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优势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2021-03-09 02:42
关键词:优势特色发展

孙 馨 月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并科学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以这些显著优势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优势,不仅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内在底气和基本根源,更是实现中国大治大兴的核心密钥和解释维度。中国优势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回顾历史、面向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出的又一深刻经验总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优势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尝试对中国优势进行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以期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开展上发挥些许有益作用。

一、概念界定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

(一)基本概念研究

关于中国优势的研究由来已久,众多学术研究成果和党的理论文献从不同方面和视角对中国的优势所在进行了认识、总结、概括、提炼和阐释,但直到2016年11月,《红旗文稿》刊发了李俭撰写的《从八个方面认识“中国优势”》,文章从政治和哲学的角度首次使用“中国优势”这一概念,然而文章并没有对此概念做出界定,只是对其内涵进行了描述。关于中国优势概念的研究至今仍然缺失,但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优势就必须首先对其进行概念界定。

从静态角度来看,中国优势是经比较而产生的概念。《辞海》释义,“优势”是指处于较有利的形势或环境。根据这一释义,中国优势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中国自身所具有的、处于有利地位或有利形势的方面和领域。而这种有利性必然是通过历史坐标轴上的纵向比较和地理坐标轴上的横向比较而最终获得的。经比较而显优劣、见利弊。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当代中国具有历史上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没有的优势,同时也具有当今世界其他国家所或缺的优势。例如,社会主义制度是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有着本质区别的崭新制度,其所具有的优势不言而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有别于不同社会性质的资本主义发展路径的,并且与相同社会性质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相比较,也是不尽相同的。它完全是一条具有独特性的发展道路,其所具有的优势有目共睹。而从动态角度来看,中国优势是在竞争中产生的概念。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竞争优势源自企业或地区相较于竞争对手拥有的可持续性优势,形成优于对手的核心竞争力。”(1)[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夏忠华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第2页。因此,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要想真正发现和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就必须积极参与激烈竞争。中国在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实践中,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竞争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占据了有利的地位和形势,逐渐形成并彰显出自身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例如,中国全国一盘棋,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比其他国家更加高效地实施巨大工程,推进发展;中国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从而能够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效配置社会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效率,也能够让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适时发挥作用,有效克服市场失灵,确保经济发展健康稳定有序。综合静态和动态分析,中国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紧密联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优势的客观存在,也正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各个方面的优势才日益凸显,并被实践所证明。而中国优势的客观存在和作用发挥必然地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它就像一台动力强劲的发动机,强力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当下所讲的中国优势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的优势,是实践发展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优势。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具有的,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或欠缺的,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处于有利地位或形势,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中国优势”与“中国特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中国特色强调独特性,是中国自身所具有且与其他国家所不同的情况;中国优势则强调有利性,是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且长于其他国家的方面。中国特色内含着中国优势的因子,而中国优势是中国特色中凸显的部分。中国优势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不同于以往历史和其他国家的且在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那部分中国特色。中国优势是中国特色中的特色,是在比较和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或形势的中国特色。其次,“优势”与“优越性”紧密联系,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但“优越性”是理论上的、内在的,而“优势”则是现实的、外显性的,从“优越性”到“优势”有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过程的实现方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上所具有的优越性已经在实践中转变为实在的优势,并因这种优势而使中国取得了发展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再次,“中国优势”又与“中国奇迹”“中国模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等紧密关联。这些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之后出现的,中国的发展之势已不可阻挡,世界开始更加关注中国,中国自己也更加自信。这些词是现象性、标志性的,其背后蕴藏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力量,它们从不同维度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魅力。最后,“中国优势”与“资源优势”“后发优势”等中国所具有的其他优势相区别,中国优势是中国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而其他优势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资源禀赋好的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具有的优势,缺乏唯一性和专属性。可以看出,中国优势是一个比较的和发展的概念,是一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的概念,是一个同史有别、与众不同的制度性优势。简而言之,中国优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二、科学内涵探析:从“优越性”到“显著优势”

