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宣煌 郑 锋 蔡涵华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骨科,福建莆田 3511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类易愈合但也易出现髋内翻的骨科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且多由外力作用引起[1]。临床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病情实际确定,一般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前者多采用皮牵引或外固定方式治疗,后者则主要包括半侵入式外固定支架、人工假体置换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等方式[2-3]。其中以PFNA为主流,以往临床行该手术治疗时多依赖于术中反复透视,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内固定准确率,也使手术越发趋于精准、微创,但目前关于这类研究的报道很少[4-5]。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探讨机器人辅助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纳入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辅助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研究组男16例,女14例;Evans分型:Ⅰ型18例,Ⅱ型12例;年龄57~81岁,平均(66.85±7.64)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Evans分型:Ⅰ型19例,Ⅱ型11例;年龄56~82岁,平均(66.64±7.35)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均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相关标准,手术适应;均选择行PFNA内固定术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病情经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证实者;患者意识清晰且知情同意,自愿积极配合本研究工作人员开展研究工作。
对PFNA内固定术存在禁忌证或手术不耐受者;近期有接受其他相关治疗者;有其他类型骨折者;手术部位存在皮肤缺损者;拒绝或不能有效参与本研究者,如存在较大可能会中途转院或术后随访无法有效进行者。
对照组给予透视下PFNA内固定治疗,具体如下:取平卧位,全身麻醉后于C型臂X线下开展闭合复位,并以髂前上棘与粗隆间股骨干长轴中心做一纵行切口,触及大粗隆顶点,置入导针后,透视骨折部位情况,同时进行股骨近端扩髓操作,并于近端处旋入主钉,再于股骨颈下部插入导针,透视下监测骨折对位,在出现对位不准时应予以有效矫正,复位满意后钻孔、旋入近端螺钉,于远端锁定螺钉,撤出器械并予以清点,确认无误后予以引流管留置,切口逐层缝合。研究组给予机器人(TiRobot型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序列号:380510)辅助下PFNA内固定治疗,具体如下:同对照组行闭合复位,并于侧髂前上棘置入光学示踪器,通过髋关节处C型臂正侧位摄片情况,确定机器人主控系统导入至术前数字化设计预设位置,并于定位处做一导入切口,将机器人微调后通过切口沿套筒将导针置入髓腔,透视髓腔内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实际于近端处扩髓并置入主钉,再将导针置入股骨颈、旋入近端螺钉,在远端瞄准器显示下于远端置入螺钉,固定,撤出器械至缝合也同对照组。
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于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时抽取静脉血3 ml,以1000转/min的离心速度在离心半径为8 cm的情况下分离血样,并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去甲肾上腺 素(noradrenaline, NE)及 血 管 紧 张 素Ⅱ(angiotensin Ⅱ, AngⅡ),应用放射免疫沉淀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应用沙利氏比色法检测两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应用髋关节评分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关节恢复情况,该量表主要涉及疼痛、活动度、行走能力、功能及畸形5个方面,总分100分,其中上述5个方面评分依次为44、5、33、14、4分,分值越高提示关节恢复越良好[6]。
应用SPSS 19.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手术时间、透视及导针调整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 ± s)
研究组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内比较,术后3 d明显低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研究组术后各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股骨粗隆间骨折通过X线摄片可见骨折。这类患者在通常情况下受外力撞击或下肢突然扭转导致骨折后往往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等明显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患肢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症状,且对于外旋90°的患者还可见内部畸形[7-8]。PFNA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的主要术式之一,临床治疗效果肯定但术中对透视的依赖程度较高,这导致术中存在较高X线暴露率及进针难以把握[9]。但随着针对创伤性骨科机器人的出现,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
表2 两组术后机体应激反应比较(x ± s)
表3 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x ± s,分)
目前临床关于机器人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以以往常规透视为对照,结果显示,研究组透视及导针调整次数等手术相关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优,提示机器人辅助可有效提升行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推测可能在于机器人辅助下PFNA内固定在模拟螺钉位置后精准置钉不仅可有效缩减置钉时间,且更有利于准确置钉,减少手术重复性操作。研究发现,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可实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关节恢复情况与其手术创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术中精准操作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更好促进患者康复,使其在临床疗效方面获得明显提升[10-11]。进一步分析术后各应激反应情况时发现,研究组术后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明显降低,提示在减少术后应激反应方面,机器人辅助较常规透视下行PFNA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更具明显优势。考虑可能与该治疗方法较常规透视下行PFNA内固定的透视及导针调整侵入性操作减少有关[12]。在诸多股骨粗隆间骨折相关临床研究中,多有提及髋关节功能是反映该疾病患者病情恢复情况的重要指标[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各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 d两组各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1 d,说明机器人辅助下行PFNA内固定术可明显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与行斌斌[15]研究结论相符。此外,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受限研究时间,关于并发症方面的探究尚缺乏有力数据,还待后续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予以近远期随访跟踪进行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机器人辅助下行PFNA内固定术在提升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可有效降低机体应激反应,还可显著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