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莉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数据分析被运用到了很多行业当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高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在校人数也呈现增长的趋势,这些学生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他们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种差异性比较明显,将分层次教学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不仅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也照顾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个性发展需要,对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大数据;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
前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利用学生日常考试成绩、学习表现等信息数据,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开展分层次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归属感和学习的兴趣,有效缩小不同层级间学生的学习差距,从而实现学生整体性的学习提高。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法具有广泛推广的重要价值。
一、简述分层次教学的含义和重要价值
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大数据信息,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每一层次的学生采用差异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最大化的满足每一层次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简单来说,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的因材施教,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共同进步。
对基于大数据而开展的分层次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在大数据分层教学中,学生承认和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引领学生获得更快的发展和进步。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差异性原则
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表现在学习基础、学习的能力、理解能力等众多方面。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的客观因素。做为学生的数学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变化,对学习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而对于表现稍差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多鼓励和激励。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他们成长。
(二)系统性原则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在具体的运用中包含着很多的环节,体现出了很强的系统性。教师要注重协调教师、学生、教育资源之间的关系,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设计和安排,为分层次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大数据背景下分层次教学是实践应用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
在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中,学生的层次划分非常的关键。教师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为学生们的层次划分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通常情况下,教师依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A层次,属于优等生的层次,大约占整个学生数量的四分之一;第二层次是B层次,属于中等生的层次,大约占比为二分之一左右;第三层次是C层次,属于潜力生层次,大约占比为四分之一。对学生的层次划分并不是固定,依据学生今后的学习情况处于不断的调整之中。
(二)教学上的适当安排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安排和设计。借助于大数据,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层次:其一,注重知识的识记。这一层级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是C层级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其二,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一层级主要是基础知识的理解消化,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主要针对的是B层级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其三,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这主要针对的是A层次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学生需要熟练的掌握教学内容,并能够融会贯通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拓展练习中可以有所尝试和突破。
(三)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学生在每一层次中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表现,都可以做为他们学习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评判,对学生表现优秀的地方进行表扬,对学生学习存在不足的地方要明确指出,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弥补和改正,保证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结束语
高中数学教学中,借助大数据技术发挥分层次教学法的优势,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进行改正,可以有力的促进学生进步,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龍.基于大数据的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3):171-172.
[2]黄福春.正视现实务实推进高中班级分层次数学教学[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09):130.
356050033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