达到基本相同,细节却不尽相同,教师主观因素较大,因此,只有通过实战的检验,成绩的评定才能相对客观准确。因此,考试的形式除了考教分离,还是应该以实战为主,对防卫与控制的考核可以采用小组(3~4 人)考核形式,发挥团队相互配合与协作的精神,使得考核更加贴近实战,因此,加大课时量势在必行,由现行的51 课时,加大到96 课时,分两个学期实施,第一学期为基本技术教学,加条件实战,第二学期防卫与控制并结合单警装备的使用,分小组实战,努力做到公正、客观,更加具备实效性与实战化。
我院的格斗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格斗技能课不能等同于其他理论课,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时间的打磨,通过改革,才能更好地贴近实战,为实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