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忠
摘 要:我们办学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成为满足社会主义需要的全面的人,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现在,德育先行有其道理,不同学段需要不同的德育策略,在面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德育如何行之有效?文章详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策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小学时学生迈向知识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时期。而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二任”家长,在他们的德育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明确在小学阶段我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技能,更应该为我们的祖国培养良好的接班人。因此,在小学教育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打来知识的大门,更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小学阶段德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开始萌芽,是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德育工作不是虚设,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旗帜,当下德育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困境或不足,找准问题,方能对症下药。
首先,混淆集体主义教育与德育关系。集体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集体主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顾大局,但绝对化的集体主义教育损害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这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集体主义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面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对集体利益维护的毅然决然,是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国家的必要品质,集体主义是培养担当,团结,但绝不是任何时候都牺牲学生利益,牺牲学生的个体发展来满足集体主义的形象,这不符合素质教育,不符合学生观,学生是独立发展的有潜力有特点的人,集体主义教育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爱国爱家爱集体,而不是打着“集体主义”旗号,把所有的学生变成同一的人。因此集体主义只是德育的一个内容,处理不好二者关系,德育就是空话,是无实,是形式主义。
其次,德育对象是小学生,德育过程忽视学生主体性、个别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有其成长的背景环境,不同的环境塑造成不同的品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是不一致的,而我们的德育工作往往范围开展,没有做到精准,针对。德育方法也较为枯燥,单一,以传统的口头说教方法,德育班会为载体,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另外,德育工作也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倾向。学生的年龄给学校教师容易造成认知偏差,认为小学德育应该是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学校认为学生此阶段缺乏什么品质,就全校动员开展德育活动培养什么品质,其后果也往往是活动结束,德育结束。
再次,德育工作存在经验主义错误。教师在数十年教育后会丧失积极性,用习惯性的经验去套用学生问题,脱离实际的德育就会造成空洞的说教。经济发展,时代变迁加快,人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在的小学生比过去的同龄人吸收的外界信息更多,道德上也受其影响,德育工作在此情况下固步自封只会丧失德育的灵魂。《大学》有录,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教师我们教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作为人师就绝不能光说不做假把戏,以身作则是德育的有效途径,更新自己的德育观念,深入学生,了解新一代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杜绝经验主义,实事求是是教育有效性的必要保障。
最后,德育评价走过程,空洞无据。有效的评价是德育的反馈,是下一阶段开展德育的冲锋号,教师通常把学校布置的评价任务随意应付,采用模板,生搬硬套。学生在此情况下也不注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影响了教师的威信,损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而学校也存在着对教师评价的缺失。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评价制度不仅是人类积累下的宝贵工作激励机制,也是心理学知识的重要应用。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劣;有效的评价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工作是否满足学生进步的需要。适当正确的评价,激励好的行为,把控不良态势的成长,促进德育的深化。
二、小学阶段德育的策略
首先,育人先育己,当好学生领路人。德育工作需要道德高尚的人充当德育工作者。《学记》有文: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意思是即使有对的做人道理,自己不学,也不懂得它的好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才能反省自己加强自己。小学阶段的学生有强烈的效仿心理,教师只有做好自己才算是在班级中做好了标杆、榜样。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心理上存在着极大的效仿心理,比如,在家里经常说“我们老师说了”,这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了解学生此阶段对教师有效仿,教师自己的行为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一名自律、具有好品质的教师,学生也会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受到熏陶,學习教师好的行为。因此,教师为了保证好的品质不丢失,必须加强自律,加强学习,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孩子的向上心理,做合格的领路人,做高质量的德育。
其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路,学生走。每个学生的心理成熟状况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而不一,教师德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清楚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哪才能对症下药,学生各有所长,对学生德育应注重长善而救失,鼓励学生优秀的某一表现以此来带动他对真、善、美的追求,激发其内心向上的动力。新时期的教育必须把控新一代的心理特点品质,素质教育下鼓励学生发扬各自的优点,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学生的软肋,摸清学生的品性,用对应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德育。教师是学生人生的过客,只能在某一阶段给予陪伴,因此,教师能做的只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对学生德育不能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抑制其进取精神,开导而不是把话说透彻的说教,尊重学生主体性,可谓善喻矣。德育不是一味地限制学生的禁区,不允许学生犯错,而是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性,激发学生的内在生长力才是成功的德育。
再次,德育有创新,育人有灵魂。这是发挥教师主导的最大体现,克服德育上的形式主义必须要有生动丰富的德育内容,德育内容做到创新要发现古代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有其缘由,孔孟儒学等等的典籍中藏满了五千年积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师在其中发现价值贯彻到教学便如春风化雨,循循善诱。但我们德育工作是为了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德育也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是时代精神,教师要做到贯古通今才能在德育工作上游刃有余,增强德育有效性。
最后,完善德育评价制度,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是细水长流,德育需要阶段性开展就要看到阶段性的成就,是否有成就就要看學生获得的德育评价,因此,有效的德育评价是德育工作的试金石。当下德育评价制度的现状出现问题,德育评价制度的贯彻无法落实,评价体系的实施面临着教师少学生多,教师工作压力大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评价会出现不细致的现象。另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空洞不完善的情况大有发生。因此,学校应创新德育评价体系,形成教师对学生评,学生对学生评,家长对学生评等的多元评价体系,为了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善性,学校也要重视学生的作用,给予学生评价教师,学生评价学校的权利,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观,更好地适应社会,也帮助教师了解自己德育开展的成效,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校可以在学生评价中发现自己在德育工作中应该做到的任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
三、德育教育途径多样化
首先,将德育与生活共融。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对于德育教育工作也不能单纯地停留在“讲道理”“谈方法”上,而是要将德育工作延伸到“真正做”的层面上。因此,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一方面做到“由远及近”,我们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一些榜样、楷模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的氛围;另一方面要做到“由大到小”,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们讲解雷锋、郭明义等楷模的典型事例,还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小楷模”,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从而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美人”和“美事”。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积极宣传一些德育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们在随处可见、耳濡目染的德育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
其次,将德育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提及德育教育一些教师会认为德育教育是班主任或者思想品德教师的工作,但是,德育教育其实渗透在我们的各个学科中,德育教育工作也可以依托其他学科教学开展,各学科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以及授课内容在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辅助了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最后,实现学校与家长“双效应”。无论是智育还是德育,只要我们想要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效,肯定少不了家校的合作。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校园中的德育方面的表现告诉家长,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教师也要按时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家里的日常表现。在这种家校合作的情况下,努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
四、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格、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过程,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的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每一个孩子都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有的开得早,有的开得晚,即使有的一直不开花,我们相信他一定是一棵参天大树的种子。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力量,新时代的我们办学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给予学生最大的爱,静候花开。
参考文献:
[1]白有宏.提高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几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杨秀娥,袁晴晴.当前小学德育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
[3]李巧莉.小学德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