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严重滞后于当前职业教育需求的现状,教师需探索化解专业技能与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在实践教学中矛盾的有效途径。以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创设 “活动式项目+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涵义、设计原则及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寻找知识、品德、能力与素养培养的最佳契合点,发挥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活动式项目;课程思政;高职语文;运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查尔斯·范海斯曾提出“服务”应当成为学校的唯一理想。100多年过去了,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发展、世界格局形成,大学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与功能,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肩负着培养人才、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将学习者熏陶成为主动服务社会的劳动者的职责,但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我国高职教育在经历了注重科学教育、忽视人文素养教育的波折之后,情况虽有所好转,但在宣言式的倡导热潮之后,不少高职院校依然被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对峙的硬核所困惑,表现为学校公共素质课大规模缩减,强调技能技术的应用实践,学生文化底蕴薄弱,职业素养缺失,发展后劲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而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综合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問题,结合教学实践,旨在改善大学语文教学不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笔者在项目教学法基础上创设“活动式项目+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提出课程设计新理念。
一、“活动式项目+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的涵义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法,是探索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互补交融的一种模式。项目教学法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自愿建构知识的过程,并非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项目教学法基本共识为:微观层面师生通过共同策划设计并组织实施一个明确的项目任务,在模拟现实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宏观层面由学校和企业策划组成项目小组,在工作一线中培养、激发、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执行力。
(二)基于项目教学法提出课程设计理念
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是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干的公共基础课程,笔者据此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课程思政为抓手,注重语文能力训练,关注综合素质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课程标准。优化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结构,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人,从而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如图1所示:
教学核心理念为学生主角视域体验下建构认知。强调学生以个人兴趣为动力获取知识,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活动项目完成自我体验、实践,建构认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进程由活动项目驱动。打破常规教学思路,按照任务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相关性组织教学内容。由僵化的线性传授知识内容转为灵活多样的活动项目实施,实现活动项目驱动教学进程。
教学过程践行思政与能力素养一体化。教学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活动项目为载体,课程思政为抓手,能力素养培养为根本。旨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其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其解决实践问题的综合素养。如图2所示:
二、“活动式项目+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一)突破技能中心融入课程思政
实现以传授者传授为中心变革为以学习者建构知识为中心,以组织课程内容为中心变革为以实施活动任务项目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变革为以情境实践为中心,以单一掌握知识技能为中心变革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
(二)设计专业化活动项目
活动任务设计可由师生根据实际讨论交流共同策划。要巧妙渗透学习内容,也要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标准要求留给学习者一定的拓展空间。如在《策划书》学习中,不同专业学生自主设计不同专业主题活动,撰写策划书既体现专业特点,又有拓展个性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三)注重学生主角视域下的活动项目
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角,关注学生主体视域下的感悟与解读。由学生自主感知获得的知识才是可用的知识。如在《求职信》学习中,组织学生模拟职场应聘活动,设置主考官、应聘岗位、面试题等,由学生自主讨论组织实施模拟应聘活动,从而获得求职应聘相关知识与能力。
(四)构建合作共赢学习团队
活动项目的完成必须构建合作学习团队,以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共同实施,并在既定的时间内将学习成果及时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其个性潜能,体验分享成果的收获,获得能力素养的提升。
(五)考核评价动态多元
考核评价不依活动任务结果静态进行,而应围绕完成活动项目任务的过程情况动态评定。平时考勤、互动、参与活动等表现占总成绩的6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激发学生转变认知,破除对考核的恐惧心理,营造实践体验即可获得好成绩的轻松氛围。
三、实践教学中“活动式项目+课程思政”模式的运用
(一)能力素养活动项目设计
突破传统以技能为中心的观念,融入文化素养、课程思政设计活动项目任务。以鄂尔多斯职业学院《素养语文》学习单元为例,将知识能力、道德品质与职业素养融合渗透在活动任务设计中,开发出学习模块“活动式项目+课程思政”教学任务。如表1所示:
(二)专业化活动项目创设
学习模块创设专业化活动项目,学生从课堂学习迁移到专业职场情境,通过实践完成活动项目,感受知识并非僵化无用,而是提前涉入自己的未来生活和职业生涯,身临其境感触所学知识文化对未来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迁移境遇使学生充满了兴趣,想体验自己会不会交流、策划,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为什么会失败,反思还缺失什么品质,从而提升综合能力素养,课程学习充满活力和动力。如表2所示:
(三)学生主角视域下活动项目设计
以学生主角视域设计活动项目,同时渗透专业领域相关内容,体现知识、品德、能力、素养相融合特点。以综合能力训练《经典作品创编表演》为例,学生活动项目设计各抒己见,各显其能。如表3所示:
(四)活动项目协作化团队构建
小组合作热闹非凡,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积极参与,不断努力,多数学生处于休眠状态。如何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乐于参与活动,依据学生实际能力合理分工是关键。以能力训练《演讲》为例,小组成员能力各不相同,如果硬性要求演讲才可得分势必会挫伤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教师可巧妙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或演讲、或写稿、或策划、或搜集资料等。学生各显其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共享共赢局面。
(五)活动项目成果展示
教学模式以活动项目成果展示为契点,学习小组要及时通过课堂展示成果。既突出小组成员的个性特长,又展示小组的合作风采,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绝佳时机。师生互动点评,相互切磋,在展示过程中建构认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策划能力及创新意识。
以期中阶段性感悟“我与大学语文”活动项目成果展示为例,不同专业学生做了多样展示。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利用flash、抖音等制作课件,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学生策划了蒙汉双语朗诵、民族歌舞表演展示感悟,展现创新策划、精神品质等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
(六)考核评价体系创新
过程动态性评价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考核内容多元化,文学知识、阅读感悟、应用写作、综合能力等。考核形式多样化,活动策划、创编表演、情境模拟、笔试等。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激励评价学生,唤醒学生的自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四、“活动式项目+课程思政”模式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走出人才培养观念的误区
教学实践应用表明构建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以課程思政为抓手,教师引导,提升学生能力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寻找语文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最佳契合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发挥语文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突破“学”的藩篱
活动项目中学生自主策划、实施,身体力行,感悟所学,从僵化的记忆知识圈跳脱出来,转化为学生主体认同的能力素养。突破“学”的藩篱。
(三)教师摆脱“教”的困扰
教学过程以活动任务项目为载体,打破传统线性知识的讲解,变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充满活力,教师摆脱了“教”的困扰。
(四)破除传统考核评价痼疾
建立动态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围绕学生落实“活动任务项目+课程思政”情况动态评定。激发学生参与活动项目,熏陶道德品质,破除学生对成绩的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黄晓敏.查尔斯·范海斯:把大学送到人民中间[J].教育与职业,2014(19).
[2]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公共文化课程与教学研究”(课题编号:201601Z03)子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高彦(1969— ),女,内蒙古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人文系教授,主研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