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妇产科,福建泉州 362000
在孕妇产前筛查意识逐渐提高情形下, 妊娠糖尿病早期诊断率显著增加。一经确诊后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血糖控制, 防止高血糖使妊娠结局受到严重影响[1]。妊娠糖尿病出现会使新生儿存在一定概率表现出低血糖现象。 在护理期间,传统护理方式运用,主要针对环境、饮食、行为等方面展开对应干预,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防治有所忽略[2-3]。 伴随产科护理进展多元化,在实施护理期间, 多元化护理方式有效运用可获得确切护理效果。 助产士通过担任重要角色, 而使新生儿血糖监测、健康状态、病情观察力度等获得显著提升[4-6]。 该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5 月收治的102 例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护理研究, 旨在探讨对妊娠糖尿病孕妇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后对新生儿低血糖以及血糖控制产生的影响, 为达到促进妊娠糖尿病孕妇预后水平明显增强目标。 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02 例妊娠糖尿病孕妇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对其给予常规全程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对其给予常规全程护理干预+多元化护理干预),各51 例。 纳入标准:①妊娠糖尿病通过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获得证实,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5.1 mmol/L、服用葡萄糖后1 h 血糖水平为10.0 mmol/L, 服用葡萄糖2 h 血糖水平为8.5 mmol/L;②患者复诊、生产以及新生儿资料均完整,孕期发育正常,均属于单胎妊娠;③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晓该次研究, 并顺利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以及躯体疾病者;②表现出甲状腺功能异常、子痫、妊娠高血压等系列妊娠并发症者;③产前葡萄糖尿量试验结果异常,或者呈现出新生儿畸形、 产后大出血以及先天代谢性疾病者;④患者表现出卒中后遗症、认知障碍、先天性聋哑以及脑外伤等系列疾病, 对于正常交流无法顺利进行者。
常规组:年龄24~41 岁,平均(32.29±2.29)岁;孕周38~42 周, 平均(39.12±0.25) 周; 孕次1~4 次, 平均(2.35±0.39)次。 研究组:年龄25~42 岁,平均(32.33±2.32)岁;孕周37~42 周,平均(39.15±0.27)周;孕次1~3次,平均(2.38±0.22)次。 两组年龄、孕周以及孕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规组 对患者给予常规全程护理干预, 产妇在确诊后,需要立即完成健康管理档案创建,将孕妇检查结果、个人信息以及血糖检测情况录入。 对于饮食指导以及干预宣传教育,安排产科病房护士认真开展。 针对表现出抑郁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产妇, 合理展开心理干预,定时监测血糖变化。 在产后,要求助产士需要对产妇血糖水平常规监测,合理完成喂养指导干预。
1.2.2 研究组 对患者给予常规全程护理干预+多元化护理干预,对于常规全程护理干预同常规组保持相同;此外增加多元化护理干预, 合理完成多元化护理团队创建,安排产科专家对小组成员展开集中培训操作,明确妊娠糖尿病干预重点。 通过对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以及生产不同特点加以了解, 对应完成血糖护理方案制订并实施,具体为:①积极展开产前护理干预,通过对产妇血糖控制情况加以了解, 对应完成分级管理工作。 针对血糖控制欠佳患者,需要加强干预力度,对于运动干预以及饮食干预进行充分强化。 对于针对性心理疏导,安排助产士合理开展,针对生产期间系列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减轻产妇紧张、焦虑以及陌生感。 此外就宫口开程度密切观察, 于产房将产妇及时送入[7]。②积极展开产中护理干预,进入产房后,同患者积极交流,助产士需要确保主动、积极,利用关心以及安慰等系列语气, 分散患者注意力。 对于产妇体位同气体交换、呼吸进行指导,进一步减轻疼痛感[8]。 ③积极做好新生儿产后护理工作,对于保暖工作需要认真开展,因为新生儿未形成完善体温调节中枢, 所以因为外界环境影响,较易表现出体温变化现象。 对此需要对产房温湿度适宜做出保证, 通常湿度为50%~60%, 室温为22~26℃。 如体温较低,则加用热水袋以及棉被包裹进行覆盖, 情形需要, 采用其他保温设备以及保温箱进行干预,确保新生儿保持36~37℃体温。 对于早期吸吮以及皮肤接触需要积极展开,新生儿在出生后,于母亲胸前放置,同其皮肤多次以及早期接触,要求母亲对新生儿后背轻抚。在新生儿出生30 min 后,合理展开吸吮以及母乳喂养,如无法母乳,则准备液态奶进行喂养。 无法吸吮,合理完成静脉通络创建,进行营养维持。 此外需要避免医源性高血糖出现。 将病情监测力度充分加强,在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 要求助产士需要合理展开血糖持续监测工作,如疑似呈现出低血糖现象,则采用液态奶进行喂养。 针对表现出低血糖新生儿,于新生儿病房及时送入并治疗, 在血糖稳定前, 控制监测频率≥1 次/d。 积极做好交接班工作,不论是否表现出血糖异常现象,助产士均需要对新生儿呼吸功能、神态、行为以及皮肤颜色进行观察,如果表现出皮肤苍白、嗜睡、哭闹不止以及发绀等现象,需要立即对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对医师进行告知。 针对表现出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低体重儿以及缺氧新生儿,需要做到早期诊断以及早期吸氧干预, 将新生儿送入病房并展开及时治疗[9]。
