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社2020年度读者满意度调查报告

2021-03-10 05:48检察传媒研究院
法治新闻传播 2021年1期
关键词:检察受访者影响力

■检察传媒研究院

为了更加全面、精准地了解中检报业各类产品的用户感受,为提升报业传媒影响力提供决策参考,检察日报社检察传媒研究院于2020 年11 月开展了中检报业“报刊网视端”读者满意度调查工作。现就调查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问卷来源及读者分布

2020 年中检报业“报刊网视端”读者满意度调查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在正义网、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以及政法机关、律师、媒体微信群等发布问卷信息,最终获得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业有效答卷714份。

(一)年龄分布

反馈的问卷中,26-35 岁群体占比最大,达到38.83%;36-45 岁人群占比其次,为26.88%;排名第三的是46-55 岁人群,占比17.5%。此外,相较于56-66 岁群体,16-25岁的年轻读者填报比例略大,为9.67%。(见图1)

图1

总体而言,以80 后、90 后为代表的中青年群体作为社会各行业的新生力量,是新媒体技术运用的主力军,也是报社各类产品的主要受众;60、70后作为社会中坚力量,依然占据较大比例;00后新生代读者的增长具有相当潜质,在交互性体验等方面显现出更佳的沟通、传播力。从中可以看出,融媒体发展路径、新媒体传播方式,与报社受众分布及发展趋势内在契合。

(二)学历及职业分布

调查对象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群达到了86.04%,高中以下学历的仅占3.42%,反映出报社产品受众整体文化水平较高。从职业分布来看,政法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占据一半左右,充分体现了检察日报社作为最高检宣传主阵地的作用及影响力。在其他领域中,除了媒体同行外,还有教育、金融、技术、服务等领域社会人员关注了我们的产品,占比总数近13.3%。

(三)地域分布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30 个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经统计,仅有天津一地投票数为0,原因值得分析。投票中,选取了陕西、湖北、山西、北京四地进行针对性推送,反馈情况良好,四地的投票率均居于前列。非定向发布对象中,江苏、四川、广东、河南、上海等地参与度较高。

(四)读者填报渠道

从反馈的获取检察信息渠道来看,微信占比最高,达78.71%;网站其次,为64.43%;纸媒位列第三,为55.14%;微博影响力相对较低,为36.29%。

分析此次投票的途径还发现,微信作为信息收集渠道,在实际运行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虽然本次问卷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同步发布,但是,99.02%的问卷均通过微信提交,这表明微信在阅读即时性与交互性方面更具优势。

二、各类产品的整体认知与关注度

(一)社会各界对报社产品的整体认知度

反馈问卷中,熟悉《检察日报》、正义网、《人民检察》的读者均超过半数。其中,《检察日报》的读者认知度最高,达到了89.73%。图中“其他”选项,读者反馈主要是《法治新闻传播》。(见图2)整体而言,中检报业各类产品均具有相当的社会认知度。

图2

(二)对报纸改版认知度的情况分析

对《检察日报》改版情况了解程度调查中,“了解”与“知道一点”的读者均占四成以上,同时,有13.53%的读者表示“不了解”。

经对问卷分类分析,可以发现两个趋势:

第一,对报社改版情况了解度的比例分布并未受到职业、年龄、专业及单位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政法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媒体以及其他各行业中,对报纸改版情况了解基本都符合上述比例分布。政法系统内的了解度没有显著优势,机关报刊的普及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图3

第二,对报纸改版的了解程度有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见图3)这与调查对象年龄构成趋势相反。占据较小比例的年长人群对报纸改版的了解度更高,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媒体手段与传统纸质阅读受众之间的矛盾关系:一方面,纸质媒体的版式、内容更为年长读者所关注,报纸版面、内容的变化对其阅读体验影响更大,感受更直接、敏锐;另一方面,有限的人群数量、对新媒体手段的不熟悉导致其很难成为融媒体时代报纸发展的主要服务对象。

