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疫区采访记

2021-03-10 05:48■韩
法治新闻传播 2021年1期
关键词:东宁绥阳牡丹江

■韩 兵

2020 年12 月11 日,星期五,下午3 点接到采访任务。行李箱就立在办公室墙角,我往里塞上本《海错图》和一沓口罩就直奔火车站。目的地是绥阳检察院,采访主题是“十三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晚上6 点,在哈尔滨至牡丹江的高铁上,手机跳出信息:绥芬河封城,东宁新增一例确诊病例。而我的健康码,也在牡丹江火车站升级到国务院客户端的大数据。

牡丹江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级市,下辖四区五市一县,因松花江最大支流牡丹江横跨市区而得名。著名的镜泊湖瀑布和林海雪原就在这里。其他景致还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雪乡滑雪场、八女投江纪念群雕、横道河子东北虎林园、宁古塔等。东宁与绥芬河均为一类陆路口岸,与俄罗斯接壤,疫情期间屡受冲击。

东宁素有“塞北江南”美誉,勋山要塞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战场,见证了日本关东军的覆亡。东宁下辖六镇,绥阳检察院位于其中的绥阳镇。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绥阳检察院了。农、林、铁是黑龙江省检察院三个直属分院,林区检察分院原有23个基层院,司法改革后撤并成7个,新成立的绥阳检察院是原来绥阳、八面通、穆棱、柴河、东京城的五院合一,主要业务还是涉林检察监督。

火车上,我断断续续向检察日报社原副总编赵信和《先锋周刊》主编谢文英发信息汇报选题,他们对业务要求精益求精,并不断给我鼓励打气,还异口同声嘱咐我:注意安全。

晚上8 点到达牡丹江,与绥阳检察院同仁会合。他们防护严谨,担心我回去健康码会变成红色,一路警车疾驰。晚十点到达驻地绥林宾馆。服务员小妹告诉我,这个宾馆不对外,今晚来工作住宿的只有我一个。

12 月12 日虽是星期六,但绥阳检察院各部门都在加班加点工作。我一早开始看材料、拟提纲,马不停蹄地参观。上午9 点,徐庆文检察长从办案点匆匆赶回,他说要和班子成员先开一个疫情防控紧急会议,采访推后进行。老哥背影蹒跚,比去年相见时略显消瘦。

之后在四楼的党建活动室,绥阳检察院的各位领导和同仁向我讲述每面锦旗背后的感人故事。在我采访生涯中,采访对象被我问哭的时候比较多。当年全省检察系统的“打虎英雄”孙晓军(现任黑河市检察院检察长)是个多么硬气的钢铁汉子啊,当我问及他女儿情况、他谈到因为工作无暇照顾女儿时,不禁泪水潸然。作为一个写故事的人,每次采访我都尽量做到情绪冷静,以保证思路明晰,不让心中的泪水晕染笔端的客观。这一次,我心底又涌出泪水,被绥阳检察院党组和干警们感动——偏远的深山老林中,有一群检察人在风雪中默默值守,用真心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家国的热爱。

采访一直进行到下午,大家边谈边看手机播报的疫情信息。没有午休,也没有人离开检察院,午饭只在干净整洁的食堂匆匆吃几口。下午3 点,我正在会议室整理文件,政治部主任卢静进屋“命令”我:马上去做核酸检测。于是我们乘车来到林业局医院,几个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给我们迅速做了检测。怕有交叉感染,我们走的是检测专有通道。

赶回绥林宾馆,提纲商定完,我开始写第一部分。门开着,有小妹悄声进出不断续热咖啡。晚上8点,第一部分刚写完,卢静进屋再次“命令”我:撤!半夜12点东宁要封城。

在东宁城出口,几位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严格地检查着出城的车辆。手机里这时不断蹦出敏感字眼:零时封城,车辆停运,居家防护……我脑袋里飞快地判断一件事:如果回不去,稿件可以互联网批示、传送,只是女儿会怪我说话不算话,说好要回的。出城证明、核酸检测报告等被一一审查完毕,工作人员又详细询问出城事由,这才让我们的车辆通行。

徐庆文检察长和卢静一直把我送到牡丹江,临分手时他说:“安全了,赶上这个时候,多担待吧。”老哥的手有些轻微颤抖,他患有糖尿病,分院领导和同事们多次劝他到医院去调糖,他总是“再说吧,再说吧”的,始终没离开岗位半步。现在他就更不会离开了。

