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琦,李 倩,2,李红霞,李宝珍,平宝华,王晓艳,周 锐,郑雪梅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陕西西安 710061;2.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感染的可能,人群普遍易感。而且,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SARS-CoV-2,应当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1]。目前COVID-19疫情已波及全球多个国家[2-5],截至2020年3月30日13时,疫情影响到20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病例638 146例,累计死亡30 105例[6]。
医务人员处于疫情防控最前线,是做好医疗救治、控制疫情蔓延的主力军,更需要加强防控,努力减少并尽量避免出现医务人员感染和病亡[7]。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工作,是预防和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关键举措,是维护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战斗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8]。因此,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具有正确防控、合理认知,将有效促进其加强主动防护,保护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积极降低COVID-19院内传播与感染的风险。为此,了解医务人员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现状,有利于对后续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培训、督导提供数据支持与帮助。
1.1 数据来源及调查方法于2020年3月,在“问卷星”网站自行设计题为“COVID-19流行期间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现状调查”的电子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所在医疗机构基本情况)、培训情况、认知情况(包括对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手卫生、环境消毒等方面的认知)。采用自愿抽样的方法,被调查者自愿参加,基于陕西省院感、护理、医疗等20余个管理、学术交流的微信社交平台,在线邀请填写问卷。问卷的收集时间为2020年3月13日-3月29日。
1.2 质量控制问卷内容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共同讨论制定,问卷内容及选项设置科学合理,对必要的选项设置为必答,以保证问卷的完整性。问卷为匿名调查,其中不涉及隐私信息,避免敏感性语言。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填写原则,可信度较高,依从性较好。问卷收回后进行逻辑检查,剔除医疗机构名称与所属地区、医院级别不符等有问题的问卷。
1.3 变量定义依据《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常见困惑探讨》《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的通知》等文献、指南、方案[9-11],对新变量认知得分进行定义。认知因素有5个变量,即“您认为防护用品是否佩戴越多越好?”、“您认为在脱防护用品之前是否需要用消毒液喷洒?”、“您认为每脱一层防护用品后是否需要进行手卫生操作?”、“您认为医疗机构是否需要对室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和“您认为医疗机构是否需要对患者短暂停留过的地方进行消毒?”。认知得分为以上5个变量相加,范围为0~5,得分越高,表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水平越高。主要研究因素及变量赋值情况见表1。
表1 变量与赋值的情况Tab.1 Variables and assignments
1.4 问卷分析对填写有效问卷医务人员所在医院基本情况、调查对象的年龄、专业类别、职称、工作区域及其对医院培训效果的认知等情况进行分析。
2.1 问卷回收情况共收回问卷8 037份,剔除省外问卷20份、存在逻辑问题的问卷10份,共得到有效问卷8 007份。共调查陕西省8 007名医务人员,其中关中地区6 650名。
2.2 填写有效问卷的医务人员所在医院的基本情况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占94.9%,三级甲等、三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医院的医务人员分别占39.6%、2.3%、55.3%、2.6%,新冠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占66.4%,设置“感控监督员”医院的医务人员占85.5%(表2)。
培训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是否为新冠定点、是否设置“感控监督员”的医院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90、167.93、32.52、325.28,P均<0.01,表2)。
表2 填写调查问卷的医务人员所在医院的基本情况Tab.2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hospitals [n(%)]
2.3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8 007名医务人员平均年龄(32.1±7.2)岁,其中包括7 199名护理人员,501名医疗人员;初级及以下人员占比66.3%;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工作人员分别占比7.4%和5.5%(表3)。
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区域的医务人员在对医院培训效果的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χ2=36.95、29.25、77.29,P均<0.01,表3)。
表3 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培训效果评价的分析Tab.3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raining effects evaluation of the surveyed subjects [n(%)]
续表3 [n(%)]
2.4 调查对象的基本认知情况本次调查对陕西省医务人员关于医院感染防控常见问题如对个人防护用品的穿脱、手卫生、环境消毒等方面的认知,结果显示,2.9%的医务人员认为防护用品穿戴越多越好,72.2%的医务人员认为在脱防护用品之前需要用消毒液进行喷洒,8.2%的医务人员认为不需要每脱一层防护用品都进行手卫生操作,95.2%的医务人员认为需要对室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93.7%的医务人员认为需要对患者短暂停留的地方进行消毒(表4)。
表4 调查对象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情况Tab.4 Surveyed subjects’ awareness of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5 调查对象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调查对象认知得分作为因变量,以医院地区分布、医院类别、医院级别、是否为新冠定点医院、是否设置“感控监督员”、培训效果以及医务人员年龄、性别、专业类别、职称、工作区域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二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显著低于三级甲等医院(P<0.01);新冠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非定点医院(P<0.01);设置“感控监督员”医院的医务人员认知水平显著高于没有设置“感控监督员”的医院(P<0.01);年龄为25~34岁和35~44岁的人员认知水平显著低于45岁及以上人员(P均<0.01);医技、工勤人员认知水平显著低于医疗人员(P=0.02,P<0.01);中级、副高、正高技术职称人员的认知水平均显著高于初级及以下人员(P均<0.01);发热门诊、急诊科、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其他外科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门诊医务人员(P分别为0.01、0.03、<0.01、0.02、<0.01,表5)。
