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体育部 北京 102600)
新兴事物的存在于发展往往伴随着利与弊的双重挑战,互联网技术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从 “互联网+”这一新兴理念的提出不难看出人们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关注程度,随着互联网功能的不断拓展与开发,互联网的功能发展得越来越多,应用渠道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这一技术,必然能够有效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互联网技术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曾经需要求人问路,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地图轻松搞清路线导航,在一个陌生的地域里也能快速掌握周边的建筑设施,互联网技术与生活间的完美融合有效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谓的“互联网+”的具体含义可以将其理解为互联网+X,这里的X既可以代表是某一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某一行业,“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与各种产业、行业、领域的有机结合。举例来说,当互联网与吸尘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家中常见的扫地机器人,通过网络来管理机器人,实现了定时预约和远程操控等功能,让人们能够只通过手机软件的简单操作就完成了对扫地机器人的管理动作,不用凡事再亲力亲为,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互联网与实体商超的结合,就出现了24小时无人超市,省去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使超市的存在更加高效。
“互联网+”是新兴理念,很多应用都还是在探索和构建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在实际运用时出现许多问题。“互联网+”模式的存在必然会为社会发展带来许多积极影响,但如果运用不当也有风险会带来负面效果。因此,在互联网技术的拓展和运行中,我们必然要在熟悉其利弊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正向促进作用,促进社会经济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一课题,作者采取了普及调研方式进行数据收集。本次调研方法采用了纸质版调查问卷和网络电子版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向社会网络教育平台教职工推送3000份电子调查问卷,向全国高校教职员工随机发放3000份纸质版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发放过程历时一个月的时间,为避免全国各区域教育水平不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在发放对象的选择时采取了随机发放的方式,最大限度保障数据的准确性。此次调研目的是了解“互联网+”目前在我国教育工作中的推行程度,所以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不仅涵盖了一线的体育教师,同时也面向其他科目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总体上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完成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此次共回收了5508份调查问卷,人工筛选出作答不全、问卷受损、答案无法辨认等原因的无效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5316份,调研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表1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
从上述调查问卷的调研结果可以分析出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有关“互联网+”在现有体育教学中的推行情况,仅有1.1%的人群认为得到了充分推行,18.2%认为推行较多,剩余80.7%的受调人员认为推行情况一般,甚至是没有得到良好的推行。出现这样的问题与教师对“互联网+”概念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新兴概念对于部分教育者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在推行过程中缺乏正确科学的辅导与支持,导致教师们既没有充足的参考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及时地得到正确的指导,这样一来教学推行势必会困难重重。相较于借助互联网科技进行教学,可能传统教学模式让教师们更为轻松,学生们的适应情况也更佳。
为了能够有效地推进互联网技术与教育事业的有机结合,就需要先从源头抓起,为一线的教师伙伴提供充足地指导和帮助,同时学校方面应积极推进各项制度措施的完善。为“互联网+”能够深入教育事业提供基础,积极地将之推广到各一线教师伙伴的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去。
“互联网+”这种教学技术尚不能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互联网技术偏弱,另一方面来自校方设备设施跟不上。部分体育教师缺乏互联网知识,平时也没有很好的学习渠道,导致互联网的技术水平提升不起来,甚至出现教师“跟不上”学生的互联网技术水平的情况。没有良好的技能储备,自然在运用时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情况,导致“互联网+”教学技术的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此外,教育资金问题或是校方的硬件条件差异,使得学校在设备设施上无法满足“互联网+”模式的需求。当体育教师想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一些云端共享资源时,无法得到专业网络平台的支持,只能依靠常用的社交软件来进行,那么效果肯定会受到影响,诸如此类的原因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互联网+”教学技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对互联网技术的利用成果并不理想。
正如上文中提到,现在大众虽然已经对网络科技不再陌生,但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含义还没有真正理解。如果作为执行者的教师都没有理解其目的的话,那么又如何保证能够科学正确地落实下去呢?概念上的模糊,让人把握不准最终的目的,容易引发一系列“形式主义”下的无效教学。因此,需要为教师提供专业科学的理论培训,同时提供实践案例供教师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参考和练习。
比如,学校可以定期为体育教师提供专业的互联网技术培训课,在校园网站分享其他课程中优秀“互联网+”教学的案例。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能够得到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帮助,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传播“互联网+”教育理念深化教师对其认知与理解的目的。
“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快,数据的传播速度快,信息更迭更新的速度也快。但这种飞快模式却并不完全契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经无数时代的冲刷与沉淀,有着其独有的深刻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段短短1分钟的武术动作视频,背后却是表演者十几年日夜训练的艰辛汗水。因此,传统体育文化在“互联网+”模式下可以被加快,但绝不能被破坏。这种传播模式能够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以高速便捷的方式传播,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识到传统体育文化,但在这个传播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对传统体育文化深厚底蕴的学习和维护。
以刚刚提到的武术为例,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段时间短、动作连贯,甚至是有些“炸裂”的武术视频,迅速吸引年轻人对武术的浓厚兴趣。但同时也要为学生们介绍这些武术动作背后的艰辛,让学生们懂得任何事情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都是需要有着旁人无法坚持的毅力和恒心。带领学生们感受武术这一博大精深的中华体育文化,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特色,使学生们感知到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目的。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高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资金、技术投入,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共享平台。这不仅是时下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渠道,更是我国体育文化生命力的体现,是文化传承长盛不衰的方式,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得以在今后不断被传承和发扬下去。
例如,各大高校可以先在自己的校园网上构建校内的资源共享模块,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行之有效的实践案例上传分享给更多人。之后逐渐扩大资源共享范围,扩充资源内容。使体育教师可以随时借鉴其他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优秀案例,学生们也可以得到更为专业的教学指导。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为体育教学注入澎湃的生命力。
一家成功的店铺不仅需要高效的经营策略,宣传也同样不能少。体育教学也是一样,既然要运行“互联网+”的教学模式,那么必然要有所宣传,建立完善的宣传机制,保障“互联网+”教学模式能够高效地运作起来。
在宣传机制的制定方面,体育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将传统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到时下热门的话题当中,以话题性带动更多学生的关注。在抗击疫情期间许多学生宅在家中不能出门,平时常玩的体育项目在家里无处施展,体育教师可以在直播上课时以《在家玩出“花样”》为主体向学生们推荐一些适合在家中“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体育教师在直播时带领学生们和家长一起在家中蒙着床单感受了一次简陋的舞狮运动,或是在厨房的瓷砖地上打陀螺,这些民族运动可能是老一辈人内心里的童年回忆,但现在很多的孩子们连见都没有见过,或者说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已经在新兴娱乐项目的冲击下被人们逐渐淡忘了。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能够有限传播我国传统体育运动,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接触到这些传统的体育活动,体会其中的乐趣,让传统体育文化得以被传承和发展下去。在“互联网+”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被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为孩子们接触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工具。
总而言之,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工作应当紧跟时代进步,有效利用好“互联网+”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和优化体育教学系统。借助互联网快速便捷的特点,使体育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体育教师应当不断创新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们在体育课程中的教学体验,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将体育教学拓展至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在“互联网+”背景下,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教学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