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承气汤对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1-03-10 10:09:52孙乃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通腑承气汤胃肠功能

张 亮, 孙乃辉

早期炎症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EPISBO)这一名称首次由黎介寿院士提出,其为腹部术后较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多见于术后约1~2周,占腹部术后所引起肠梗阻的近20%,因肠壁出现轻重不一的水肿和(或)渗出而引起动力性与机械性两种肠梗阻并存的类型[1-3]。EPISBO不仅可减少胃肠道的蠕动,还能对胃肠道血液的供应产生一定影响,如治疗不及时,可能继发腹腔感染、肠坏死及肠瘘等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甚或危及生命[4]。目前,临床对于EPISBO的治疗大多选用保守治疗方案,多以促使胃肠黏膜的分泌量减少与通透性改变的药物治疗为主,以减轻肠壁的水肿和(或)渗出程度,进而使得病情得到缓解[5]。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仅使用西药治疗EPISBO疗效并不理想,且长时间服用西药还易发生不良反应[6-7]。中医在治疗肠道疾病上有其独特的方法,其认为“胃者,五谷之腑;大肠,转输之腑;小肠,受盛之腑”,机体内腑气不畅会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治法以通达降逆为主[8-9]。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后应用中药通腑承气汤治疗对EPISBO患者胃肠功能康复、不良反应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胃肠外科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4例术后EPISB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西医炎症性肠梗阻常规治疗方案,42例)与中药组(常规治疗方案+中药通腑承气汤,42例),两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术后1周出现小肠梗阻;(2)影像学检查显示小肠梗阻改变;(3)自愿参加该次临床观察。排除标准(1)麻痹性肠梗阻;(2)绞窄性肠梗阻;(3)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配合治疗者。该项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1.3 治疗方案

1.3.1 常规组 西医EPISBO常规及对症支持治疗,予以禁食禁水、肠外营养、抗生素以控制感染或预防性用药、胃管以胃肠减压、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常规非手术治疗,同时给予0.2 mg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1559,国药一心制药公司),皮下注射,3次/d,14 d为1个周期,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1.3.2 中药组 在常规组常规西医用药治疗之上,加用中药通腑承气汤加减方,具体方药如下:炒莱菔子20 g,木香15 g,番泻叶10 g,厚朴10 g,乌药 10 g,赤芍 10 g,桃仁 10 g,玄明粉 5 g(冲服),炙甘草5 g,如患者腹部症状明显,可加大木香与乌药的剂量;如患者出现其他不适,可酌情加减用药。中药及其熬制均由本院中药房提供与完成,1剂/d,中药汤剂浓缩的总量为500 mL,早晚各温服一次,口服,250 mL/次,14 d为1个周期。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评判[10](1)无效:临床症状及腹部影像学相关检查均未提示改善,甚或加重,重者需行手术治疗;(2)好转:临床症状及腹部影像学相关检查均有所改善,饮食基本正常;(3)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腹部影像学检查未见肠梗阻,饮食恢复正常。

1.4.2 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检测 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8(IL-8)、降钙素原(PCT),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4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TNF-α、IL-8及PCT水平。

1.4.3 胃肠功能指标与不良反应 记录每位患者鸣音恢复、腹部症状(腹痛腹胀)消失、肛门排气及胃管撤离的时间,以及出现头晕、恶心、皮疹(脸红)不良反应的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比较,比较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两组分别行不同治疗方案后,中药组临床总的疗效为88.1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TNF-α、IL-8与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血清hsCRP、TNF-α、IL-8与PC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胃肠功能康复情况评价指标的比较 两组分别行不同治疗方案后,常规组肠鸣音恢复、腹部症状(腹痛腹胀)消失、肛门排气与胃管撤离时间均长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胃肠功能康复情况评价指标的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分别行不同治疗方案后,常规组与中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76%、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3 讨论

3.1 术后EPISBO非手术治疗 术后EPISBO多是由于术后腹腔内大量产生的渗出液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使得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与降解过程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引起腹腔内发生术后炎症性黏连。临床对于腹腔术后EPISBO多采用的是禁食禁水、肠外营养、抗感染、胃肠减压、维持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等西医非手术治疗,但此种治疗易并发重症感染、肠坏死及肠穿孔等[11]。

3.2 通腑承气汤治疗EPISBO的作用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EPISBO应属于“腹胀”、“腹痛”及“闭肠”等的范畴,病位主要在胃肠,所属于六腑,“六腑以通为用”,腹部手术可使机体元气损伤、气虚血瘀,致使湿热瘀滞或腑气雍滞等阻滞于六腑之中,导致六腑转化功能失常,腑气不同[12]。气血津液在脾胃系统内运动的基本规律为“脾升胃降”,说明胃肠蠕动与“脾胃”两脏腑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脾不和可出现腹胀腹痛,胃失降可出现呕吐反胃。因此,术后EPISBO治疗需以通腑化瘀、行气消痞为主。本研究选用的中药通腑承气汤主要药物组成为炒莱菔子、木香、番泻叶、厚朴、乌药、赤芍、桃仁、玄明粉、炙甘草,方中炒莱菔子可消食化痰除胀;番泻叶、厚朴与玄明粉可泻热通便;木香、乌药可散寒消痞、行气止痛;赤芍、桃仁可通腑化瘀;炙甘草起调和主要之功,上述药物合用以达通腑化瘀、行气消痞之效。现代相关药理研究证实,木香、厚朴能够加速胃肠道的蠕动能力,改变肠壁血管的通透性,同时还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与内毒素的生成,减轻炎性反应,以对肠黏膜起到修复与保护作用[13-14]。

3.3 本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两组分别行不同治疗方案后结果显示,中药组临床总疗效88.10%(37/42)显著高于常规组71.43%(30/42),常规组肠鸣音恢复、腹部症状(腹痛腹胀)消失、肛门排气与胃管撤离时间均长于中药组,中药组血清炎性指标hsCRP、TNF-α、IL-8与PC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常规组与中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76%、7.14%,无明显差异。说明通腑承气汤可减轻机体发生的炎性反应,使胃肠功能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临床上术后EPISBO患者服用中药通腑承气汤加减方,一方面可缩短患者胃肠功能康复所需的时间与减轻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治疗花费的负担,另一方面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多,表明其安全性尚可,有一定的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通腑承气汤胃肠功能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3:04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
增液承气汤临床研究进展
奥曲肽联合大承气汤治疗轻型急性胰腺炎50例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便秘83例观察
通腑法的临床应用
改良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直肠癌Dixo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