①比较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 ②比较两组出生后新生儿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 ③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产妇空腹血糖水平。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1.96%)低于常规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研究组新生儿出生30 min 血糖水平、 出生1 h 血糖水平、出生3 h 血糖水平、出生6 h 血糖水平、出生9 h血糖水平、出生12 h 血糖水平、出生24 h 血糖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段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研究组(n=51)常规组(n=51)t 值P 值出生30 min 2.87±0.35 3.19±0.39 4.361<0.001出生1 h 出生3 h 出生6 h 出生9 h 2.77±0.42 3.11±0.33 4.546<0.001 2.37±0.42 2.79±0.41 5.110<0.001 2.29±0.33 2.76±0.39 6.570<0.001 2.55±0.32 2.89±0.39 4.813<0.001出生12 h 出生24 h 2.65±0.31 2.92±0.35 4.124<0.001 2.89±0.31 3.11±0.38 3.204 0.002
护理前,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产妇空腹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产妇空腹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组别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n=51)常规组(n=51)t 值P 值6.91±0.62 6.95±0.65 0.318 0.751 5.26±0.59 6.15±0.61 7.489<0.001
近年来,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显著增加,其与生活、饮食、激素分泌、不良情绪等存在相关性,因为症状缺乏典型,从而较易被孕妇忽略,直至表现症状后才能明确[10]。妊娠血糖水平同巨大儿、其他妊娠并发症、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血糖等存在相关性,伴随孕妇血糖水平逐渐增高,新生儿并发症出现概率也显著增加。 临床对于新生儿而言,存在较高概率表现出低血糖现象,并且持续时间不同[11-13]。 症状轻微,能够自行缓解;如症状严重, 则会使新生儿脑发育以及中枢神经受到严重影响。 对此针对新生儿低血糖在实施预防期间,除采用药物给予防治之外, 合理展开生产期以及妊娠期护理干预,以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意义显著[14-15]。
多元化护理作为先进护理理念一种, 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期间,伴随形式以及内容改变,其定位以及角色发生改变,对妊娠期孕妇护理需求可以充分满足。 此外针对孕妇心理、新生儿生理特点发育可以充分考虑,能显著提高护理质量[16]。 期间通过做好系列保暖措施,可维持患儿正常体温,将不必要能量消耗减少[17]。 此外通过吸氧、静脉通路创建以及体位改变等系列方式,有效减少其他并发症不良影响, 将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降低[18]。该次研究中,研究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1.96%)低于常规组(15.69%)(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30 min血糖水平(2.87±0.35)mmol/L、出生1 h 血糖水平(2.77±0.42)mmol/L、出生3 h 血糖水平(2.37±0.42)mmol/L、出生6 h 血糖水平(2.29±0.33)mmol/L、出生9 h 血糖水平(2.55±0.32)mmol/L、出生12 h 血糖水平(2.65±0.31)mmol/L、出生24 h 血糖水平 (2.89±0.31)mmol/L 均低于常规组新生儿的 (3.19±0.39)、(3.11±0.33)、(2.79±0.41)、(2.76±0.39)、(2.89±0.39)、(2.92±0.35)、(3.11±0.38)mmol/L(P<0.05);护理前,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6.91±0.62)mmol/L与常规组(6.95±0.65)mmol/L 相近(P>0.05);护理后,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 (5.26±0.59)mmol/L 低于常规 组(6.15±0.61)mmol/L(P<0.05),亦可验证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多元化护理方式有效应用后,可将妊娠糖尿病孕妇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 并将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降低,有效改善新生儿血糖水平,可促进妊娠糖尿病孕妇预后水平明显增强。