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锦,周家琳,熊艳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元青花人物故事纹是一种釉下彩绘纹饰,其是元青花瓷的重要纹饰之一。其以蓝白为主要颜色基调,以青花料绘制图案,再在上施以透明釉,入窑1300度高温烧制而成。而人物故事纹主要依托于元代戏曲,取材元戏曲题材或者真实的历史事件,最终在瓷器上绘制出的故事纹饰。吸取了戏本创作的精华,元青花人物故事纹更好的还原了画面的很多细节。本文以元青花锦香亭纹饰为例重点探究元青花人物故事纹背后所赋予的审美情趣。
关于爱情题材,千百年来不仅戏曲艺术喜爱引用,就连瓷画艺术也十分喜爱。所以,元杂剧家王仲文在《孟月梅写恨锦香亭》中,借孟月梅之口,悠悠唱出,“金炉侧畔寸心灰,此情唯有老天知。”匠人爱戏,所以这一份相思也被绘制于瓷器之上,成为弥久的经典。
锦香亭完整的故事是以安史之乱为背景,长安翩翩少年陈圭在一场游园中,在锦香亭畔邂逅了孟家少年月梅,正所谓“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于是两人在花前月下,定下海誓山盟并私定终身。但彼时陈圭并无功名在身,但孟家乃是名门望族,这份感情注定不能为孟家所认同。很快,这份感情被孟父发现,孟父要求陈圭必须高中进士才能让二人完婚。
为与心爱之人相守,陈圭毅然决定上京应试,并在当年考中了进士,被许以高职。故事本该在此圆满收尾,便是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之时。尚未来得及与月梅完婚,陈圭就因触怒安禄山,被贬到陕西石泉堡,做了一名司户。心灰意冷的陈圭以为此生与月梅再无缘分,在前往陕西的途中,结识了雷万春,雷万春感其才华,遂将侄女许配给陈圭为妻。
世事无常,彼时安禄山霍乱朝政,孟父也因触怒安禄山被谪范阳。随后安史之乱爆发,乱兵侵入范阳,孟家全家身陷贼中。聪明的月梅在看守他的狱卒的帮助下携带狱卒的女儿碧秋,在一番巧妙设计后顺利逃出。遗憾的是,但在逃亡的过程中,孟月梅与碧秋因各种原因而失散。战乱很快得到平息,此时的碧秋遇到了孟父,也许是因为战乱所带来的精神创伤,亦或是碧秋原本与月梅就很相近,孟父错将碧秋认作自己的女儿月梅,并将其送到陈圭处让二人完婚。而此时的月梅在战乱中被乱兵虏获,被卖入郭子仪的府中成为一名歌姬。但是孟月梅对于陈圭却日夜思念以至于其愁容不展,病态更生。郭子仪遂问其缘由,在得知详情后,郭子仪决定成人之美,将月梅送还陈圭。但此时陈圭已经接收到命令并且前往四川任职,而孟月梅则在郭的帮助下千难万险最后终于抵达四川。但此时引导孟父误认碧秋并将碧秋送来认亲,但是也许是分离的太久陈圭对于二女不辨真假,于是便让天然设宴邀二女辨认,一番探视才分出真假。经过月梅和碧秋的解释,大家终于明白事情真相,陈圭便与三女携手终老。
这个故事被完整的绘于元青花瓷中,画面中有主仆仕女二人,二人正在花园赏花,周围鲜花盛开,树木葱茏,在山石芭蕉树边、“锦香亭”旁侍女指点前面在说着什么,女主人心事重重,怀念失散的心上人。整个瓷器画面恢弘大气,釉料发色均匀鲜亮,釉面有黑色斑点。整体罐高26.7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胎体是拉坯制成,底部比较厚重,在露胎处中心位置有一处“脐”状凸起,宛若鸡心,胎底有砂眼、刷痕。
大罐绘画极其的精美,纹饰多层装饰繁杂而不乱,极具韵律感,画面细腻画风顺畅。在装饰上采用了多层次装饰技法,自上而下共计四层装饰,层与层之间呈带状装饰,每层空间里填涂不同纹饰。其中锦香亭人物故事绘制篇幅所占据的面积最大,其余辅助纹饰诸如江崖海水纹、八宝纹等所占据面积较小。罐身纹饰满密却未显杂乱无章,纹饰布局错落有致,排列有序。
色调上大罐采用蓝白色调。匠人们巧妙的利用了“白地青花”和“青地白花”两种技巧,使得蓝白色调相应成趣。“白地青花”即是用白色釉地衬托明亮的蓝色图案,这种技法如同在白纸上作画,灵活使用点、画、塌、染等技法,画面干净利落。“青地白花”则是用蓝色衬托白色花纹。一般是以细线勾勒,在纹饰外用青料填涂。还有一部分是以细线勾勒,在纹饰外隙地方用细密的线条勾勒,主要出现在罐身的海水纹以及花卉纹饰上。“白地青花”和“青地白花”技法是结合使用的,使得整个画面刚柔并济,极具节奏感。
在画面的表现形式上,整个画面具有很强的写实性,且注重神态的表达,不管是主题人物的表情还是衣服纹饰的处理,其用笔的起、行、顿、转都十分符合唐宋工笔画的写实规范。在一些局部部分的绘画上,则表现出一种大胆的夸张,比较常见的是在辅助纹饰诸如缠枝花卉纹饰上的运用。
锦香亭罐价格高昂不仅体现在其特有的工艺价值,还体现在其描绘的独特文化性。事实上,陶瓷上绘制人物由来已久,而真正将人物故事纹拉入大众的视野应当从元朝开始。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格局,也促进了中国陶瓷的发展。由于元人独特的“尚青尚白”审美取向,青花瓷在元朝发展迅速。在众多陶瓷纹饰中,元青花人物故事纹更因其独特的故事性脱颖而出。
