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幸福观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微探

2021-03-11 03:09郜甜甜
公关世界 2021年1期
关键词:幸福观人民新时代

郜甜甜

摘 要:幸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都有所讨论。本文回溯以往的幸福理论,阐明新时代的人民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与发展,新时代的人民幸福观的内涵是让人民过上有意义的美好生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幸福,需要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安全、生态良好。

关键词:幸福观,新时代,人民

新时代下,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幸福的问题在不同的场合提出许多见解,他鼓励社会各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1],引导全社会努力向上。他强调:“奋斗也是一种幸福。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2]为此,他明确指出我们党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寻求兴旺、寻求幸福[3]。习近平关于人民幸福的思想理论日益成熟,他将大国与小家,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从而在幸福论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1.新时代人民幸福观的理论来源

自伦理学诞生以来,美德和幸福的关系问题如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样困扰着哲学家们,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日益形成了两种观点,从亚里士多德到斯多葛派的是道德即幸福的观点,还有从德莫克里特到伊壁鸠鲁的是幸福主义或快乐主义的观点。其区别主要在于一个是用幸福来解释道德,一个是用道德来解释幸福。

直到十九世纪,康德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认识。康德认为,道德本质不是追求幸福,道德的基础是自由。幸福的基础是客观的因果律,二者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因而,道德不以幸福为尺度,也不能影响幸福。在现实生活中,福与德背道而驰的情况是常见的。幸福和美德不能在现实世界中联结起来,否则就会导致理性的反叛。所以,尽管康德的道德命令具有普遍性和有效性,但是一进入实践领域,道德命令便变成了软弱无力的命令。经验事实表明:“归根结底,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始终遵循他们社会位置所依据的实际关系——在他们的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他们自己的道德价值。”[4]也就是说,任何一种道德都来自于人们进行生产与交换之间的经济关系。道德作为社会思想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通过这种方式,马克思为道德找到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在劳动价值论上建立了劳动幸福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人民幸福的问题上,同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的人民幸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提出“人民幸福”的理论。

2.新时代的人民幸福观内涵

20世纪80年代,幸福问题在我国变得逐渐清晰。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几种观点,主要有集体幸福理论、普遍幸福理论、个人幸福理论和人民幸福理论等,[5]进入新时代。

在什么是人民幸福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出发,阐明人民幸福的内涵。从幸福的主体看,人民幸福就是以人为本的幸福,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从幸福的对象来看,人民的幸福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从幸福的本质看,人民幸福是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从幸福的主观方面看,人民幸福是让人民活的更有意义,更有尊严;从幸福的目的看,人民幸福的长远目的是创建共产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然而,幸福并不是坐享其成。要幸福,不仅要党和国家创造良好的内外坏境,人民自身也要努力奋斗,勇于拼搏。因此,习近平主席在许多谈话中都恳切地倡导广大人民:“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等。奋斗幸福观一经提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同,它再一次弘扬了劳动最光荣的美德,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

所谓幸福,就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是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人类的需要有很多种,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上面的需要。例如在一片沙漠里,一位长途跋涉的人经过努力找到了水源,在物质满足的同时,有一种主体的选择能力得到确证的愉快。其次,幸福的秘密就在勞动创造中。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主观联系客观的活动,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劳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主体将自己的目的、欲望、经验、理论、知识及情感、意志等灌注到对象中,凝结在劳动成果之上,创造出劳动产品;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内在属性和规律已经进入人类的主观世界,积累成为人的理论、知识,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说,人的幸福来源于人的劳动。每一种幸福都是经过艰苦的劳动、付出辛勤汗水而得到的,努力奋斗是获得幸福的秘密所在。

3.新时代人民幸福观的实现途径

自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依据当前历史使命,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国家的大局面下,实现人民的幸福,也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对于外部即国际环境而言,我国日渐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积极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与世界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努力发表中国的声音,提出中国的计划,贡献中国的智慧,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越来越丰满。至此,为实现人民幸福,打造出良好的内外环境。

实现人民幸福,经济要富裕。近年来,我国一系列造福人民的政策相继出台,包括增加人们收入、开展脱贫攻坚等等,人们的获得感得到明显提高,幸福生活具有更丰富的物质保障。实现人民幸福,政治要民主。从国家性质的角度出发,中国是人民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我国各项制度都是为人民寻求幸福,为人民服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允许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们行使自治权,保障了他们掌握自己事务的权利。基本经济制度维护和保证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极大地释放了市场的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创造了更为坚固的基础。实现人民幸福,文化要繁荣。物质快乐是精神幸福的基础,精神幸福是物质幸福的内在表现,反过来又会推动人们去追求更大的物质幸福。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希望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文化作品,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6]实现人民幸福,社会要安全。安全感来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实现人民幸福,生态要良好。人与自然本来是和谐共生的,人类如果不尊重自然,肆意破坏生态环境,那么终有一天,人类也会受到自然的惩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宁愿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等[7]是直接阐明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关涉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结论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历史任务。实现人民的幸福,需要党和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党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积极开展“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从个人角度出发,新时期,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幸福,靠自己的奋斗来实现幸福。因此,将小我融于大我之中,大我立足于小我,小我和大我共同发力,实现人民的幸福,使经济更加富有,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安全,生态更加文明,人民群众从各个方面感受到生活在中国、在新时代是无比幸福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N].光明日报,2018.1.1(1).

[2]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2.15(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江畅,潘从义.中国当代幸福论检视[J].道德与文明.2018,(04).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 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7]周强.品读习近平“两座山论”的哲学思维.新华网.2015.8.8.

猜你喜欢
幸福观人民新时代
父亲不断更新的幸福观
退休老人经典感悟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
略谈资产阶级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