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特色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渗透

2021-03-11 03:34郑玉宝
天津教育·下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郑玉宝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教师结合传统文化特色组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学生在多样活动中感知文化,最终得以全面发展。本文围绕传统文化特色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深度分析,以期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深化学生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6-0069-02

The Penet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Features in Comprehensive Chinese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s

(Minli Second Primary School of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ZHENG Yubao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organiz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which can enable students to perceive culture in various activitie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infiltra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deepen the students' cultural heritage,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rehensive learning

我國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国,有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是精神上的重要财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正是接受正能量教育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影响极大。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是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一、挖掘传统文化精髓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文化积累,更好地体悟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此,教师需要将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并进行一定的拓展,使其成为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素材,引领学生以多个角度学习,真正让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生活,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在进行《传统节日》的教学中,教师需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让他们在亲自感知中体会传统文化。在布置了这样的教学任务后下,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组织分组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搜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人物故事,利用网络、书籍等多种方面进行资料的查询,也要了解传统节日的特色美食、本地的文娱活动等。并且,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各种自己喜爱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汇报。通过小组合作方式组织学生运用多种资源了解不同的传统文化,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知中华文化,体会丰富的节日文化以及其内涵。同时,因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度解读文化、美德等,在相互交流中实现传统文化的内化,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将优秀的文化品质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环境对于年龄不大,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孟母三迁”也证实了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注重文化氛围的构建,使学生在富有文化底蕴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教师可建立传统文化墙。学生每都会在班级中学习知识,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墙壁上粘贴各种类型的文化知识。如,古诗词、传统文化小故事等。也可为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使学生参与到文化墙的建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联系日常生活教学

在新时期,语文课程的开展需要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教师应构建开放且富有活力课堂,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有效构建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师要从生活方面着手,将教学内容与本土文化相联系,积极开发与本土文化相关的教育资源,使得综合性学习更具亲和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进行《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构建,引领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设计春节饰品为主题的活动,先引导学生向家长、网络等求助,查询与春节相应习俗有关的材料,并在家长的带领下亲自前往小饰品商品,观看并了解有关饰品的制作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将制作同种类型的学生划分为一组,使其自主开展饰品的制作,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可以互相沟通,进而有效处理。若是学生选择制作的饰品难度较大,可由小组共同制作一件饰品。同时,要求学生写出饰品的设计说明。另外,在饰品成功制作后,教师应提醒学生将自己制作的饰品带回家,装饰自己的家。这样的活动能够使学生真正了解对春节文化,通过相关文化明确设计理念,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现实,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四、组织趣味教学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喜欢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基于此,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分析,创设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更为深入地感知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文化素养。

如,在进行《竹石》的学习中,教师组织共赏翠竹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挖掘学习资源,了解以及感知竹文化,体会竹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需要围绕着竹参与富有趣味的竞赛。教师可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划分四个小组,分别是考察员、小博士、小巧匠、文艺人,为他们布置不同的竞赛任务,看看谁完成任务用时最快。在“考察员”小组,需要学生对于竹子的生长、种类等知识进行调查。对“小博士”小组,需要从生活方面着手,对竹子在饮食、住宅、交通等多方面的实际应用展开探析;对“小巧匠”小组,要求主动搜集身边出现的各类竹制品,并尝试制作一件简单的竹工艺品;对“文艺人”小组,要求针对“竹”这一主题搜集画作、诗词等艺术作品。通过这样竞赛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竹子坚韧不拔与刚正不阿的精神,并主動学习竹子的精神。另外,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还可组织多样的竞赛活动。如,朗诵与竹子相关的诗词、将与竹子有关的知识制作为竞赛卡片,悬挂于班级的四周,引领学生抢答等。趣味的活动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调动,不仅能使学生牢记与竹子相关的知识,也能促使他们真正领悟竹子代表的精神,在主动学习中深化自己的文化底蕴。

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更主要的是,课外阅读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从中汲取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对于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放松学生的学习心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因此,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加深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综合性学习是新时期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引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也能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还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实际开展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联系小学生的喜好、能力等全,为学生设计富有特色的实践性活动,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激发出来,使学生在积极学习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引领小学生获得知识、思想、能力等共同发展,提升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方明坚.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问题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9(03).

[2]彭玲.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探究[J].文学教育(上),2020(02).

(责任编辑  李  芳)

3107500338282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