到达牡丹江驻地已是晚上10 点,这时手机里传来报社和各级院领导、朋友问询的信息。当我把过程讲给他们听时,他们都松了一口气。晚上女儿与我视频通话,我说,不怕,那些去武汉一线救治病人的医护人员不也都好好的吗,妈妈这不算什么,检测情况都正常。女儿说,妈你快回来吧,我会做炒鸡蛋了,我做给你吃。

按规定,回到哈尔滨后我开始14 天的居家隔离。工作按部就班地以远程的方式进行,采访稿顺利完成,按时传给报社。居家隔离尚未结束,12 月25 日,文章《口碑——黑龙江绥阳:“十三面锦旗的故事”被群众点赞》在检察日报《先锋周刊》封面刊发。而我在居家期间,除了工作,还可以给他们爷俩做饭,阅读家里堆积成山的书籍。

我是学现当代文学的,我认为,在女性作家里面,最有禀赋才气的当算民国时代的萧红,可惜她英年早逝。比她离世时间更早、更有才气的另一位,是有“古日本最后女性”之称的樋口一叶。她们的才禀和灵性远非张爱玲等人可比。

最早接触樋口一叶的作品是高二读文科班时。我后桌的班长上课总能带来一些“闲书”,我清楚地记得他眯成一条缝的高度近视眼贴到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上,仿佛一匹小鼠在砧板上闻来闻去。其中有一本《外国中篇名著选》,我借回阅读,第一篇就是樋口一叶的《青梅竹马》。十多岁的年纪,看到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我的“好词好句本”里并没有摘抄到什么,也就渐渐淡忘了。后来想写高中这一段生活,再去找那本书,可惜已经绝版了。倒是查到专门研究日本文学的台湾学者林文月女士的译著,在樋口一叶译文集《十三夜》中,“青梅竹马”被译成“比肩”。樋口一叶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就是这篇《比肩》。小说通过一群居住于东京花街的未成年的孩子即将步入成年的变化,展现日本十九世纪明治时代的社会场景,笔底写尽悲欢离合。花街女孩美登利爱上将来注定会成为和尚的男孩信如,最后又不得不按照各自的人生轨迹成长和别离。

结尾一段这样描述:“在一个下霜的寒冷的早晨,不知什么人把一朵水仙花丢进大黑屋剧院的格子门里。虽然猜不出是谁丢的,但美登利却怀着不胜依恋的心情把它插在错花格子上的小花瓶里,独自欣赏它那寂寞而清秀的姿态。日后她无意中听说:在她拾花的第二天,信如为了求学穿上了法衣,离开寺院出门去了。”

一切终于有了一个绵实的落脚:我选择了修行,安稳而清静,仿佛纷纷落樱,不敢有香气和声息,怕惊扰树下赏花的你。我习惯戴着耳机阅读,仿佛世界入定在禅修的古琴和遥远的钵音中。这时住在长江社区的妹妹打来电话,告诉我隔离后再次核酸检测结果正常。我合上书本,一抬头,寒寂的窗外不知何时飘起绵绵雪花,大地已经一片洁白……

观点速递

合理地运用共情传播,做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新闻机构应将疫情报道的动机置于伦理的考量之下。媒体从业者不能违背职业道德,将共情作为吸引眼球或转移视线的工具,煽动公众并妨碍他们了解疫情实况,误导情感共同体的意见表达。疫情报道除了需要媒体报道的积极动机之外,还需新闻编辑室重视对新闻内容的精当选择。公众的共情力在国家面对危难时能起到助力社会帮扶、协同攻克难关的作用。优质和适当的新闻内容更贴合社会的需要,在矛盾集中的特殊时期亟待通过疫情报道的共情传播暂缓公众的不安情绪。此外,报道的话语方式也应斟酌,疫情报道应当采用温和、陈述事实以及论证观点的话语方式。影响广泛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社会生活造成巨大冲击,公众主要通过新闻报道了解疫情。为此,需要用平实的语言客观报道事实,避免因语义复杂和情感过度造成负面影响。

——刘海明、宋婷,《新闻界》202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东宁绥阳牡丹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贵州绥阳张喜山祠 :石文化经典之作
曲玉管·绥阳采风(柳永体)
宁波市海曙东宁工具有限公司
An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Learning Methods of English Grammar in Senior High Schools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超越想象的地下世界——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绥阳双河洞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