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仅仅满足于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是完全不够的。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始引入课外读物,囊括中外名著、古今著作。但是,过犹不及。一味地引入也带来了始料未及的弊端。
【关键词】写作训练;道德培育;历史教育;因材施教;片段引入
引言
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小学阶段起到了交通枢纽的作用。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来讲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入课外读物的欣赏与阅读,是非常有助于学生扩展能力的,但是弊端也随之而来。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名著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很重要,人文教育是复杂而深刻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名著阅读是公认的深化人文教育的良策。名著以其自身特有的价值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写作训练、道德培育、了解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对于写作训练的价值
低年级的学生们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写作练习。随着向中高年级发展,写作练习开始向话题写作和命题写作发展。对于学生写作的要求,更重视学生的想象力与措辞的精良。凭借语文课本中有限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够的,所以引入中外名著、古今典故的阅读就至关重要。
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简单讨论名篇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写作学习的价值。一篇感情真挚的叙事散文,语言质朴,选题以小见大,在性质上非常接近小学高年级的写作类型,因此可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写作范文。但是《背影》中出色的人物描写却同样值得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反复模仿学习。
经典书籍历经岁月风霜而长存,中外名家笔尖凝珠。学生们进行名著阅读,接受时间的馈赠,透过他们优美的辞藻、精辟的观点,来探索中国文化底蕴以及外国文化的渊源,不断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通过正确有效的拓展阅读,推动学生的写作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完美过渡。
(二)对于道德培育的价值
通过识字读书,学会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技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能够提供现阶段小学生应该获得的基本语文知识,每一位优秀教师,都严格地遵守新课改的要求,不仅仅做知识的搬运工,也做道德的培育者。但是随着小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会造成一种所谓“早熟”。语文教材的内容和传统教育的惯例,包括德育方面的指导,都是理想化的,学生难免自以为洞悉了老师的“虚伪”,造成了一定的脱节。
语文教育中引入名著的阅读,十分重要。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孔子、龚自珍、陶行知、梁漱溟……一系列思想家,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外国文学中,也有大量的作品,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自主阅读,产生心灵共鸣,由此熏陶自己的道德素养。教师、教材、名著的多方合作,才能攻心治本。
(三)对于历史教育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内容较少。小学没有历史课程,所以历史内容的渗透,由语文学科来负责。语文二字,本意是:语言和文字。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解,目前最普遍的理解是:语言和文化。教语言,是基础,教文化,是目的。而文化包括:道德、科学和历史文化。目前的语文教育,缺乏的便是历史教育。
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接触历史,为时过早。实则不然,了解历史是爱国的前提,我们应该尽早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灌输。应该针对不同年级的教学特征,有区别地引入名著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来进行渗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引入历史故事。除此之外,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反映了创作时代的特点,无论是景物、衣着、语言,或许是其他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发现的内容,都是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在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
二、小学语文教育如何正确地引入名著
强调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名人名篇,并不是盲目地,随手从“×××作品选”中挑出来一篇便一股脑儿推荐给学生。如何真正地给学生带来有益的影响,是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思考和实践的。
(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名人名篇,中外典故,璀璨如明星,也多如明星。但是很多名著的受众并不是社会的全部成员。莫言因其创作的先锋与前卫饱受争议,但是情爱、杀戮、血腥这些使他饱受争议的内容,却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在前进、发展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内容。莫言在采访中直言,“我无法避免这些内容,我的书也并不是写给初中生看的。”由此可見,小学语文教育中名著的引入是需要筛选的。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教材中现有的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让学生能够围绕教材拓展阅读,开拓思维。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赵州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时,有两个拓展方面:一是由赵州桥展开,做科普性拓展阅读,介绍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桥梁;二是由文章本身展开,做文学性拓展阅读,介绍其他写建筑的佳作,如苏东坡的《栖贤三峡桥》、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等。其次,教育部所发“小学生必读书目”也替我们做了筛选。教育部所列书单多为童话故事和科普类文章。这些作品专为儿童设计,确保他们能够看懂,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们可以参考这份书单,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阅读。最后,随着阅读内容的不断积累、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在自己平时的阅读中再选取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冰心的小诗、老舍的小说等。
无论何时,教师都不能揠苗助长。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筛选。不选最火的,而选最适合的。
(二)激发兴趣,高效阅读
面对浩瀚如海的文章,语文教师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筛选之后,学生能够面对更加适合他们的文章,即便如此,学生的阅读效果仍然不显著。小学生普遍存在分辨力低下、注意力分散和阅读能力不足的弱点,所以在向他们引入《西游记》阅读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动画版而不是直接阅读书本。小学语文教育处于整个文化教育的起始阶段,正确高效地扭转这一局面至关重要,我们要明确一点:兴趣缺乏以及能力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们对于一切新知识的抵抗。
首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所在,截取精彩片段介绍给学生是有用的方法之一。很多小学一开始就把四大名著推荐给学生阅读。四大名著流传至今,其价值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些冗长的文字只会让他们昏昏欲睡。教师通过精读,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截取出高能片段,既能够省去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选择精彩片段的时间(正是这些时间消耗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又能够直击要点,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其次,提升阅读能力是增加阅读深度的前提。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不能走马观花,要让学生仔细揣摩其中韵味。例如,教师在引入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不能只让学生欣赏朱自清出色的景色描写,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揣摩作者的情致。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重点不在于记住名家的每字每句,而要记住名家的写作技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父亲?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父亲?
教师们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入贯彻 “会读书,读好书”的观念,让观念转化为学生的习惯。
三、结语
现阶段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已经大体满足了现代小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引入名著阅读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同时也应该认真思考,认真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正确引入名著阅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学生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育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王坤.小学语文课的德育渗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现代教育科学,2015(2).
[3]潘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3.
[4]耿俐如.淺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2).
[5]林寒春.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16).
[6]汪志明.小学生选择阅读名著的引导原则[J].甘肃教育,2019(2).
[7]马成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
[8]盛建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
作者简介:魏强,1983 年生,甘肃定西人,本科,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