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概括能力是数学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数学课堂教学应聚焦于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培养学生数学概括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数学教育价值。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阐述数学概括理解能力培養的教学方略,基于问题解决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平面几何教学;概括理解能力
2011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1]“数学概括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在已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下自主形成新的数学认识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地理解数学本质,培养数学概括理解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概括理解能力呢?
1.学生数学概括理解能力培养的课堂实践
1.1概括理解“全等形”的定义
活动1
1.1.2结合同学们的理由,你能给“全等形”下个定义吗?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教学活动,让学生查找经验中的图形,感知图形全等与相似的差异,提出“全等形”的定义。让学生体验不同全等类型的变换,思索对全等的验证过程,概括理解新的数学概念;从具体形象图形逐步到抽象几何图形,学会分析对象的数学特征的共同属性,形成对全等图形概念的认识;从多个角度(如面积大小、方向、剪切拼接、运动等)认识全等,逐步提炼定义;从复杂图形(如五星红旗)中挖掘全等的图形,学会深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分析过程给出“全等形”的定义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1.2 概括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活动2
1.2.1小组讨论:判断右图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全等的(提示:与图形的全等进行类比)?写下你认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或不全等的理由。
1.2.2借助讨论获得的结果,判断右下图中有几个全等的三角形,说出你的看法?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尝试举出与下图不同的三角形全等的例子。
1.2.3试给三角形全等下定义,展示你的思维,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看看你给出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合适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了对一般图形全等的认识,把握图形全等定义,由此过渡到对三角形全等的理解,给出三角形全等的定义过程。对于“完全重合”给出可视化、可操作的语言解释。在复杂图形中利用所给定义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具体情况,修正并完善自己对定义的理解。学生在交互中完善对“三角形全等”定义的概括,提升数学概括理解能力。[2]
1.3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活动3 教师利用PPT动画演示两个三角形重合时,三角形的元素也互相重合,让学生给出对应元素的概念,并分析这样的性质是否可以推广到活动l中的图形。
[设计意图]降低学生思维难度,引导学生立足数学角度上思考问题,拓展分析“图形的全等”,提炼出“全等”的本质,加深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
2.学生数学概括理解能力培养的教学方略
“概括”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学习、概念理解及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等基本学习活动来理解数学本质。“概括理解能力”作为核心数学能力,突出了“概括”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2]。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对“三角形全等”这一概念形成,需要教师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理解过程中产生的思维问题,由此得出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2.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思考
问题情境是学生由此思考的开始。设置相对开放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例如,仅从一面国旗上,存在有大的五角星以及小的五角星,而小的五角星方向虽然不一致,是否能构成全等是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善于捕捉发现新问题,探索未知事物。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乐于从自身经验出发思考问题。
2.2经历概括理解,促进循序学习
学生经历概括理解的过程本身是循序渐进的,是学习由简入繁、逐步体验、接受所学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遵循概括理解的阶段性理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从“提出自己的观点”出发,经历和同学讨论“选择相对正确的观点”“推广到一般情况下是否成立”,最终“确定三角形全等的定义”这一过程,让学生逐步建立对定义的理解。
2.3关注问题生成,表达自己见解
概括理解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对自己观点的形成和表述,需要让学生不断生成和提出确定问题或结论,并通过多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是学生经历概括理解的必要途径,也是教师观察学生思维动向的依据。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并写下理由,总结概括给出了“三角形全等的定义”等,让学生展示思维,表达自己见解,参与概括理解的过程。
2.4开展交流互动,教学变成研究
师生交互学习对于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对基于概括理解过程的学习而言是必要因素。离开学习的交流互动,学生很难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得到正确结果。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师生问答、生生间的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融入集体学习当中,在和别人的交流中寻找答案,把教学变成研究。
2.5鼓励深度思考,培养创新能力
从直观上,学生能够理解图形间的大小、等同关系,对图形的全等有初步的概念;对于抽象的几何对象,学生能从对称性、旋转变换、平移变换的角度感知几何对象的等同关系,但未能系统地思考图形全等的定义。本节课关注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从数学角度出发考虑几何变换、等同关系等。强调学生数学分析行为,例如,让学生说出“你的理由”,询问学生“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以及让学生“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定义进行推广”等。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3.结语
总之,学生数学概括理解能力培养,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概括理解的行为表征,关注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的形成,关注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理解过程,展示学科思维,完成学习理解,引领学生构建数学学科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兰. 浅析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 2014(17):1-1.
[2]曹一鸣等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41-180.
作者简介:刘妹珠, 1972年,女,汉族,本科学历,福建省莆田市 高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相关工作
310250033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