元青花人物故事纹的出现不是个偶然,它是伴随着元朝的建立而出现和繁荣。从政治文化来说,其源头是蒙古族统治下的游牧民族审美。游牧民族热爱蓝天白云,因为这是自由的象征,在蓝天白云下才会有更好的牧场,物质文化的丰足往往直观影响他们最原始的审美。所以在蒙古族的建筑中,可以看到大量的使用白色和蓝色。而在蒙古族的神话传说中,认为其祖先是由苍狼白鹿所结合而诞下,作为苍狼白鹿的子孙,所以其对于蓝白色有着原始的敬畏。甚至在其祖先建立国家时,就将其命名为“蓝色的蒙古国”。从原始的喜欢到敬畏再到追崇,可见其对于蓝白色的热爱。
第二个重要的审美情趣的诞生就是元代的工匠文化。元代继承了宋代瓷器发展技术,尤其是影青瓷和白瓷的发展,更是直接决定了元青花瓷的烧制技术。且由于元代对外贸易的昌盛,元青青花瓷重要的颜料苏麻离青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苏麻离青分为国产和进口,但是这种颜料的使用是与元代对外贸易不可分割的。发色艳丽流畅的苏麻离青多为进口且烧制瓷器多为贡品,而发色灰暗的苏麻离青多为国产,且多为民间使用。在纹饰上则继承吉州窑和磁州窑纹饰特点,尤其是磁州窑。磁州窑在金末明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纹饰。其与之后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构图和布局设计有着一定的传承性。此外磁州窑和吉州窑的边纹诸如卷草纹、金钱纹对之后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纹的带状构图有着重要的影响。
且元代实行工匠文化,在其统治期间将大批的北方匠人迁徙至南方直接促进了元青花人物故事纹的产生。因为工匠中有大量的文人,在元朝的特殊统治下很多文人纷纷沦为工匠。这就意味着这批工匠具有极高的文学素养,他们对于戏曲文化的把握,对于装饰形式和审美情趣的表达可以说是非常有把握的。而且匠人们也喜爱戏曲,将戏本绘入瓷器上,再正常不过。
或许通过审美情趣的探讨不难看出来元青花瓷所具备的文化内涵。以锦香亭为例,其的本身就是代表着男女主人公对纯真爱情和自由婚姻的追求。元代虽然在文化交流上比较开放,但是程朱理学仍是统治者奉为官学的模板,“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观仍被大力推崇,这种思想束缚下,人们反而更渴望得到一些天性的解放。所以出了锦香亭,元青花昭君出塞、元青花百花亭等取材于戏曲的爱情题材。此外,文人墨客往往喜欢借爱情去隐喻君臣的关系。当时的元代虽然政治上采用蒙汉二元制,但是“南人”在政治上根本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文人追崇自由爱情的本身也就是追求政治上的自由。所以文人墨客、工匠画师在创作上,往往选择爱情题材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爱情、对自由的一种渴望和希冀的感情抒发来抨击封建主义的压迫。所以我们看到在已知的元杂剧中,关于爱情总是经历千万磨难,须得抱守初心,终不负相思之意。或许从晦涩的元杂剧残本中难以窥见那份生死相许的爱情,但从已存的元青花锦香亭图罐也可窥见一二。
而往深处去探讨,从君臣角度出发,比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蒙恬将军、三顾茅庐等都是似乎在反应对于明君的渴望,对于盛世安定的渴望。再好的将军也需要一个优良的君主。而从元朝统治者角度出发,在元朝末期,统治者似乎开始明白汉人的重要性,但是此时的文人雅士已经隐没山林,或许藉由这些元青花人物故事纹大罐,其也在传递出一个信号,赶紧出山为元朝所服务。但是不管是从统治者角度还是从工匠角度,似乎都在传达在那个时代,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这种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代设计所追求的美好也是相同的。其对于当今设计者来说创作启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元青花人物故事纹的颜色设计观,近年来设计市场崇尚极简主义,而元青花的颜色基调正是蓝白色,元青花人物故事纹的构图杂而不乱,颜色基调单一却极富韵律正是现代设计所需。
二是创作者必须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工匠文化的本身不仅仅是复苏传统工艺文化,更多的是需要增加设计思想,融入新时代设计思想,而不是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而进行创作,工匠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内涵的体现,而新时代的设计者必须增加自己的审美能力。像元青花人物故事纹就是在工匠极具的文学素养下形成的一种瓷器纹饰的新特色。
三是增加创作的主题性。绘画不单出是一种写实性艺术,更多的应该是有所文化,表达美好的愿景。增加中国特色文化的隐喻文化对于创作也是有好处的,不能单纯的去绘画,应该去找到你想表达的主题,或许在现代设计中,设计者应该追本溯源,探究更多中国传统特色纹饰中因与文化。利用这些具有一定寓意性审美的纹饰来提升创作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