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砚 康 斌
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眼科,湖北荆门 448000
在眼科临床中,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一类疾病,导致此类疾病病发的原因有很多种,故该疾病存在较多的病型,如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神经视网膜病变、药源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等,每一种类型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疾病治疗的方向均不一致,常规西医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血管扩张剂、维生素B2等药物治疗[1],但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无法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对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治疗方面的临床研究比较多,但多数研究均局限于单一类型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研究,即便如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而针对各种类型的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则应采取对症治疗,因此,本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荆门市中医医院(我院)收治的100例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各类型视神经视网膜病变采取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100例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69岁,平均(43.87±4.34)岁;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16例,糖尿病视神经视网膜病变28例,药源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6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1~71岁,平均(43.94±4.38)岁;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15例,糖尿病视神经视网膜病变29例,药源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6例。纳入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此次研究患者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治疗患者。排除标准:妊娠以及哺乳期妇女;精神疾病患者;合并其他眼疾患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西医治疗。①针对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营养神经药物、血管扩张剂、类固醇药物,给予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吉林敖东药业集团延吉股份有限公司,H22022889)静脉滴注,剂量为10~30 mg/d,给予口服维生素B2片(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44020022),2片/次,3次/d,口服维生素C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42020614),1片/次,3次/d;②针对糖尿病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指导;③针对药源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营养神经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各病型治疗基础上采取中医对症治疗。①针对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组方:桃仁、川芎、柴胡、泽泻、车前子、猪苓各10 g,红花8 g,生地黄、赤芍、丹参、牛膝、茯苓各15 g,甘草6 g。对眼底出血患者加旱莲草和丹皮各12 g,三七粉3 g,减红花及桃仁适量,清水煎煮至400 ml,分别于早晚餐后服用,200 ml/次;②针对糖尿病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芪明颗粒(浙江万晟药业有限公司,Z20090036)冲服,1袋/次,4.5 g/袋,3次/d;③针对药源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参苓白术散(延边朝药药业有限公司,Z22021283)冲服,6 g/袋,1袋/次,3次/d;当归芍药散(汉方医药有限公司,HKNT-14329),水煎服,分早晚餐后服用,服用剂量为200 mg/次。
观察指标为总体有效率[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均已全部消失,且视力恢复2行以上(含2行);有效为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视力恢复1行;无效为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发生明显变化,且视力恢复不明显。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实际例数/总例数×100%,其不良反应包括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等。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在眼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导致此类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3],因此,其分型也比较多,在本研究中主要选择了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神经视网膜病变以及药源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三种类型。其中,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因眼球受到外来钝力作用所致,通过闭合眼睑使巩膜或角膜受到打击,同时通过眼内容压力波向眼球后部位置的极部网膜传导,容易造成视网膜震荡、视网膜挫伤性坏死等病症[4];糖尿病视神经视网膜病变主要是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也属于一种微血管病变,严重时可致盲[5];药源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是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良反应,有研究是针对颠茄磺苄啶片所致的药源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属于用药过程中对眼部产生的一种毒副作用[6-7]。针对以上三种类型的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无论是在中医方面还是在西医方面均有所差异,但从以往研究治疗效果来看,单纯西医治疗无法达到治疗目的,不能够有效提升疗效,因此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进行了研究[8-9]。
中医学认为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属于“暴盲”“撞击伤目”范畴,是因外伤所致组织受损和气血受伤,造成气血瘀滞、脉络受损,所以针对此症应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利湿消肿为治疗方向,在桃红四物汤组方中,红花、桃仁、川芎、赤芍以及当归等药材均具备活血化瘀之效;柴胡可行气;生地黄可清热止血;泽泻、茯苓以及猪苓均具备利湿消肿之功效;牛膝可活血;甘草可发挥调和诸药之效用,诸药合剂可达成治疗目标,提升疗效[10]。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属于“暴盲”“视瞻昏渺”之范畴,在治疗方面重点在于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芪明颗粒中包含黄芪、葛根、决明子、地黄、水蛭、枸杞子、蒲黄等药材。其中,黄芪可发挥调节血糖、保肝利尿之功效;葛根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地黄可补血养血、滋阴补肾,将黄芪与葛根之间配伍,可有效发挥活血化瘀之功效,属君药,地黄同枸杞子之间配伍可发挥养肝明目、益气养阴之功效,属臣药,蒲黄、水蛭等其他药材可疏通眼络,增强君药之效,诸药合剂能够达到治疗目标,从而提升疗效[11]。
对于药源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中医学则认为“肝开窍在目”,且认为药源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属于虚实夹杂病症,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并且还应将眼底微循环进行改善,在治疗此病症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均属于中成药,均有活血化瘀之效,可实现治疗目标,并使患者眼底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12]。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且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也无明显差异,说明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以往研究人员在研究此课题过程中,大多数仅从单一证型切入研究,并未系统性的对多种病型做出同步研究[13-15],本研究弥补了这一不足,并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此类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视神经视网膜病变的病型有多种,通过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能够提升此类疾病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