(一)内涵的发展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就对中国优势进行了研究和认识,他指出,“我国现在的社会制度比较旧时代的社会制度要优胜得多”(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327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比较,有许多优越性,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会比资本主义国家快得多”。(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31页。他充分认识到中国优势的存在且核心优势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主要体现在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等多个方面的。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中国优势的思想,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主要是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能够逐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政策决策和政策执行;能够最大限度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团结奋进;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4)贾绘泽:《邓小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社科纵横》2015年第9期。中国优势的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江泽民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鲜明地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强大生命力。”(5)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江泽民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57页。胡锦涛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政府网,2011年7月1日,http://www.gov.cn/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_3.htm。,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概括为“五个有利于”(7)章传家:《论当代中国的制度优势》,《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4日。。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作出研究和论述,在不同场境中多次科学阐述中国优势。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6年7月2日,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702/c64093-28517655.html。,“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4年9月21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21/c_1112564804.htm。,“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0)王志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光明日报》2019年1月16日。,“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11)李晶瑶:《“平语”近人——关于民族团结 习近平这样说》,新华网,2015年10月2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02/c_128285839.htm。。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十三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进行了集中而全面、科学而准确的概括和总结,最终形成了中国优势的核心内容。从“优越性”到“显著优势”,中国优势逐渐变得更加清晰、完整、准确,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关键秘诀。

(二)显著优势的分析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十三个显著优势简要表述为:一是领导、旗帜和理论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国家始终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旗帜,使得国家始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建设和实现发展;二是政治体制和民主形式的优势,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最广泛的民主和最真实的民主,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能够始终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国家治理、开展生产活动、实现自身发展;三是治国方略和法治建设的优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经济社会一切活动全部纳入法治轨道,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意志和根本利益,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合法权益;四是协调各方、统筹力量的优势,坚持中央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地方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具有强大的社会统合力,能够最大限度集中力量、高效协调推进建设工作;五是民族政策和共同体意识优势,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团结,互爱互助,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繁荣,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优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将市场经济的优势和宏观调控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调动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七是思想意识和文化建设的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等高度统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大程度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八是民本思想和社会建设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日益增进人民福祉;九是改革创新的优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敢于和善于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因素和障碍,充分鼓励和激发创新,使社会始终保持充分的生机与活力;十是选人用人的优势,坚持人才强国战略,选贤任能,不断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努力提高国民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能力;十一是军队建设的优势,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完整、领土安全和利益实现;十二是主权实现方式的优势,始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创造性的实施“一国两制”,妥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不断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十三是外交策略的优势,采用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始终致力于维护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图1 中国优势的内在逻辑

仔细分析这十三个显著优势,它从领导体制、民主政治、法治方略、国家结构、民族政策、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民生建设、改革开放、组织人才、国防军队、主权实现、外交策略等十三个方面对中国优势的具体内涵进行了科学总结、全面表述和系统呈现。十三个显著优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系统,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逻辑联系,共同阐释出了中国优势的基本内涵。如图1所示,第一个领导体制优势是总体统领优势,是中国优势当中的根本优势和第一优势,属于本质性优势(12)韩庆祥:《“显著优势”具有内在逻辑》,《学习时报》2020年1月6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其他显著优势得以产生并发展的基本前提,失去了这一基本前提,其他十二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便无从谈起。第二个民主政治优势至第五个民族政策优势皆可归为政治优势,它与第六至第八的经济优势、文化优势以及社会优势,包括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除生态文明建设之外的其他四大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优势的关键支柱,属于基本性和实现性优势,是中国优势的主体内容。离开了四大方面的优势,中国优势便会失去基本支撑。第九个至第十三个优势分别是发展动力优势、组织人才优势、军队建设优势、“一国两制”优势和外交政策优势,它们实际上是中国发展建设所需要的多方面的支撑力量与保障力量,属于重要优势和保障性优势,它们以全面保障的优势来保障实现其他各种优势。(13)韩庆祥:《“显著优势”具有内在逻辑》,《学习时报》2020年1月6日。。因此,十三个显著优势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核心层,即本质性优势;第二层次为支柱层,即实现性优势;第三层次为基础层,即保障性优势。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中国优势这一严密的有机整体。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实践历程,不难看出,这十三个显著优势正是中国创造奇迹、取得成就、实现发展的重要法宝。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本质性优势的作用下,中国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并获得强大的实践力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实现性优势不仅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框架,而且促进了总体布局在各领域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各项保障性优势则从不同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重要保障,使其获得发展的根本动力、强大的人才资源、稳固的国防力量、祖国的统一大势以及和平的外交环境。当前,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实践历程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优势,而中国优势的日益凸显也必将推动中国继续向前发展。因此,中国优势的科学内涵不仅系统反映了中国国家运行的内在逻辑,而且深刻揭示了中国实现“两个奇迹”的根本原因。

