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娜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山东泰安 271000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细菌感染或病毒引起的小儿支气管黏膜炎症病变,属于儿科常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1],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常并发或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时期发病较多、较重。患儿在发病时会出现发热、气喘、咳嗽等症状,甚至会合并出现肺炎、肺气肿的情况,严重影响患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2]。目前临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可采取雾化吸收治疗,让药物更易被吸收,且此种给药方式对于患儿而言较为安全,但单独一项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症状难以及时改善,需要增加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 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布地奈德、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6 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 例。对照组中,女23 例,男25 例;年龄2~7 岁,平均(4.25±1.01)岁;病程1~11 d,平均(7.12±0.64)d。研究组中,男24 例,女24 例;年龄2~7 岁,平均(4.32±1.11)岁;病程1~11 d,平均(7.56±0.58)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儿均出现急性支气管炎相关症状,年龄2~7 岁;②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3]中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③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者;②无法积极配合治疗者;③存在其他严重疾病者。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支气管对症治疗,进行平喘、祛痰等治疗,病情严重者需要给予氧疗与抗感染。对照组患儿采用5%葡萄糖溶液+阿奇霉素注射液(湖北潜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30;生产批号:519123196)10 mg/kg,静脉滴注,1 次/d;2 mg特布他林雾化液(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694;生产批号:BCLN)+0.9%氯化钠注射液2 mL,进行雾化吸入,2 次/d,15 min/次。研究组患儿加用1.0 mg 布地奈德气雾剂(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552;生产批号:LOT326086),雾化治疗3 次/d,10 min/次。两组患儿均治疗10 d。
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①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发热、啰音消失时间。②通气前后的血气指标包括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4]。③肺功能情况包括两组患儿治疗前后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速(MEF50)及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5]。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儿的咳嗽、发热、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d,±s)
表1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d,±s)
组别咳嗽消失发热消退啰音消失住院时间对照组(n=48)研究组(n=48)t 值P 值7.85±1.43 6.21±1.11 6.277 0.000 3.96±0.74 2.31±0.54 12.479 0.000 4.78±1.12 3.13±1.01 7.580 0.000 9.77±2.34 7.11±1.09 7.139 0.000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FiO2、PaO2及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2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FiO2、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FEV1、MEF50、P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EF50、PEF 均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患儿的FEV1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FEV1、MEF50、PEF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由支气管感染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发病后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会出现间断性咳嗽,病情较为危急,未得到有效治疗会加重症状[6-7]。病因主要包括感染、过敏等,其中病毒、细菌感染占较高的比例。目前在治疗时通常以平喘、化痰、顺气为主,需要临床及时寻找有效药物[8]。
本研究采用布地奈德、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FiO2、PaO2、PaCO2、FEV1、MEF50、PEF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FiO2、PaCO2低于对照组,PaO2、FEV1、MEF50、PEF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加用药物后,患儿FEV1、MEF50、PEF 与血气指标明显好转,疗效较为显著。在既往临床治疗中,这类患儿主要采取阿奇霉素与布地奈德治疗,其中阿奇霉素属于常规抗感染药物,服用后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与50 s 核糖体亚单位结合阻碍转肽过程,有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并使得细胞凋零死亡[9]。但在临床实际治疗期间,药物主要在于改善患儿症状,并不能对肺功能加以改善,会使得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0]。赖世维等[11]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29%、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78.57%;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7%、11.43%,提示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可显著提高疗效,调节IL-4 和IFN-γ 水平。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经过吸入能够增加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稳定性,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从而改善患儿症状[12]。而特布他林属于β2-受体激动剂,能够有效达到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在治疗后能够有效消炎,并降低气管内多种黏性物质的释放,促进分泌物分泌,降低对肺功能造成的负担,使患儿尽快恢复[13]。三种药物作用与机制均不相同,联合使用能够发挥出较高的效果,相互弥补,并充分发挥优势,促进疗效提升。经过雾化吸入治疗,使得药物能够更加直接迅速作用于肺部病变,对组织内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抑制,使其生物活性降低,有效控制平滑肌收缩反应。赵蓓等[14]研究指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FEV1、MEF50、PEF 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布地奈德、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好。肖云荣[15]在研究中指出,观察组患儿疗效评估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在过敏性支气管炎患儿中的疗效更为理想。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FiO2治疗前治疗后PaO2(mmHg)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8)研究组(n=48)t 值P 值0.45±0.14 0.44±0.13 0.363 0.718 0.46±0.11 0.32±0.08*7.131 0.000 48.45±4.32 48.23±4.21 0.253 0.801 73.55±4.45*87.34±3.32*17.208 0.000 PaCO2(mmHg)治疗前治疗后70.55±4.34 71.43±4.21 1.008 0.316 52.23±3.11*45.45±2.45*11.865 0.000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FEV1、MEF50、PEF 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FEV1、MEF50、PEF 的比较(±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FEV1(L)治疗前治疗后MEF50(L/s)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8)研究组(n=48)t 值P 值70.45±5.34 70.32±5.11 0.122 0.903 72.34±7.45 84.22±7.21*9.275 0.000 70.23±4.34 70.43±4.45 0.223 0.824 78.45±3.43*84.41±4.32*7.486 0.000 PEF(L/s)治疗前治疗后71.45±4.32 71.62±4.34 0.192 0.848 80.45±3.43*85.43±4.21*6.354 0.000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阿奇霉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患儿肺功能明显好转,症状短时间内改善,且血气指标好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