占据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的纸质阅读群体具有更高的忠实度、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调研中也体现出对服务方面更多的期许和建议。是否以及如何更好地维系老年读者群体并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作用,是新媒体时代不可回避的话题,有待深入探索。

三、影响读者满意度的要素分析

(一)“内容为王”是读者对各类产品的共同要求

调查分析显示,读者对内容的关注是最根本的。虽然报、刊、网、视四类产品风格各异、重点不同,但是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读者在内容方面的关注点具有共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注实践,重视案例指导。报纸优化建议方面,加强“实践指导性”的选项获得了最多的票数,占比达到了54.03%;《人民检察》最受欢迎的三个栏目分别是:疑案精解(57.58%)、法律解释评析(52.67%)、办案札记(44.3%);76.49%的受访对象关注《方圆》杂志的“案例故事”;正义网的版块中,“案件”版块以微弱优势(55.38%)超过了其“新闻”版块(55.09%)的关注度。这充分表明读者对实践指导性内容的渴望,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政策、实操层面的解读,获取权威、可借鉴的办案经验,已成为读者最关注的话题类型。

二是关注专业性,期待深度报道。相较于社会性媒体,专业性是我们最大的富矿、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也是落实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重要基础。以正义网为例,其最具吸引力的栏目,不是“新闻”,而是“法治”与“检察”;对于理论期刊《人民检察》,47.54%的受访者认为其应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对于《方圆》杂志,“报道深度与专业化”是47.91%的读者建议的完善方向;对影视中心各类剧作,46.97%的观众建议“内容权威、专业”。

三是关注定位,紧盯拳头产品。每类产品有其特殊的定位,读者基本能精准地把握其拳头产品。报纸的各版中,新闻版面最受关注,也最为读者熟悉,62.52%的受访人表示感兴趣;《人民检察》的黄页拳头产品——“疑案精解”栏目以57.58%的关注度高居各类栏目榜首;影视中心的影视剧收获了该中心各类产品中最高的关注度,获得了59.88%的关注率;正义网的法治、检察、案件、新闻四大版块均收获了55%以上的关注率。

四是关注时效,渴望新颖。这一点,在对报纸和正义网的调查建议中体现得较为明显。46.4%的受访者希望报纸的“话题更加新颖”,56.33%的受访者希望正义网“信息更新更加及时”。新媒体的信息快速传递功能与纸媒在内容提供上的革新,是读者们对报社新闻产品的需求。

五是关注基层,聚焦民生公益。在报纸改版后的周刊中,面向基层检察院的《基层采风》特刊最具人气;除了原有的《明镜周刊》外,新开设的民生、政和、公益、未来周刊中,民生、公益周刊的关注度最高。(见图4)

(二)优化设计与阅读体验是对报纸、网站的共性要求

根据读者反馈,对于《检察日报》,15.42%的受访对象建议优化装帧设计,39.05%建议提升阅读体验;对于正义网,44.4%的受访者建议加强体验的舒适性,37.55%的受访者建议页面设计更具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设计体验方面的关注与优化建议与受访者年龄呈反比。中青年群体对设计、体验方面的建议更大,而老龄化群体对此意见较少。

图4

(三)有效提升影响力是对其他产品的共性要求

除了新闻平台外,其他类产品如何提升影响力,是调研中体现的共性问题。根据对《人民检察》《方圆》和影视中心工作优化建议的数据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于社会性产品,建议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以《方圆》为例,64.18%的受访者建议进一步提升“受众范围及社会影响力”;59.54%的受访者认为,影视中心应努力“扩大系统外受众群体”,有50.43%的受访者建议产品要“符合观众审美,更具可视性”。作为具有社会性的检察宣传产品,这两家媒体承担着面向社会大众普及法治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检察工作的重要职能,系统外受众的范围和影响力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对于传统文字类产品,建议进一步发挥好新媒体功能作用。以《人民检察》为例,有39.88%的受访者建议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建设;43.58%的受访者建议《方圆》加强新媒体产品推广力。对于这两家期刊而言,继内容之后,提升新媒体影响力成为受访者最主要的关注点。

