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

2021-03-09 06:01王正通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36期
关键词:司汀阵发性利多卡因

王正通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指的是头部迅速转移到某一特定位置后所引起的具有短暂、阵发性眩晕和水平或是旋转性眼球震颤的一种疾病[1]。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时,首选管石复位,它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2,3]。因此,为了找寻解决该类情况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将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为实验对象,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后,探析其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纯组及联合组,每组50例。单纯组男16例(32.00%)、女34例(68.00%);年龄最小24 岁,最大64 岁,平均年龄(46.62±7.57)岁。联合组男13例(26.00%)、女37例(74.00%);年龄最小25 岁,最大65 岁,平均年龄(46.64±7.2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对本研究知情,签订同意书;②均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相关诊断[4];③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④临床资料完整者;⑤无精神障碍、沟通障碍、认知障碍者。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②对本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③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障碍者;④合并传染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⑤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女性;⑥依从性较差、配合度不高者。

1.2 方法

1.2.1 单纯组 采用倍他司汀片(河南中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3380)治疗:2 次/d,2 片/次,最大服用剂量≤48 mg/d。连续服用1 周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

1.2.2 联合组 在单纯组的基础上联合利多卡因注射液(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388)治疗:将250 ml 的氯化钠注射液(浓度0.9%)与100 mg的利多卡因混合,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连续服用1 周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①经治疗后,患者的残余头晕症状全部消失,且不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为显效;②经治疗后,患者的残余头晕症状明显缓解,且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显著缩短,为有效;③经治疗后,患者病情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眩晕症状评分 由本院制作眩晕症状调查表,内容包含头晕、眩晕、恶心、Mann’s 实现、踏步实验、自发眼震、Hallpike’s 操作7 个方面,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 周的眩晕症状;除了恶心选项有“存在”(1 分)、“无”(0 分)备选答案以外,其余均为严重(3 分)、相对严重(2 分)、偶尔(1 分)、无(0 分),总分19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更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者的眩晕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 周后,联合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分别为(11.76±2.49)、(8.39±1.78)分,均明显低于单纯组的(13.15±2.67)、(10.68±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对比(,分)

注:与单纯组对比,aP<0.05

3 讨论

有相关资料显示[4,5],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生率在眩晕症的总发病率中大约占20%,其中大约有90%的患者均属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该疾病好发于年龄40~70 岁的中老年群体,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不同程度影响。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医疗水平与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使得临床在诊断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方面也有了极大的进步。规范化的管石复位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够将患者沉积在后半规管的耳石复位,且一次性复位成功率极高,约80%以上,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症状[6]。但是,由于该治疗方式容易受到年龄、疾病病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患者接受治疗后,容易伴有残余头晕症状,从而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西药作为临床治疗残余头晕症状患者的首选方式,其中倍他司汀属于常用的一种药物,患者应用后能能起到改善脑部微循环的作用,减轻患者的症状;但单一用药所获得疗效不够理想[7]。因此,临床需继续探析一种效果更佳、安全系数更高的方法来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

本研究中,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单纯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29<0.05)。治疗1、2 周后,联合组患者眩晕症状评分分别为(11.76±2.49)、(8.39±1.78)分,均明显低于单纯组的(13.15±2.67)、(10.68±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分析可能为:①倍他司汀属于一种组胺类药物,患者应用后可以通过扩张毛细血管,发挥出显著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该药物还能具有扩张心脑血管的功效,尤其是在扩张患者椎底动脉系统方面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能改善患者机体血液流变学状态与脑部供血、供氧情况,有利于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8]。但是,采用单一的倍他司汀治疗,获得疗效却并不理想,长时间用药患者容易出现药物不耐受现象,增加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从而不利于远期疗效,导致药物的应用受到限制[9]。②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成分可卡因作为一种衍生物,患者应用后不会产生幻觉、上瘾的情况,具有比较强的镇静作用[10]。该药物主要是通过扩张外周动脉以及调节神经功能来解除患者的动脉痉挛症状,有助于降低患者内耳淋巴的压力,减轻迷路水肿,从而达到缓解患者头晕、眩晕的目的[11]。若是将二者联合应用,则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有助于促使患者的局部血液供应加快,增加患者前庭以及耳蜗部位的血流量,对改善患者的病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12]。

综上所述,对采用管石复位治疗成功后伴有残余头晕症状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倍他司汀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后,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还有助于促进患者加快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司汀阵发性利多卡因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中主药含量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