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来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互动性、开放性、多元化课堂教学是当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凸显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据此,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优化和调整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并充分借助小组合作这一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本论文立足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05-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19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这一概念随之被提出来。高效课堂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教学的速度、教学质量进行完美的融合。因此,在打造高效课堂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大纲、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主动思考,完成知识的探究学习。就高中物理这一学科来说,由于其知识难度比较大,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课堂教学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借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进而完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一、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转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出现了显著的改变,集中体现在:(1)更加关注学生知识建构过程。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切实结合当前的学习条件,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对某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反映出来。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借助问题的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2)教学目标多维度化。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这一多维度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的时候,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获得过程,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3)教学方式多样化。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借助问题探究、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知识传授课堂改变为探究型课堂,进而引导学生完成知识探究学习[1]。
二、小组合作学习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小组合作学习内涵分析
关于“合作学习”这一模式,早在20世纪中叶的时候,已经被提出来,并且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到20世纪末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所谓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了达到某一个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个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是在班级授课的背景下,而产生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又被称之为“小组学习法”“合作教育”,主要是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结合一定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设置一定的合作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习小组的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学习任务,相互配合、合作,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学习[2]。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价值分析
与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借助小组合作这一新型的学习模式,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促使学生在知识的深入探究中获得了物理核心素养下的具体要求,并激发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其重要性集中体现在:(1)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相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充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2)有助于实现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形式下,完成了物理知识的探究学习,并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此一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实现了核心素养下的人才培养需求。(3)有助于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传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为学生打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学习中,进而全面提高了高中物理課堂教学质量。
三、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合理配置小组成员
对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分析,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不仅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握,还要切实结合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并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通过组内异质,可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有效的弥补,以促使小组内所有成员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共同完成知识的探究性学习;组间同质的原则,主要是指每一个小组之间,其整体水平基本相同,存在的差异性非常小。如此一来,小组间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形成一个公平竞争的氛围,进而全面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其次,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还必须要对其具体的人数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最佳的小组人数应保持在4-6名学生之间,保证男女比例合理。再次,在完成小组分组之后,教师还必须要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任务,使其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各司其职。具体来说,在明确小组成员任务的时候,应充分结合学生的特长、性格特征等,将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工作进行落实到人。最后,对小组分工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促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训练,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技能,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展开
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待学生科学分组完成之后,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加强学生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给所有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均可得到展示和表现。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高中生的意识发展尚不成熟,常常出现自我为中心的现状,甚至导致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常常忽略其他成员的发言,或者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進而对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加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善于倾听,并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有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比较强,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善于交流。这主要是因为物理这一学科的知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和严谨性,而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必须要借助沟通和交流的形式,拓展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营造宽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
目前,虽然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表面热烈、效果不佳;几个回合下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鉴于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切实了解小组学习的实际情况,从两方面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和谐的、宽松的、自由的学习环境,促使小组中所有成员均可积极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困生给予足够的关注,通过对其进行鼓励和帮助,使其充分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给小组成员提供一个充裕的合作探究时间。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必须有充足的课堂时间作为保障,否则就会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在具体开展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应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以便于学生完成知识的探究、交流和讨论,使得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得到发言的机会,保障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智慧。
(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积极转变师生的角色,将教师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逐渐演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物理知识的探究学习中。据此,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可充分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设定一个科学的探究问题。接着,引导小组成员紧紧围绕这一探究任务,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并与小组中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分享,进而在共同的合作中,最终完成知识的探究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反思,也是教师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据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一方面要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全面性,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效果。具体来说,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过程,还要对学习小组以及成员进行具体的评价;同时,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必须要关注学生的优点,对其进行肯定和表扬,而且还要提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以保障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
四、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据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技能、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环境、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等形式,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程艳德.小组合作背景下高中物理探究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39):152.
[2]李志勇.小组合作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