三、主要特征探察:凝练性与实践性

(一)凝练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优势的根本来源,而中国优势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凝练。一方面,从包含内容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宏大,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和方面的内容,而中国优势就是这些内容中最为凸显的部分,是能够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特征和根本力量的那部分内容。中国优势的十三个方面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对外交往和改革开放、人才工作等众多场域,言简意赅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进行了精准勾勒和清晰呈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依法治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这些中国优势的主要内容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政治内容。十三个显著优势中的经济制度、思想文化、民生建设、国防军队、主权实现、外交策略等内容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十四条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在中国优势中得以体现。另一方面,从语言表达来看,中国优势用极其简洁精练的语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精准表达,透过每一个简短的语句都可以探知到其背后所蕴藏的丰富理论意涵。简练的中国优势做表述是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圣殿的一扇门。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优势在数学意义上有着一种特殊的集合关系,即中国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全集当中的一个子集,且这个子集是这个全集中最核心、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子集。中国优势汇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宏大体系中最根本性的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那部分内容,是最内核、最具代表性和优势性的那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中国优势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凝练,这种高度凝练有利于党和人民坚守治国理政的根本,提纲挈领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精要。中国优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幅简笔画,透过这幅简笔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幅画卷的轮廓便清晰可见。

(二)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凝练版,中国优势必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优秀品格。首先,从中国优势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看,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情况不断结合而形成的,这个结合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中国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阐述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优越性,但具体到中国实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框架下,什么是中国优势仍然是个命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找到了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一直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是在这一艰苦卓绝的具体的实践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才逐步探索和认识了中国优势。从整个过程来看,中国优势经历了从内在到外显、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而之所以能够发生这样的发展演变,究其根源,其根本的推动力量便是实践。其次,从中国优势的内涵演变历程来看,中国优势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在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国家发展建设的初期,中国优势主要强调的是政治优势;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优势和“一国两制”的优势逐渐进入了中国优势的内涵范围;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与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优势最终拓展到了十三个方面,内涵更加丰富,体系日趋完整,实现了从“优越性”到“优势”的转变。中国优势的发展变化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观,也充分说明中国优势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规定在中国具体实践中客观作用的必然结果。最后,从中国优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比较来看,以十三个显著优势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优势仍存在扩充和丰富的余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体系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等还尚未成为中国优势,这并不是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没有优越性,而是在它们当中所潜藏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还没有被实践所证明,需要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十三个显著优势以外还会在其他领域不断展现出新的显著优势,而且已经成为显著优势的领域也会在实践中进一步获得内容的变化和丰富。总之,中国优势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实践,实践性是其本质特征,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优势的历史性、科学性和发展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正是实践历史地证明了中国优势的客观存在,而且也必将是实践持续推动中国优势实现不断地丰富与发展。

四、时代价值探求: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一)实现“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三个显著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这充分诠释了新时代下中国优势的时代价值。中国优势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能、为什么行、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14)李泽泉:《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杭州日报》2019年11月12日。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等巨大发展成就,中国优势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具有决定性意义。例如,政治上,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国情复杂、社会变革急剧、现代化进程高度压缩,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7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国家和社会保持了总体长期的稳定,其根源就在于领导体制优势,这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之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极端重要性。(15)孔祥涛:《政治持续稳定为“两大奇迹”提供坚实支撑》,《大众日报》2019年11月28日。相比较于很多国家看似民主实则低效混乱的政治体制和治理体系,中国具有优秀的社会整合能力和高效的政策执行体系。(16)杨光斌:《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治优势》,求是网,2019年9月3日,http://www.qstheory.cn/wp/2019-09/03/c_1124953161.htm。经济上(见表1),中国经济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经济总量从1960年597亿美元,经过近60年的发展迅速增长到2018年的136082亿美元,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发展奇迹的出现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也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推进。可以说,是中国优势成就了中国经济。