(四)优化服务、加强互动是巩固检察宣传效果的保障

调查中,服务与互动方面满意度总体较高,但是各部门因内容特点有差异,服务与互动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网络互动栏目的开放多元,期刊杂志的投递及时性、投稿途径的畅通,影视剧作要回应社会关注、更具可视性,这些都是读者观众期待改善的问题。而对于报纸,读者更是倾注了更多关心,在调研中,不少读者留言建议:社会法治关注度不高、人文关怀不足、缺乏深度、缺少引领性的社会议题、建议关注经济落后地区等等。

内容上要有读者思维,交往中要有服务意识。融媒体时代,信息的互动性更强,媒体竞争更加激烈,优化服务、加强互动是巩固检察宣传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提升读者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一)抓住关键词,做好内容产品

案件、专业、深度;时效、创新、品牌;基层、民生、公益,这三组关键词是调查中最能引发读者共鸣的内容。三组词汇分别回答了“做什么,怎么做,做给谁”的问题。

做什么——抓住“案件”这个核心,用专业视角打造深度法治报道。应注重案件选择的权威性、指导性;结合产品定位与受众认知水平,探索“专业化”的不同面向与呈现方式,明确《人民检察》的学术化、理论版的基础性、周刊的应用指导性、社会性产品的法治特性之间的差异;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深度报道,打出影响力,破层出圈。

怎么做——快、新,其实对应着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各自的发展方向,只有各部门发挥好自身的拳头产品作用,打出融合“组合拳”,才能实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巩固自身的品牌效应。

做给谁——面向基层、关注民生、维护公益,充分体现了检察工作的人民性。调研结果真实反映了读者的分布、关注的热点、满意的栏目,基层是检察宣传的主阵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检察宣传工作的主基调,必须抓住这一根本,明确服务对象。

(二)直面审美差异,优化产品设计

审美有差异,设计需专业。调查表明,年龄越小的读者群体,优化设计的呼声越强烈。结合读者年龄分布情况来看,我们的产品设计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有效满足主要受众和潜在客户的审美需要。产品内容、目标群体年龄、审美偏好的合理组合,应当成为设计时的首要考虑和评估方向。

在审美优化的方向上,从反馈建议看,优化的核心在于“体验感”,不仅包括版面、网页设计的冲击力、吸引力,也包括阅读、使用体验的舒适、人性化。因此,对于新媒体产品,设计不仅是审美问题,还是内容与技术问题。

(三)根据传播实际,合理规划布局

调查显示,报纸依托的传统传播途径在系统内效果良好,点对点传播的扩散力、响应速度与配合度更高;网络新媒体平台系统外辐射力更强、影响范围更广,微信的传播效果极佳,但微博的影响力有所降低、门户网站的实际功效逊于用户感知。在促进传播效果、提升影响力过程中,我们既要符合新闻传播一般规律,又应关注本社特点,合理布局、有序推进。

一方面,报纸传播所依托的记者站、各省级院其他内设机构以及各基层院宣传部门等,在系统内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但是,不少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个别直辖市甚至在本次调查中存在零填报。对此,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一是建议由报社编委会办公室牵头,加强对记者站的管理,实时开展业务协调、有序组织宣传推送。二是建议报社出版发行部结合调查结果,对比发行情况,针对重点地区、苗头性问题,统筹引导、积极应对,实现发行与采编工作同频共振。

另一方面,各类网络新媒体的影响力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中,有待科学评估,统筹规划。对此,一是建议由本报检察传媒研究院牵头,评估各类新媒体平台实际影响力,研究推进报送检察媒体矩阵建设的可行方案。二是建议相关部门结合读者反馈建议,加强服务与互动,切实提升现有平台的传播力,增加粉丝黏性。三是推动实现全媒体矩阵传播。发挥各周刊的策划与加工、融媒体中心的采写及新媒体产品制作、编委会办公室的统筹协调功能,做到选题策划、呈现样态、传播方式一体规划、全面响应。

猜你喜欢
检察受访者影响力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