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商丘市立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河南 商丘476100)
足拇外翻(HV)是临床常见的前足病变,可造成患者足底胼胝形成、足拇趾外翻畸形、疼痛,影响行走。现阶段,针对该类患者,临床多行保守治疗,但当患者症状加重、保守治疗无效时,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纠正畸形、缓解疼痛[1]。 Ludloff 截骨术与Cheveron截骨术为临床治疗HV 常见术式,其中前者通过截断跖骨干并固定具有稳定生物力学来维持跖骨干正常长度,而后者通过截断跖骨底楔形起到改善足踝功能效果,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等优势[2]。 由于目前临床关于两种术式对HV 患者临床疗效尚存争议,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比Ludloff 截骨术与Cheveron 截骨术治疗HV 的疗效,明确两者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足外科2017 年1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80 例HV 患者,将实施Cheveron截骨术治疗的41 例患者资料归为观察组,将实施Ludloff 截骨术治疗的39 例患者资料归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0 例、女31 例;年龄26~71(48.05±5.39)岁;病程6~18(11.37±2.54)个月;左足20 例、右足17、双侧4 例。 对照组中男9 例、女30 例;年龄25~73(47.29±5.31)岁;病程6~17(11.45±2.48)个月;左足19 例、右足16 例、双侧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拇外翻治疗专家共识》[3]中HV 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首次发病。(2)排除标准:①因结缔组织疾病导致足部关节松弛患者;②伴血液系统异常患者;③伴免疫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给予Cheveron 截骨术治疗,详细内容如下:腰麻显效后,于第一跖趾关节背面作一切口,长度为2~3cm,切开梭形增厚拇囊,充分显露跖骨头,操作中注意保留患者的跖侧与外侧关节囊;于第一趾蹼间隔处作切口,长度1cm 左右,先切除拇内收肌腱,随后松解外侧关节囊,并游离外侧籽骨;以矢状沟背侧1mm 左右处为起点,利用0.35mm 自制微型锯片顺第一跖骨长轴方向将增生骨赘切除,而后以截骨面中心、距关节面约15mm 为截骨顶端,采用持骨钳夹住跖骨干,角度呈60°,作“V”字型截骨操作,随后向远端牵引拇趾,并向外侧推挤跖骨头侧方移位,推挤宽度约为3~5mm(视第一二跖间角而定);取1mm 克氏针刺入跖骨干近侧背部,至远侧跖骨头软骨面下方,随后利用微型摆锯在跖骨背侧顺骨干内部将多余骨赘清除,操作完成后修整部分增厚关节囊以及多余皮肤组织,并采用3mm 空心钉固定;在X 线透视下明确固定位置是否良好、矫形效果是否满意,随后予关节囊以紧缩缝合,进一步调节第1 跖骨远关节面角(DMAA)。
1.3.2 对照组 予以Ludloff 截骨术治疗,具体内容如下:术中麻醉方式同观察组一致,将跖骨干骨膜切开后获取跖骨干术野,自跖骨底部背面向跖骨干中间位置截骨,截骨过程中应注意于冠状面上将截面从内部至外侧形成约10°斜面,先行截断跖骨干近侧约2/3 背部,取直径3mm 空心钉从背部向跖侧与截面垂直面固定;截断完成后取术钳将跖骨近侧向内部移动,挤压跖骨远端并绕空心钉旋转,X 线透视下位置良好后取螺钉从跖侧向背部固定。 两组患者术后行药物镇痛,将吸水敷料覆盖在切口处,定期换药;术后1 周根据恢复情况展开下床活动,术后2 周拆线。
1.4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足踝功能、影像学指标。 (1)以美国足踝评分系统(AOFAS)[4]评估足踝功能,包括力线(10 分)、疼痛(40分)、关节功能(50 分),总分100 分,得分与足踝功能呈正相关;(2)分别于术前、术后3 个月拍摄足负重位X 线片,测定拇外翻角(HVA)、第Ⅰ、Ⅱ跖骨间角(IMA)、DMAA。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AOFA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AOF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AOFAS 各项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OFAS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AOFAS 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力线 疼痛 关节功能 总分术前观察组对照组t P术后3个月观察组对照组t P 4.02±1.01 4.16±0.97 0.663 0.509 8.64±1.23*7.29±1.18*5.250 0.000 21.79±4.82 22.23±5.04 0.419 0.677 34.71±4.66*31.80±3.62*3.261 0.002 16.56±2.93 15.88±2.70 1.131 0.261 42.48±4.29*36.11±3.08*7.969 0.000 41.37±3.61 40.28±3.69 1.401 0.165 84.25±5.22*73.16±4.52*10.633 0.000
2.2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HVA、IMA、DMA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HVA、IMA、DMAA 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s,度)
表2 两组影像学指标比较(±s,度)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HVA IMA DMAA术前观察组对照组t P术后3 个月观察组对照组t P 37.78±6.36 37.84±6.29 0.045 0.965 16.68±3.35*21.43±2.58*7.428 0.000 15.53±3.42 15.46±3.51 0.095 0.925 10.54±2.38*14.26±2.45*7.225 0.000 20.68±8.47 20.71±8.25 0.017 0.987 6.53±3.45*10.52±1.83*6.732 0.000
HV 常见于女性,多由负重过度、长久站立、遗传等因素引发,患者在行走时疼痛明显,若不及时予以处理,可造成局部皮肤溃烂、感染,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 目前,临床治疗HV 常见术式有Ludloff 截骨术与Cheveron 截骨术,其中前者是一种自跖骨近侧背面至跖骨远侧的跖骨干斜面式截骨法,术中通过绕固定螺钉进行矫形,利于术者进行细微调整,但此术式于小骨上进行截骨时需术者具有熟练手术技巧以及精准性,负责可能导致截骨失败导致严重后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两组AOFAS 各项评分上升,HVA、IMA、DMAA 角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大,表明HV 患者行Cheveron 截骨术疗效优于Ludloff 截骨术,前者可有效提升足踝功能,调节HVA、IMA、DMAA 角。 分析其原因在于,Chevron 截骨术创口较小,损伤较轻,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利。由于截骨端更加稳定,可降低骨折端不愈合风险。该术采用“V”形截骨,上臂与跖骨干长轴呈90°角,可促使下臂更加稳定,有利于将螺钉从背侧向跖侧置入、固定,同时便于推移跖骨头[6];此外,根据患者的IMA 角大小,可灵活调整下臂长度;术中特殊的楔形截骨可有效校正DMAA 角,而部分DMAA 角>15°患者于其上臂行背向楔形截骨,可使得跖骨头向外侧充分移动,有效校正DMAA 角内翻。 同时,Chevron 截骨术采用螺钉进行内固定,可进一步提升矫形能力,使患者在早期便可负重行走,活动跖关节,从而促进足踝功能恢复[7]。 值得注意的是,Chevron 截骨术仍存在以下缺点:(1)需采用内固定辅助,不使用可导致校正位置丢失,造成截骨残端愈合缓慢;(2)适应症较为狭窄,部分关节已严重退变、足拇外翻症状严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3)只是将第一、二跖骨头间距缩短,不适用于跖骨头明显抬高者[8]。
综上所述,HV 患者采用Cheveron 截骨术治疗效果优于Ludloff 截骨术,可有效改善足踝功能与HVA、IMA、DMAA 角,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