表1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及对世界贡献率比较

扶贫工作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亿余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17)徐惠喜:《国际社会点赞中国扶贫工作:中国减贫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日报》2019年10月17日。特别是2013年至2019年,每年约有1200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0.6%(18)杨煜:《2019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人》,《光明日报》2020年1月23日。,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减贫任务。如果没有中国优势作用的充分发挥,就不会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1998年的抗洪抢险、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抗震救灾、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抗击以及三峡水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港珠澳大桥等巨大工程的实施,等等,每一次的胜利和成功都是以强大的中国优势为根本保障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中国能够全国上下团结一致,集中各方资源,办成大事、渡过大难、完成大项目。而这些对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或者对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很难或很少能够达到和实现的。可以说,中国改革、建设和发展的磅礴力量的根本来源正是中国优势,恰恰是中国优势最终成功造就了中国之治。中国取得成就、赢得竞争、获得成功、实现发展的根本秘诀就是中国优势。中国优势的提出,使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更加深刻、更加直接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从而使全国各族人民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更加心明眼亮、信念坚定、力量坚实,从而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强大动力。

(二)在实践中进一步彰显中国优势

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曾指出:“我国综合国力达到世界前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真正体现出来了。”(19)《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3页。由此可见,中国优势虽然已经凸显,虽然已经体现到了十三个方面,但仍未充分发挥、完全展现出来。中国优势的实践性特征也必然要求,要进一步彰显中国优势,就必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此,可以说,实践不仅是中国优势的主要特征,而且也是中国优势的价值所在。中国优势的客观存在和作用发挥一定会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前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实践也一定会继续推动中国优势的充分彰显和丰富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并且必将继续证明中国优势的客观存在和强大力量,而中国优势则正在并将继续对实践发挥着作用,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必然走向成功。有专家学者预测,未来中国将在经济、文化以及政治上以其独有的方式,对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文明将是最为独特的,并且受到本国身份和思维逻辑的影响。(20)[挪威]乔根·兰德斯:《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秦雪征、谭静、徐硕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第217页。这种“独有的方式”和“本国身份”和“思维逻辑”主要指的就是中国优势,中国优势必将使中国以自己特有的形式成为现代化实践的一个重要典型。因此,要继续推进伟大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和继续发展中国优势,要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新时代中国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始终保持道路方向的正确性和指导理论的科学性以及领导力量的坚定性。要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进一步创新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方式和形式,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在政治参与和治理参与中的基本权益,确保民主政治建设始终能够充分体现人民根本意志,国家治理活动始终能够充分保障人民参与权益,更好实现最广泛的民主和最真实的民主。要坚持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将经济社会活动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积极构建法治社会。要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统领全局的作用,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不断健全完善全国一盘棋的行政运行体制,进一步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一贯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地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法治,持续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进一步凝聚各民族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两方面的优势,高效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发掘和发挥人才资源,全力推进各项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要继续加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和发展“一国两制”,坚定不移推进和实现祖国统一,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中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努力开拓对外交往新局面。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优势的十三个方面的内容,又要探索和形成在十三个方面之外的新的中国优势。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体系内进一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监察体制,进一步推进其他薄弱领域和方面的发展和实践,争取更大进步与成绩,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架构更加坚实稳固。要时刻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不断取得突破,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凝练理论,及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科学的制度安排进行理论总结,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中国优势的充分发挥,中国优势的充分彰显也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实践。充分发挥现有的已经被认识和掌握的中国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从而能够在新的实践过程和实践成就中进一步发掘出新的更大的中国优势,进而使中国优势能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征途上更好地发挥应有作用,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优势特色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矮的优势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完美的特色党建
画与话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