表5 调查对象对医院感染防控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分析Tab.5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urveyed subjects’ scores for hospital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gnition
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是提升其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建立行为意识、规范行为操作的基础[12]。在COVID-19疫情期间,加强医务人员培训能够增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李六亿等[9]在《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常见困惑探讨》中提出个人防护用品的叠戴或叠穿均不能增加防护效果,反而会因为过度防护影响防护性能,降低防护效果,同时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指出,防护用品在脱摘的过程中不宜喷洒消毒液消毒。因为消毒剂起到消毒效果均要有消毒时间的保证[13],而向防护服上喷洒消毒剂进行消毒后即脱掉防护用品,不但起不到消毒作用,反而可能会由于喷湿防护用品增加感染的风险。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消毒剂使用指南的通知》中指出,在COVID-19 疫情防控期间应当合理使用消毒剂,不宜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宜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宜直接使用消毒剂(粉)对人员进行消毒[10]。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的通知》中指出,不必对室外环境(包括空气)开展大面积消毒;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短暂活动过的无明显污染物的场所,无需进行终末消毒[11]。
针对以上,本研究选取“您认为防护用品是否穿戴越多越好?”、“您认为在脱防护用品之前是否需要用消毒液喷洒?”、“您认为每脱一层防护用品后是否需要进行手卫生操作?”、“您认为医疗机构是否需要对室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您认为医疗机构是否需要对患者短暂停留过的地方进行消毒?”等5个问题对陕西省医务人员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9%的医务人员认为防护用品穿戴越多越好,72.2%的医务人员认为在脱防护用品之前需要用消毒液进行喷洒,8.2%的医务人员认为不需要每脱一层防护用品都进行卫生手消毒,95.2%的医务人员认为需要对室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93.7%的医务人员认为需要对患者短暂停留的地方进行消毒。这提示仍有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脱防护用品之前是否需要进行消毒及院内环境消毒方面存在误区。虽然医务人员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表现出的恐慌及担忧是正常的心理状态,但消毒剂不是安慰剂,在消灭病毒的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更多的科学认知和理性以消除心理担忧,医疗机构也应当在此方面对医务人员加强培训。
根据以上5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定义新变量“认知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医务人员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受医院的级别、是否为新冠定点、是否设置“感控监督员”以及医务人员的年龄、专业类别、职称、工作区域的影响。
二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显著低于三级甲等医院,提示在COVID-19疫情期间应当加强对二级医院的培训,提高二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知。新冠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显著高于非定点医院,提示新冠定点医院重视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医务人员自身也有较强的防控意识,可能会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设置“感控监督员”医院的医务人员认知水平显著高于没有“感控监督员”的医院,提示“感控监督员”在院感防控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应尽可能在每个科室、每个病区都能设置“感控监督员”,以督促医务人员规范行为,强化院感防控意识。医技、工勤人员认知水平显著低于医疗人员,可能是因为医疗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对院感防控的意识也比较强。但医技、工勤人员在COVID-19 流行期间也存在着较高的感染风险,因此医疗机构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此类人员的培训。中级、副高、正高技术职称人员的认知水平均显著高于初级及以下工作人员,提示应当加强初级及以下技术职称人员的心理疏导,消除恐慌情绪,提升认知水平,做到科学防护。年龄为25~34岁和35~44岁的人员认知水平显著低于45岁及以上人员,这可能是由于45岁及以上人员大多为高级职称,防控经验丰富,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较高。发热门诊、急诊科、隔离病房、重症监护室、其他外科医务人员的认知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门诊医务人员,提示在COVID-19流行期间各医疗机构注重对重点科室的培训,但随着各医疗机构逐步、有序开展正常医疗工作并伴随复工、复学等引起的人员流动,医院各科室就诊人员逐渐增加,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普通科室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日常防护的意识,并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护。
本研究表明,培训效果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是否为新冠定点、是否设置“感控监督员”的医院以及在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区域的医务人员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各医疗机构应当在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系列方案、指南、指引、通知等的基础上,根据各医疗机构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职称、不同工作区域的医务人员之间制定精细化培训方案,并展开分级分层分类培训,以确保培训质量。
COVID-19疫情发生后,医院是最直接的前沿阵地,而医务人员是抗击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正确、合理、科学地使用防护用品和消毒剂才能够保证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院内感染扩散。因此,医疗机构应当正确解读相关方案、要求,制定精细化培训方案,快速有效提升医务人员院感防控认知,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